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最後的誠意伯

字數:4151   加入書籤

A+A-


    天幕直播繼續以一個小視頻開始.....
    畫麵依次出現了南京明孝陵、青田劉氏宗祠、劉伯溫畫像……
    “萬萬沒想到,居然還真就是誠意伯的後代?”這些畫麵已經很明顯了,隻要不是傻子就知道他們都又一次答錯了,甚至連朱棣都答錯了。
    不過兩個時空的人已經來不及後悔了,因為下麵馬上有一個大瓜襲來.....
    【他是明朝開國謀臣劉伯溫的後裔,卻以殺叔奪爵的惡名載入史冊】
    【他是南明弘光政權的權臣,卻在清軍南下時棄城逃亡】
    【他始終堅持抗清,直至家族覆滅、生死成謎】
    【他是劉孔昭——南明最後一位誠意伯,一個在史書中充滿爭議的名字】
    畫麵:明代世襲文書、家族族譜、南京城景)
    【劉孔昭的爵位,始於一場血腥的家族內鬥。其父劉藎臣本為庶子,因嫡子劉萊臣年幼而“借襲”爵位。劉藎臣死後,按製應歸還爵位於劉萊臣,但劉孔昭卻設計殺害叔父,強奪誠意伯之位。史載其“斃叔於獄,弑嫡祖母胡氏”,以極端手段鞏固權力。】
    “我大明何時有借爵一說,這一定是滿清所寫的明史胡編的。”
    崇禎還不知道劉藎臣是如何繼承的誠意伯。在大明能否繼承爵位一方麵是取決於嫡庶,但從來不是絕對的。
    那怕一個庶子繼承了爵位,自然也就可以將爵位傳給自己的子孫,而從來不存在自己有子孫而傳回給侄子的道理。
    【劉孔昭的奪爵行為,既是個人野心的體現,也暴露了明末勳貴體係的崩壞。誠意伯一脈因靖難之役、嘉靖複爵等波折,早已失去先祖劉伯溫的清譽。】
    崇禎十一年剛剛得到操江總兵一職的誠意伯劉孔昭看著天幕中透露而出的消息,不禁一下子慌張了起來.....
    “雖然我爹的爵位來源與魏忠賢有密切關係,但我可以保證,自己絕對沒有為了奪爵而殺害親叔叔與嫡祖母啊,殺他們完全是因為......”
    “隻是這裏麵的原因就算說了又有什麽用,誰會聽呢?”
    這一下子劉孔昭有一種大難臨頭的感覺。
    畫麵:崇禎朝堂爭鬥、彈劾奏章特寫)
    【襲爵後的劉孔昭,迅速投身崇禎朝的政治漩渦。他攀附權相溫體仁,打壓東林黨人。崇禎八年年,他誣告國子監祭酒倪元璐“妾冒妻封”,致其罷官,借此躋身權力核心,獲任南京提督操江,掌控長江防務】
    “我隻是路見不平,見不得這種得了功名就拋棄原配的小人!”
    劉孔昭很是氣憤天幕中對自己的評價太......
    “雖然說得每一句都是真話,但卻離真相十萬八千裏遠。”
    【劉孔昭的崛起,是明末文官與勳貴矛盾的縮影。他利用崇禎帝對文官集團的不信任,以武勳身份攫取實權,卻為南明內鬥埋下伏筆】
    【崇禎十七年四月,崇禎帝殉國的消息傳到南京,這座留都瞬間成為權力煉獄。在龍江關的操江水師戰船上,一個身影正密謀著改變曆史——誠意伯劉孔昭,他將用接下來的瘋狂表演,親手擁立南明弘光政權】
    【當北方烽煙四起時,南京的官員們正在為擁立新君激烈博弈。東林黨主張主張選擇崇禎的新叔叔潞王,而劉孔昭與鳳陽總督馬士英在燕子磯江防要塞密會三天,達成改變曆史的交易】
    【朝堂之上,麵對擁立潞王者,劉孔昭拔出了刀,揚言:“你們這些書生要立潞王?但我操江水師三萬將士隻認朱家正統!”】
    “光憑這句話,劉家這個孩子一切大罪都可免!”
    朱家正統這四個字落在朱元璋的耳朵裏,令他聽得格外的舒服。
    “朱家正統是誰?那還用猜就一定是老大朱標的後代啊!”
    【劉孔昭掌握的江防軍是南京唯一成建製部隊,他的倒向直接決定了皇位歸屬。這場交易讓他從普通勳貴躍居“定策元勳”,但也開啟了武人幹政的惡例。】
    “哼,我大明何時開始學得如北宋一般,讓那些大頭巾們掌控一切了?”
    突然間,朱元璋對著已經連連答錯了好幾道題的朱棣責罵了一句。
    隨著天幕中到了大明滅亡,他對朱棣越來越不滿了,覺得自己設計的製度是完美無缺的,後來出現問題一定是他的後代出了問題。
    如果說他朱棣唯一做的正確的一件事兒,就是不管是靖難也好,還是代太子朱標繼位也好,仍然將南京留給了太子一脈。
    雖然太子一脈也沒守得住江南半壁江山,那也一定是燕王成祖一脈對太子一脈太不信任,內卷太重,導致.......
    【弘光政權甫一建立,劉孔昭便掀起震驚朝野的“殿上持刀案”。在崇禎十七年六月初一的朝會上,因不滿吏部尚書張慎言推舉的人選,他竟當庭拔刀追殺大臣。】
    動畫複原:群臣驚惶逃散,劉孔昭刀指張慎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不是簡單的武夫跋扈,而是精心策劃的威嚇。劉孔昭通過暴力展示,徹底摧毀了文官係統的權威】
    “幹得好!”與崇禎時空文臣的謾罵不同,劉孔昭的行為在洪武時空則是一頓誇耀,甚至這還是從朱元璋開始的。
    【為轉移內部矛盾,劉孔昭夥同馬士英掀起“順案”大獄,將曾投降李自成的官員名單政治化】
    【劉孔昭劉孔昭在刑場高台舉杯狂笑):“諸君且看,這投降流寇逆賊的血,可比得上紹興女兒紅?”】
    “這,這,這......”
    這一回就連崇禎時空的文臣們也不敢再罵劉孔昭了,畢竟劉孔昭隻是殺了自己親叔叔與嫡母,但他們這些人可是扔掉了皇帝,另投流寇啊。
    正準備彈劾劉孔昭的一個言官將還沒寫好的彈劾奏章奮力撕碎,還狠狠打了自己兩個嘴巴—— “古人誠不欺我,豺狼當道,安問狐狸。我這奏章拿出去,待惹後世之人恥笑罷了。”
    已經絕望的劉孔昭並不知道,正由於絕大多數人比他更無恥,所以他的無恥,反而沒人敢再提了。
    【弘光政權存續359天,清軍攻陷南京僅用1天】
    【弘光元年,清軍南下,劉孔昭退守舟山,與張名振、張煌言聯合作戰,三入長江,登金山遙祭孝陵,寫下“十年橫海一孤臣”的悲壯詩句】
    【清順治十三年,清軍攻陷舟山,其子劉永錫寧死不降,投水殉國。劉孔昭率殘部漂泊海上,最終“航海不知所蹤”。民間傳說他遁入空門,了卻殘生】
    畫麵:青田劉基廟、南京明城牆落日)
    【劉孔昭的一生,是明末勳貴的縮影,也是南明抗爭的悲歌。他權謀誤國,卻未降清;他弑親奪位,卻子死國難。毀譽交織,留給後人無盡深思】
    “傳旨,令劉孔昭之子劉永錫繼承誠意伯爵位,劉孔昭令其守孝陵思過!”
    看完了天幕中對劉孔昭的介紹,崇禎最終決定再保劉孔昭一次。
    雖然他還不知道這個未來的弘光是誰,但那個劉孔昭在最後關頭,品行仍然超過了絕大多數崇禎朝的臣子,不管是勳貴還是文臣,就值得一保。
    喜歡剛到大明,天幕直播就來了請大家收藏:()剛到大明,天幕直播就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