第197章 #漾癲 古希臘掌管發癲的神#爆!
字數:4846 加入書籤
“噗——”
屏幕後麵的導演一口老血噴出來。
有病啊!
他對著傳聲機大喊,“給爺殺!我看他最後刀真要砍他身上了他還能不能這麽猖狂!”
刀是沒有開過刃的,況且他的專業演員也肯定能把握好力度。
但在生命最後關頭,他不信陳漾還能逆轉!
殺人犯通過耳麥接到命令。
隨即抬頭。
盯著陳漾的眼神越發凶狠。
——【警察叔叔要不真查查吧。】
殺人犯握著刀的手時不時在抽動,青筋暴起,猝不及防突然提著刀就要朝著陳漾砍去。
陳漾突然指著殺人法後麵大喊,“奧特曼!”
殺人犯一愣,下意識往後一看。
根本什麽都沒有!
再回過頭來的時候——
已經徹底不見陳漾的身影了!
無論是殺人犯的視覺還是設置了多個隱藏攝像機的拍攝點都沒有看到陳漾的半點蹤影。
——【哇靠人呢?】
——【憑空消失了?】
......
......
山林裏。
蹲守到暗處的老頭、大媽們、警察、殺人犯和導演這才全都著急跑來。
老頭看著腳下的斜坡。
“那小夥子不會是滾下去了吧!”
大媽們,“鬧出人命了?!”
警察,“要不報警吧?!”
殺人犯,“人家害怕嘛.....”
——【ooc了啊。】
導演大手一揮,“怕什麽!”
“我做節目這麽多年,是有大大的良心,我早就考慮好了一切會發生的可能性。”
“這個斜坡下麵是一片柔軟的草坪,就算滾下去的也絕對相安無事!”
雖然這一局確實是凶險。
但好在他才是真正的癲王頭銜被保住了!
“好了,我們到草坪下麵去找陳漾嘉賓吧。”
他還不忘提醒,“對了,把直播攝像機帶上,免得觀眾又說我們有劇本。”
這一次超絕整蠱和把陳漾拉下抽象發癲界神壇的機會,怎麽能不被好好保存下來呢。
幾人繞另一邊的小路下的斜坡。
“這次《人類觀察》整蠱行動也算是再次圓滿成功了,大家都辛苦了。”導演直接半場開香檳。
畢竟都直接把陳漾給嚇得滾下斜坡了,絕對不可能再有任何的反轉可能性了。
嗬謔哈哈在綜藝發癲界,他才是最屌的!
其他人看著導演這麽鬆弛的樣子,也都放鬆下來了,畢竟他們節目一貫都是這種調性。
經常會有意外,也有嘉賓不按套路出牌,但隻有今天這個嘉賓實在是每一步都踏在了意料以外。
不過沒關係。
因為最後的結果永遠不會變,那就是嘉賓們全都被整蠱得痛哭流涕。
幾人在下斜坡的時候在說說笑笑。
“待會兒陳漾老師不會抱頭痛哭吧。”
“真期待他知道這一切都是我們節目安排之後的反應哈哈哈。”
“ 不說還得是導演才是真正的腦洞天才呢,我每次以為整蠱要被陳漾老師破解的時候,導演總能想到更好的辦法。”
“我之前看網上說陳漾老師是多麽多麽抽象多麽多麽癲,把他說得天上有地下無的,今天看來雖然思維夠跳躍,但其實也就那樣吧。”
“這就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他們一邊附和著一邊下到了斜坡。
但卻隻有平坦柔軟的一片草坪,根本不見陳漾的身影。
——【真消失了?】
——【走近科學?】
他們疑惑,“陳漾老師人呢?”
“不會出什麽意外吧......”
導演也深深擰起眉頭。
“沒準他怕殺人犯,所以嚇得縮在哪裏躲著了,都找找看。”
其他人點頭。
開嗓大喊,“陳——”
突然砰的一聲!
天空中突然一躍而起一個人影,猶如呂布在世一般威武霸氣。
一隻手拿著一根筆直的木棍,另一隻手拿著一個帶著樹葉的樹枝。
而木棍頂端有不可名狀的糊狀物,樹葉上也像是在水裏浸泡過一般帶著淅淅瀝瀝的水珠。
“孫子,爺爺來也——”
節目組的人員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那個人已經躍到他們中間,握著木棍的手開始瘋狂飛舞。
“木棍沾屎戳誰誰死!!!”
“樹葉沾尿生死難料!!!”
——【橫批:屎尿結合。】
木棍上的不可名狀物和樹葉上散開的淅淅瀝瀝小雨讓《人類觀察》節目組的人瞬的瘋狂尖叫起來。
“啊啊啊啊——”
“臥槽!屎尿攻擊!”
“好臭!嘔嘔嘔嘔——”
被熏得翻白眼的導演極致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下求知欲望也是爆棚的。
崩潰大喊!
“為什麽還是熱的?!”
——【屎尿結合,天下無敵,我爽了。】
——【哈哈啊哈哈啊哈,我笑成大糞了。】
——【還能為什麽, 自產自銷唄。】
——【剛拉的,新鮮~】
——【就是這個味兒啊!】
——【誰說這人不癲啊這人太癲了邪惡梔子花計劃)。】
《人類觀察》遇陳漾慘遭滑鐵盧爆!
癲王對決 陳漾完勝爆!
漾癲 古希臘掌管發癲的神爆!
陳漾 反殺《人類觀察》爆!
《人類觀察》全體工作人員被陳漾屎尿伺候爆!
原本許久已經沒有登上熱搜的《人類觀察》綜藝一躍成為了現先下收視率第一的綜藝。
而陳漾的一眾操作也驚呼網友們。
——【這真的河裏合理)嗎?對眼阿巴阿巴jpg.)】
——【老天奶,這是人能想出來的操作嗎!】
——【我直接360度無死角托馬斯回旋垂直入坑。】
——【陳漾:爛命一條就是幹。】
——【有一說一,這真的是第一次《人類觀察》節目組被反整蠱啊,感覺陳漾直接站在大氣層啊!】
——【麻雀吃了蟋蟀,雀食帥。】
喜歡就看吧,看把不把你頭笑掉就完事請大家收藏:()就看吧,看把不把你頭笑掉就完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