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預知焚書萬生藏簡

字數:4729   加入書籤

A+A-


    話說秦始皇嬴政統一了了六國以後,秦始皇嬴政在政治、經濟上實行的改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還在統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諸子為王的問題上發生了一場爭論。以丞相王綰為首的一批官吏,請求秦始皇將諸子分封於占領不久的燕、齊、楚故地為王。認為這樣有利於鞏固秦的統治。但廷尉李斯則堅持反對態度。認為,春秋戰國諸侯之所以紛爭,完全是西周分封製造成的惡果。隻有廢除分封製,才可免除禍亂。
    秦始皇采納了丞相李斯的意見,認為立封國 ,就是樹敵兵。於是在全國確立了郡縣製。
    事隔八年之後,到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秦始皇於鹹陽宮舉行的宮廷大宴上,又發生了一場師古還是師今的爭論。焚書之舉正是由此引發的。在宴會上,仆射周青臣,麵腴秦始皇,吹捧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於越針對周青臣的腴詞提出了恢複分封製的主張。他說: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輔枝。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麵腴,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秦始皇聽後不動聲色,把淳於越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丞相李斯明確表示不同意淳於越的觀點。他反駁說:三代之爭,何可法也。儒生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統一可能遭到破壞。為了別黑白而定一尊,樹立君權的絕對權威,李斯向秦始皇嬴政提出焚毀古書的三條建議:
    一、除了《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諸子和其他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銷毀。令下三十日後不交的,處以黥刑並罰苦役四年;
    二、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三、有願習法令者, 以吏為師。秦始皇批準了李斯的建議。在宴會散後第二天,就在全國各地點燃了焚書之火。
    秦始皇嬴政聽從了丞相李斯的建議,於是就降下一道詔書,命令天下百姓:除了醫藥、卜筮、種樹、農業這幾種書之外,無論什麽書都要把它們燒掉;就是連史官那裏,除了秦國的史書之外,也要把六國的書也要一起燒掉。
    秦朝不僅下達了“焚書”令,還下了“挾書令”,凡是藏有儒家經典者治罪,因之在秦代無傳授和學習儒家經典者。
    秦始皇嬴政還定了燒書的限期,以詔書下來之日起,以三十日為期間限。在古代來往走路的話,最快的方法要算就是騎馬了,一天也不過走百十裏路,因此離都城鹹陽有二千裏路開外的地方,那詔書上的限期,就沒有不誤的。若是到了限期不燒,那就拿事主到官衙,罰為“城旦”。“城旦”是一種街道工作,是專管打掃城牆,以及城牆以外的街道。罰期是四年。受了處罰,還得在人的臉上刺下字來,拿汁水塗上,一輩子洗不掉。
    詔書下到雍丘邑就是現在河南杞縣)。縣令把竹簡抄錄的詔書一看,知道燒書隻有三十天限期,於是趕快把抄錄的詔書,送到各鄉。
    這詔書送到會稽這個地方,萬家的萬喜良,是一個愛好讀書的諸生。萬喜良是天庭金童被貶下凡投胎的,時光荏苒幾盈虛,萬喜良已經成長成十八歲的少年郎了。
    當時萬喜良讀了秦始皇帝下的詔書,心裏是這樣想的:這始皇帝真是糊塗呀,怎麽連百姓自己抄的書都要燒掉呢?而且這個詔書規定了以三十天為期限,除在路上耽誤了十天開外,隻剩二十天的時間了。始皇帝這樣做,就是在破壞華夏的文化傳承,斷滅文化之根。
    還好,之前萬喜良聽從一個非常有見地的老學者的建議,早早幾個月前就把自己比較看重的書簡,放在一個箱子裏麵,鋪上了一些防腐的藥草,埋在了提前挖好的深坑裏麵了。至於一些不重要的書籍,則是放在家裏。
    為了能順利完成秦始皇下的命令焚書這個事情,於是萬喜良就走進去內房,見他的父親萬德隆,把秦始皇下令焚書的事情詳細地說了一遍。
    萬德隆身上穿著藍色的綢緞褂子,頭上係一塊黑色的頭巾,長長的胡子。
    當時,萬德隆聽兒子萬喜良這一番話,因道:“既然是縣令派人來把詔書送到各縣宣布,這就是皇帝的旨諭,誰人敢抵抗。明日,我就把家裏用的大牛車拉過來,把竹簡啦、木牒啦這些東西一起裝上去,然後送到縣裏去,請縣令看過,就在縣衙的空地之上,點著一把火,將它燒了,也就幹淨了。”萬喜良聽了父親萬德隆所言,拉拉拉自己身上的藍粗綢衫的衣袖,歎了口氣,著道:“那也隻能如此了。”言罷,隻好不談書簡的事情。
    第三天的時候,縣裏來了兩個騎馬的公差,到了萬喜良家門口,其中一公差在馬上問道:“萬喜良在家嗎?”
    萬喜良在書房裏還不曾答話,這兩個人便下了馬,將馬係在他的門旁,都拿著木棍子和馬鞭,一直往他書房裏走。萬喜良看到,連忙起身讓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兩個公差也不理會萬喜良,將他書房看了一眼。原來萬喜良抄的書,就是竹簡,四圍都堆得滿滿的。而這些竹簡,都是用書刀在上麵刻了字的,那些字都刻得很大,一片竹簡隻刻了很少的字,等刻到了十多片,就用線穿了起來,叫做一冊。所以抄完一本書的話,就要使用到很多的竹簡,也要費很大的時間。
    萬喜良將屋子的四圍,都用木板架著,上麵堆著用線串在一起的的竹簡,這就是書房。除此之外還有個一尺多高的桌子,桌旁有蒲墩,那就是主人抄書看書的地方。
    甲公差對萬喜良說道:“你家裏沒有什麽,倒是抄的書很多。前些天我們送了當今聖上的詔書來,你是看過了的,怎麽你這書還不曾動?莫非想抗旨不成?”
    萬喜良站在一邊,解釋道:“這些書我們自然要搬的。隻是我們家,人少丁單,要搬這些書到縣裏去,要費很大勁。我正為此事在家裏發愁呢。不知道這些書,可不可以陸續地搬?”
    有個公差聽了,連連搖著頭,說道:“不行!不行!”
    這時萬德隆從外麵回來,看見兩匹馬係在門口,知道是公差來到了,於是連忙進門,一人一揖,麵帶笑容說道:“二位大人,我是準備搬書的,但是家裏的車子不夠,打算明天就在本村裏雇兩輛車,再和我家裏的車子,把這些書都裝好,然後一齊搬到縣裏去的。”
    乙公差說道:“這個事情你們還不會辦嗎!你家書多,差不多全縣的人都是知道的。現在我們要點上一些數目,看看一共有多少冊的書,等點完了,我們還要看看你家另外有沒有書藏起來。如果沒有,你父子也是算交代好了事情了,那就完了;如有藏書,那就惟你父子是問。聽明白了沒有?”
    萬家父子二人一聽官差這番話,萬喜良於是不但藏書藏不起來,就是有幾片斷簡殘篇,打算在屋裏收藏,也不能夠,因此萬喜良站在那裏,隻管發愣。其實萬喜良內心是信心滿滿的,因為他早就把那些重要的書籍藏到很隱蔽的地方了。
    萬德隆知道這些人公差,是得罪不起的,於是陪笑,說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的,隻有這樣辦;我們才幹幹淨淨。”兩位公差聽了,同聲一笑。
    乙公差將手裏的馬鞭子搖著,對萬家父子二人說道:“你二人沒有什麽話說了吧?我可要點書了。”
    萬德隆連說:“請便”。於是兩個公差趁著他們父子二人都在他們的麵前,就將簡、牒兩樣全都點察了一遍。
    萬德隆連忙在廚房以及睡床底下都摸上一摸,倒是摸到了幾塊竹簡,而且都是破碎了的,於是就在公差麵前說明了情況,說自己家裏實在沒有其他的書了。
    甲公差哈哈大笑說道:“我告訴你們吧!山東六國,比秦國的兵多到十倍,都被我們始皇帝一個個把他們都消滅了。你們若是不按照詔書上說的去辦,你們摸摸你們自己的肩上,長有幾個腦袋!”說罷,公差就拿著馬鞭朝門上一抽,打得咚咚直響。
    萬喜良雖然十分生氣,但仍然和顏悅色地站在旁邊,一語不發。
    萬德隆賠笑道:“是的是的!二位大人還有什麽事吩咐?”
    乙公差說明道:“你了結好這些,說書都已經點清了,委實就是這些,在這以外,除了種樹、醫、卜這些書不燒,若還有別的書不曾燒掉的,就甘願領罪。”
    萬德隆聽了,於是就連連稱是,對兒子萬喜良說道:“就照剛才公差說的話,我們具個結。”
    萬喜良也不敢說什麽,看了看自己案子旁邊有一個四方的木桶,裏麵插了許多沒有字的竹簡,於是自己就坐在蒲墩子上麵,在矮案子上拿起書刀,就靠住案子,把沒有字的竹片,照那公差的說的話,然後站起來,把竹簡遞給了兩位公差。
    那兩位公差看了一看,便說道:“我們這就走了。這些書要拿去燒,照著我們點的數目,一片都不能少的。還有,我得交代明白,你們明日須把書都送到縣裏!”
    萬德隆隻管說好的知道了,恭恭敬敬將二位公差送出了大門,看著他們騎上馬走了。
    萬喜良站在房間裏,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真是沒道理呀。”
    次日,萬德隆也不再問兒子萬喜良是否同意,就在本村裏雇了兩輛車子,加上自己家裏的一輛車,一共三輛車,擺在了院子裏。萬德隆將那些竹簡,一串一串地抱了出來,就往車子上放。
    萬德隆和兒子萬喜良趕了車子上縣裏去了,交代給了縣令過目,然後當場把這些書簡都放火燒了。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