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躲不開的揚州十日
字數:4652 加入書籤
【a痛斥送禮的汪氏兄弟,大軍入揚州秋毫無犯】
“這個答案直接就不用想了!要是真是清軍如此所為,我今天就去吃翔?”
一個崇禎朝文官幾乎不假思索就否定了這個答案。
他去年在山東當過差,知道清軍破關那就如同蝗蟲過境,不僅搶走了金銀財寶,而且男女老幼也要被迫攜帶著物資,被清軍驅趕著一種幾千裏到了遼東。
“這一路上,運氣好時,還能吃上一口黑麵餅子,運氣不好就要隨時殺掉.....”那個官員曾經堪察過清軍撤退的路線,此時甚至於都說不出話來了。
“是啊,是啊。”另一個官員附合道。“過長城之時,因為沒有缺口,清軍就逼著老百姓抬石頭,抬土開出一條道來。有很多人都直接埋在坑裏了。”
“兩年前那次多爾袞一路攻到濟南,朝廷損失人口多達二百萬.....但多爾袞回到建虜的盛京,記錄戰功之時,連畜牧都算上了才不過四十三萬,那一百多萬人都哪裏去了?”
【b責令揚州人交出更多的錢來】
“汪氏兄弟?你們可坑苦了我們揚州啊。”此時此刻仍然有一些揚州人覺得這是汪氏兄弟坑了他們,“如果他們不露富,是不是就沒事兒了呢?”
“我到是希望如此,但我覺得這也不可能,恐怕......”
此時正擔任著鳳陽總督的史可法跟揚州關係頗深,甚至威望很高。
他覺得這一定是因為崇禎殉國,朝廷大亂,否則揚州一定可以組織幾萬甚至十幾萬大軍,如此能夠在揚州這個地方抵抗得住清軍,那麽江南就可以保得住。
“如果我有機會,一定要請求南京朝廷派我去揚州,以揚州之富,再加上我在揚州的威望,我就一定.....”想到了這裏史可法的信心一下子就實足了起來。
【c屠殺三日,威懾揚州人交出更多的錢來】
“恐怕就是這個吧?看來我要開始在家裏早做準備了,這樣清軍來了,我帶全家先躲起來,隻要熬過這三天,以後還不是.....”
“雖然清軍遠比張李可凶殘,但隻要躲過這三天,他們總要出安民告示吧?”
有這種想法的不僅是富人,甚至還有很多普通的揚州市民。
前幾年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洗劫鳳陽,揚州城外也曾經一度受到了波及,但也給揚州人一個經驗:
“越是亂世,躲到農村甚至山區並不安全,反而是城市裏更安全,雖然可能碰上屠城,但隻要多備一些糧食,再挖好地洞,反而可以將流寇拒之於城外。如果能跟清軍談一談條件,獻出一些糧草、軍餉,甚至連屠城都可以免了?”
【d屠殺十日,將揚州八十萬人屠殺一空,錢財美女俱充於軍中】
隨著最後一個答案出來,崇禎時空的揚州人終於開始知道緊張了。
雖然這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結果,但理智告訴他們,這恐怕還就是最有可能的一個結果。
“否則為什麽天幕會專門拿我們揚州說事兒?這是傻子都能猜出來的結果啊?”
就在此時,天幕再一次出現小視頻,名字卻是崇禎時空揚州人最不想看到的《揚州十日》
畫麵:晨曦中的揚州古運河,船櫓劃破平靜水麵,鏡頭掠過東關街斑駁的城牆)
【這座被運河滋養了千年的城市,磚瓦間沉澱的不隻是鹽商的富貴傳奇。清朝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的暮春,當柳絮如雪飄落文昌閣時,八十萬揚州百姓不會想到,十晝夜的血火將永遠改變他們的命運。】
鏡頭切換至明末地圖,紅色箭頭從山海關蜿蜒而下)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短短一年間,八旗鐵騎席卷中原,南明弘光朝廷卻仍在秦淮河的暖風中醉生夢死。揚州——這個長江北岸最後的堡壘,突然被推到了曆史的風口浪尖。】
特寫:泛黃的《史可法家書》手稿,墨跡斑駁)
【史可法的七封絕命家書,至今保存在揚州博物館的恒溫櫃裏。“北兵已至,揚州必守。吾誓與城為殉”,這位兵部尚書在最後時刻焚毀所有私人信件,卻將母親托付給從未謀麵的義子。鏡頭掃過史公祠的衣冠塚,蒼鬆翠柏間,我們仍能觸摸到那個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儒家氣節。】
【然而,他等不來南明的援軍。南明稱帝的弘光雖然擁有多達幾十萬軍隊,但卻無心在江淮與清軍作戰,將全部希望寄托到了長江天險之上】
【僅僅擁有三千餘名士兵的史可法,本以為可以動員更多的揚州市民參加......】
【從南明兵部尚書任上自請來守揚州,他是心中有很大的把握的】
【就在幾年前,他擔任鳳陽總督之時,曾經數次駐守在揚州,他的軍隊紀律嚴明,深受揚州士紳的尊重,甚至這一次來揚州之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揚州之民一度拒絕了高傑的軍隊入駐,而請史可法親自駐紮在揚州城內,按揚州人的說法,隻要有史可法在,他們才心裏踏實】
“高傑那個慫包居然還活著?”張獻忠看著天幕中露出的那個老熟人的名字,一下子就又活躍了起來。
“這個高傑啊。那可是俺老張佩服的人才啊。”
“他本來是李自成那個慫包的手下,結果跟李自成的老婆鬼混到了一起.....”
“老李要殺他,高傑就帶著李自成的老婆還有幾千號人一下子就投了朝廷,否則潼關一戰,李自成也不會被打得差點連門牙都掉光了。”
張獻忠一邊說著,還一邊拿著大碗一咚咚地開懷暢飲。
這些年每一次講到李自成這件嗅事,他張獻忠都很開心,同時他也養成了一個習慣,凡是戰事一不利,就先將自己的妻妾也殺了精光,有時候就連嬰兒也不放過,雖然那明明是自己的親骨肉。
天幕繼續直播.....
【然而,當豫親王多鐸率領著不足萬人的清軍督促著多達十萬人的明朝降軍攻打揚州城的時候,史可法並沒有在揚州湊集到足夠守城的部隊,除了揚州富商看在史可法的麵子上給了些錢糧之外,史可法僅僅隻有這幾千人困守孤城】
【與此同時,揚州富商汪氏兄弟攜帶著高達三十萬兩的黃金試圖賄賂多鐸,讓他放過揚州,最後僅派象征性的部隊進入揚州城......】
【然而,這三十萬兩黃金不僅沒有給揚州人帶來安全,反而勾起了多鐸的貪心....】
【“一坐揚州城,居然眼睛都不眨就能拿出三十萬兩黃金,這要是洗劫了揚州,那不得比李自成在北京拷餉來的白銀還多?”多鐸如是所想,也如是而為.....】
畫麵重現:清軍紅衣大炮轟擊城牆,守軍用門板填補缺口)
【本可固若金湯的揚州城就在一天之內,就失陷了】
【隨著多鐸的命令,屠城開始了。先是滿清的八旗軍,然而是被充為炮灰的明朝降軍,每名搶劫的士兵不僅要自己搶動錢財女人,出城後還要上交足夠的份額.....】
【清軍在財富刺激下徹底瘋狂,繡花巷的絲綢商在銀窖裏被長矛刺穿,仁豐裏的刻書匠連同畢生雕刻的版畫一起化為灰燼。最令人痛心的是天寧寺藏經閣,七萬卷宋版典籍在烈焰中飄散如蝶。】
【這場慘劇的細節,被一個叫王秀楚的幸存者寫在《揚州十日記》中。這份薄薄的手稿,在清朝文字獄的陰影下秘密流傳二百餘年,直到清朝臨近滅亡的七年前才在日本重見天日】
“原來這清朝最終還是滅亡了,就是不知道這清朝之後的朝代是哪一個,是我們漢人重建的,還是另一個胡人入主中原?”
隨著天幕解說到“清朝滅亡前七年”這幾個字,洪武時空與崇禎時空的每一個人都仔細想著未來?
“是再一次由一個朱重八式的人物建立一個漢人的王朝,還是出現一個如同成吉思汗式的人物,滅了女真人建立的滿清,另建一個新元朝呢,雖然他一定不叫元朝這個名字?”
“沒想到我史可法,還是沒有守住揚州城?”
隻有天幕下的鳳陽城內傳來了史可法的歎息聲音,這個歎息的聲音與揚州城內的汪氏兄弟還有王秀楚幾乎是同時發出,如果可能他們真不想讓自己的名字,在這個時候為天下人所知曉。
喜歡剛到大明,天幕直播就來了請大家收藏:()剛到大明,天幕直播就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