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弘光確定是太子後代

字數:3864   加入書籤

A+A-


    【大明崇禎曆史知識競猜第十五題:崇禎殉國後,在南京繼位的弘光皇帝做了以下哪幾件事?】
    當天幕之中開始繼續第十五題的競猜之時,崇禎時空大殿上的群臣們已經陸陸續續地開始往宮外走了。
    並非是因為第十四題一出,錦衣衛開始抓人,而是崇禎皇帝突然間有了一種深深地疲憊感覺。
    就在剛才天幕講完官員被拷餉之後,崇禎還有一絲期待——
    或者被天幕點名的官員們開始痛哭流涕,然後交出銀子,那麽他也可以就坡下驢,將此事遮掩過去。
    然而什麽也沒有發生,無論是陳演,還是周奎什麽表示都沒有,就如同什麽都沒發生一樣?一副愛咋咋地的樣子......
    甚至連平時攻擊起他人非常激烈的禦史言官們也一言不發就如同集體啞巴了一樣。
    顯然群臣們不僅再向自己用沉默罷工,而且再告訴自己這個皇帝,就算老天爺站在你一邊,你能把我們都殺了嗎?
    “好吧,今天朝會到此結束。各回本職崗位吧!”
    崇禎最終壓住了想將群臣們都給殺死的想法,而是疲憊地一甩手就將這些“亡國之臣”們趕出了紫禁城。
    “從今天開始,朕也學一學世宗、神宗,不再上朝?”
    “王大伴,就安排陳圓圓今天侍寢!”
    突然間崇禎覺得自己十多年的堅持就是一個笑話,就算自己不想做這個亡國之君,看著殿下這些人,自己這個亡國之君不做成嗎?
    “陛下,這才是中午?”王承恩嘴角蠕動著,卻不敢說出這句話。
    雖然天幕上沒有點他王承恩的名,但他貪汙的錢財也不少,甚至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未來李自成進北京後,自己是跟隨崇禎皇帝一同殉國呢?還是如同他人一般先做降臣,然後......
    “對了,將洪經略扶起來吧。送他回府吧。”說完這個話,崇禎一句話不再多說,轉身就向著後宮而去。
    雖然崇禎離身而去,但是崇禎時空的競猜仍然繼續,反正天幕就在那裏,在哪裏不能答題呢?
    【a恢複洪武太子朱標的明興宗孝康皇帝廟號、諡號】
    【b為建文帝朱允炆上惠宗讓皇帝的廟號、諡號】
    【c為韓國公李善長平反,追諡號為襄湣】
    【d以上都是】
    隨著上麵三道題一出,崇禎時空反應平平,而洪武時空卻已經要炸鍋了。
    “啥,為我平反!262年之後才給平反,我到是犯了多大的罪啊。居然262年後才給平了反,難道是我的子孫得罪了成祖?”
    “還是因為我的子孫跟著朱允炆那個熊孩子一同搞削藩?”
    就到了此時,李善長仍然沒有懷疑到朱元璋的身上,仍然以為是自己死後,自己的兒子得罪了明成祖才連累了自己。
    畢竟自己的兒子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駙馬,在關鍵時候幫助朱允炆打壓朱元璋的兒子也是極有可能的。
    而且自己兒子李琪,他可是實在太清楚了,雖然沒有歐陽倫那樣膽大包天,但是腦子一根筋,效忠於建文也是極有可能的。
    李善長如此之想,不是他沒腦子,而是他根本不敢再往下去想了。如果真是老朱要殺他,那麽被殺的人可不止他一家幾十口,而是整個淮北軍功集團.....
    “如果我沒有猜錯,這次答案一定是第四個答案!”
    “那麽前兩個答案,一個給太子標兒上廟號,一個給建文....上廟號,那就說明,在南京稱帝的弘光還真就是老大的後代?”
    根本無心關注一旁李善長的臉色陰晴不定的朱元璋,心裏急劇地思索著這裏麵的關係。
    “看來老四做得還是很地道的,在天上說自己遷都北京,將南京留給老大後代,絕對不是當著自己麵所說的敷衍之詞。而是曆史上就是這麽做的......”
    “否則,再蠢的皇帝也不會追認這兩個被自己祖宗推下位的皇帝,那等於是否認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就是老李可惜了,一定是他的兒子,我那個寶貝女婿,一心要忠於老大家那個熊孩子,所以......”
    這麽想著,老朱不由得搖了搖頭,用手掌拍了拍老李的後背。
    “回去跟你兒子說一聲,讓他不必......”
    老朱本想說讓駙馬不必再效忠於朱允炆,但一想到自己前兩天已經確認了老四的繼承人資格,朱允炆也準備讓他送雲南去,也就不再說了。
    “老徐,你說這些問題應該怎麽回答?”
    崇禎時空的張獻忠雖然已經撤離了穀城,但並沒有放棄答題。
    畢竟這裏麵的獎勵還是很優厚的,萬一抽得一個傳國玉璽什麽的,他甚至可以直接稱帝了。
    “表麵上看,是選第四個答案。但我覺得他反而是最不可能的。畢竟第一、第二個答案,不管是誰在南京登基,都不可能是已經絕嗣的太子朱標的後代,那麽如果恢複他們的廟號、諡號,等於向天下承認成祖得國不正。所以隻有第三個為李善長平反最有可能是答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徐以顯理所當然地對張獻忠說道。
    “我倒是覺得,答案一定是第四個。正因為太子朱標早就絕嗣了,此時恢複他以及建文帝的廟號、諡號不僅不影響弘光在南京登基,反而有利於團結江南人心。”
    一旁的張定國繼續發揮著其反對派的角色。這段時間,他已經不斷地發表了不同言論,如果不是張獻忠同樣是這樣不拘小節的人,換到李自成身邊,他恐怕早就死上十幾回了。
    “可望,你覺得呢?”張獻忠突然間又問了四個義子中的老大。
    在前麵得知孫可望後來降了清之後,張獻忠就特別不待見這個還叫張可望的義子,但卻不得不承認,論在大西軍中的人脈,張可望要遠強於不通人情的張定國。
    “恐怕未來,這兩個義子一定是大打出手,可望很顯然打不過定國,但一旦沒了可望,那麽定國恐怕就是獨木難支,很快也就滅亡了!”
    “兒子也覺得是第四個,定國說得很有道理。”這一回張可望也認為張定國是正確的。
    雖然他覺得徐以顯說得很有道理,但張定國的話顯然更有道理。
    “老徐顯然還是一個鄉下的窮書生,不知道政治有多複雜。”
    就在這一瞬間,張獻忠、張可望、張定國都選擇了第四個答案。
    而一旁的徐以顯突然間感覺自己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腦門上的冷汗如同瀑布一般流了下來。
    喜歡剛到大明,天幕直播就來了請大家收藏:()剛到大明,天幕直播就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