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明朝洪武十五年
字數:3142 加入書籤
話說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朱以元代素無文字,發號施令,但借高昌之書製為蒙古字,以通天下之言。而譯語沒有能成功為書的,難以通曉。便於洪武十五年 1382)正月初六日命翰林院侍講火原傑、編修馬沙亦黑等,以華言譯其語。凡天文、地理、人事、物類、服食、器用,無不包括,並取《元秘史》參考,紐切其字,以諧其聲音。書成,朱元璋下詔刊行。自此以後,使臣往返朔漠,皆能通達其情。
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十六日,明太祖皇帝朱元璋頒布施行軍法定律:凡管軍指揮、千戶到任,務必先知衛所官旗軍馬之數。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三次閱視。違一次的,指揮罰俸兩月、千戶一月,百戶半月;違三次的,俱停俸三月;違六次的,俱停俸半年。同時頒行兵衛隊伍老幼優給與宮禁守禦之令共二十九條,皆參酌律意製定,遵守實施。
三月十八日,明太祖皇帝朱元璋詔令製定官員相遇及公參禮儀:凡五軍都督府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駙馬都尉遇公、侯於路,引馬側立;都督僉事、六部尚書遇公、侯,引馬卻避;品級相等的,分路而行。金吾等衛遇公、侯,引馬卻避;遇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駙馬都尉,引馬側立;遇都督僉事、六部尚書,分路而行。六部侍郎、各衛指揮使及同知、通政使、太常卿、光祿卿、太仆卿、京府尹三品官遇公、侯、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駙馬都尉,引馬卻避;遇都督僉事、六部尚書,引馬側立;品級相等的,分路而行。各衛指揮僉事、左右通政、太常少卿、國子祭酒四品官遇公、侯、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附馬都尉、都督僉事、六部尚書,引馬卻避;遇六部侍郎、通政使、太常卿、光祿卿、太仆卿,引馬側立;品級相等,分路而行。六部郎中、員外郎、欽天監令、太醫院令、都府經曆、斷事官、大理寺卿、通政司參議、左右春坊庶子、諭德五品官遇公、侯以至三品官,引馬卻避;遇四品官引馬側立;品級相當,分路而行。六品以下官仿此。翰林學士、尚室司卿、少卿遇公侯、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駙馬都尉,引馬卻避;遇二品官引馬側立;遇三、四品官分路而行。尚室司丞、侍講以下官,照品級仿此。承敕郎、給事中、中書舍人、監察禦史遇公、侯以下至二品官,引馬卻避;遇三品官引馬側立;遇四品以下官分路而行。殿廷儀禮司正、副遇公、侯以下至三品官,引馬卻避;遇四品官引馬側立;遇五品以下官,分路而行。凡所屬見上司官,引馬卻避;所屬官員高者遇上司官品卑者,分路而行。凡未授職任的遇有職官員,皆須引馬卻避。凡官員應合避而路狹不可避的,下馬拱立;應行路不得中道占行依次分左右。凡被宣召及祠祭官詣祠祭所並有所捕逐者在道,雖遇應避之官,不避。凡官員公參,都督府同知、僉事參左右都督,指揮同知參指揮使,六部侍郎參尚書,各衛指揮參都督拜於堂下,千百戶參指揮亦同;京縣知縣參京府尹拜於堂下,各府州縣亦同。諸司佐貳官、幕職官參本司長官,皆答拜;所屬卑官參見者,不答,品級相等,答拜;所屬官員品級高的,與上司官卑的同禮。
四月十六日,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將儀鸞司廢除,改立錦衣衛。
錦衣衛下屬所隸有大漢將軍、力士、校尉,負責侍衛、巡查緝捕。遇到朝會或皇帝出巡的時候,錦衣衛則負責準備儀仗,擔任保衛工作。平時,錦衣衛則是輪流宿衛皇宮,負責保護皇帝的人身安全。錦衣衛直接向皇帝負責,逮捕文臣武將不需要經過政府和刑部同意,可以直接抓人,進行調查取證,也可以直接對犯人進行懲治。
錦衣衛下設鎮撫司,負責刑名之務,便是後來臭名昭著的“詔獄”。《明史.刑法誌》中說:“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係錦衣衛)獄中,數更大獄,多使斷治,所誅殺為多。”鎮撫司“詔獄”成為朱元璋誅殺功臣宿將的工具。“胡藍之獄”“郭恒案”“空印案”等明初大案的偵查、處理,均有錦衣衛的一份功勞,致使當時人們對錦衣衛談虎色變,敢怒不敢言。
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派兵遣將平定雲南,即置都指揮使司及布政使司,改所屬諸路為府,州、縣仍其舊名,授任官吏,安撫其民。同時命儒臣考按圖籍及前代所有誌書,編《雲南誌》。經過更訂、刪正,於洪武十五年1382)六月初三日編成,共六十一卷。
明朝軍隊平定了雲南,北勝土知府高策率眾內附,朝廷實行“改土設流”,北勝府降為北勝州,明朝軍隊留下部分的軍士駐守北勝州。為了鞏固領地,確保一方穩定,留守北勝州的明軍就地招募了一批軍士擴充隊伍,當時的毛太華應招從軍,開始了農耕、練兵、作戰的屯戍生涯,其屯戍地在鳳山山麓。毛太華娶當地納西族王氏為妻,安家落戶,這期間已提升為管轄120名軍士的百戶長,居住地也即命名為“毛家灣”。在民間,凡是這一時期進入麗江永勝的外籍人都稱作是“洪武調衛”來的,他們是當地農耕文明和中原文化的早期傳播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農曆八月,馬皇後在睡覺的時候得病。群臣請求祈禱祭祀,求取太醫院的良醫前去診治。馬皇後對明太祖皇帝朱元璋說:“人之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能有什麽用處呢!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死而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我實在不想連累無辜人命。”病情加重時,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問馬皇後她想說什麽。
馬皇後說:“希望陛下能夠求取賢能的人,聽取別人的意見,自始至終,認真對待,子孫都能夠賢能,大臣百姓都能夠有所依靠罷了。”
馬皇後在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丙戌日1382年9月17日)去世,享年五十一歲。
因為馬皇後去世,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天下廣尋高僧做法事,之後分配給各個皇子,讓高僧們在眾藩的封國裏為馬皇後祈福。
姚廣孝經宋濂推薦,參與應征,這是姚廣孝第一次見到了明太祖朱元璋。這一年朱元璋五十四歲歲,姚廣孝四十七歲,善於藏拙的僧人姚廣孝在朱元璋的麵前表現得非常的低調,生怕自己露出有野心的破綻。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安排了這批高僧與眾藩王見麵的時候,姚廣孝看到了燕王朱棣相貌堂堂,氣宇軒昂,最是具有帝王之相,於是便自薦跟隨著朱棣。在朱棣的麵前,姚廣孝縱論古今,並且分析得頭頭是道。燕王朱棣聽得姚廣孝之言論,那是連連稱是說好,當即向明太祖皇帝朱元璋請求把姚廣孝分給自己。不久,姚廣孝便隨燕王來到北平,成為了燕王朱棣的心腹。
對於馬皇後的去世,明太祖皇帝朱元璋非常的傷心,於是從此以後朱元璋不再立皇後。
為了能網羅更多人才,鞏固明朝江山,後來在眾多大臣的力諫下,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最終還是恢複了科舉。
九月初,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降生。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