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項氏沛公共反秦

字數:6918   加入書籤

A+A-


    話說眾人乃共立劉邦為沛公,是時劉邦年已四十八歲。九月,劉邦就稱呼沛公之職業了,特製赤旗,張掛城中。既授蕭何為丞,曹參為中涓,樊噲為舍人,夏侯嬰為太仆,任敖等人為門客。部署已定,方才計宜出兵。聽說看客讀者們,自劉邦做了沛公,史學家統稱沛公二字,作為代名。作者此後把沛公劉邦四字加一起,更為明朗。
    沛公劉邦令蕭何、曹參收編集中沛縣的青壯子弟,得二三千人,出攻胡陵、方與縣。
    且說樊噲,乃是泗水郡沛縣今江蘇省沛縣)人。樊噲出身寒微,以屠宰狗為業,當做生意,娶妻子呂媭,妻子是呂公的小女兒,呂雉的胞妹。樊噲與沛公劉邦不僅是從小長大的鄰居,也是連襟。
    沛公劉邦起兵之初,其母親劉媼留在陳留縣,在戰亂中被秦兵殺死。據說當時呂雉帶著一家老小坐馬車逃走的時候,沛公劉邦的母親劉媼記掛家裏的物件行李,於是連忙下車返回屋子裏打包行李。呂雉眼見秦朝的士兵要追殺到他們一家,連忙駕車逃跑,便顧不得劉邦之母劉媼,劉媼在收拾行李走出門的時候被秦兵以亂刀砍死。
    沛公劉邦突然接到消息,是母親劉媼去世的,於是就辦理喪葬,沒有來得及治管士兵,因此召還守豐鄉,暫時將軍事擱置。那故楚會稽郡境,又出了項家叔侄,戕殺官吏起事,集合青年子弟八千人,橫行吳中。
    讀者們欲知他們叔侄姓名,想來有看客猜的出一二。叔侄二人的姓名就是項梁與項籍。項梁,姬姓,項氏,名梁,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人,秦朝末年曆史人物。西漢《史記》記載項氏“世世為楚將”,唐宋典籍《元和姓纂》《大宋重修廣韻》等溯源項氏為周王族諸侯國項國後代,在楚國屬於貴族階層,項梁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子,就是日後為西楚霸王項羽的叔父。
    項羽的侄子,項籍,表字子羽,一般稱呼為項羽。項羽少年喪父,依靠項梁為生活。
    項羽少年時,項梁教他讀書,但他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項梁又教他學劍,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因此特別生氣。項羽說:“讀書識字隻能記住個人名,學劍隻能和一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項梁於是又教項羽學習兵法,項羽非常高興,但是隻學個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項梁的父親項燕是戰國末期楚國將軍,是項羽的祖父。項燕出身於楚國將門世家。在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國攻楚。項燕率楚軍奮起反擊,連續追擊秦軍三日三夜,大破李信部隊,迫使秦軍潰退。
    次年,秦將王翦率六十萬大軍再度伐楚。在楚都陷落、楚王負芻被俘後,項燕擁立昌平君為楚王,退守淮南建立抗秦防線。之後,在秦軍的猛烈進攻下,楚軍大敗,昌平君被流矢擊中不治身亡,項燕悲泣長號,自刎殉國。
    項梁自從父親被秦軍殺死後,在秦朝統治期間,多次想為父報仇。項梁曾在秦國舊都 櫟陽縣犯了罪,被櫟陽縣逮捕,於是項梁委托蘄縣的獄掾刑獄官)曹咎寫信給櫟陽縣的獄掾司馬欣,因此得以平息案件。
    吳縣是秦朝會稽郡的郡治,當時吳縣的縣令是鄭昌, 項梁殺了人,和項羽在吳縣之內躲避仇敵。吳縣的賢士、大夫才能都比不上項梁。每次吳縣之中有大的徭役和喪事,項梁經常作為主辦人,他私下用兵法來部署勒令門客和家中子弟,憑借這個方式來知曉他們的能力。
    項梁擅長辯論遊說,心中潛藏宏大誌向。他暗中培養壯士九十人,有個叫參木的,是和項梁合謀的人,參木假裝生病,在宅邸裏麵秘密鑄造大錢,用來購置甲胄和兵器。項梁供養的猛士之中,體格最高的人有很大的力氣,能拔起樹木擊打地麵。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一月公元前211年11月28日至12月26日期間), 秦國的始皇帝巡遊到會稽郡時,乘船渡過浙江即錢塘江),項梁和項羽在一起觀看,項羽說:“那人是可以被取而代之的。”項梁捂住他的嘴巴,說道:“別亂說話,會被滅族的!”自此項梁認為項羽非同尋常。項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即使是吳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項羽。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同年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對項梁說:“江西人全都造反,這是上天要亡秦的時刻,我聽說先發製人,後發為人所製,我準備發兵,想要用你和桓楚為將。”
    當時桓楚在大澤逃亡,項梁說:“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裏,隻有項羽知道。”於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麵等候,然後,又進來跟殷通一起坐下,說:“把項羽召來,讓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後,項羽在叔父項梁的指示下將殷通殺死。項梁手裏提著殷通的頭,佩戴了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見狀,大為驚慌,現場一片混亂,項羽連殺將近一百人。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官吏,向他們說明起事反秦的道理,於是就發動吳中之兵起事。項梁派人去接收會稽郡下屬各縣,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傑,派他們分別做校尉、軍侯、司馬。於是項梁做了會稽郡守,項羽為裨將,去巡行占領下屬各縣,這一年項羽二十四歲。後項梁率部眾八千人渡江西進,期間曾派項羽進攻襄城,項羽打了襄城很久才攻克,於是坑殺全城,返回向項梁報告。
    同月,劉邦起兵於沛縣,自號沛公。
    秦二世二年正月公元前208年2月2日至3月3日期間),項梁起兵後的第五個月,陵縣人秦嘉聽說陳勝被秦軍擊潰,於是和東陽甯君擁立景駒為楚王,駐紮在留縣。
    沛公劉邦聽說後打算前往留縣,去向景駒請兵攻打豐邑。在途中攻略下邳縣時與聚黨一百多人的張良相遇,張良依附在劉邦麾下, 然後一起去見景駒。
    張良,字子房,一說潁川城父今河南郟縣)人,一說新鄭今河南新鄭)人,一說城甫今山西襄垣)人。另一種說法是沛郡今安徽亳州)人,還有一說禹州市張得鎮人。
    張良長相俊美,如同女人一樣漂亮,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
    韓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年),張平去世,死後二十年,秦滅韓國。張良當時還年輕,沒有在韓國朝廷任職,韓國破滅後,張良還有私家仆從三百人,他在弟弟死後沒有辦理葬禮,而是將全部家財都投入反秦事業,征求刺客行刺秦王政,為韓國報仇。
    張良曾經在淮陽學禮,到東方拜見倉海君,共同製定謀殺行動計劃。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製一隻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然後,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蹤。按照君臣車輦規定,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其他大臣四匹馬拉車,刺殺目標是六駕的馬車。
    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東巡,張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遊車隊即將到達陽武縣今原陽縣的東半部),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之地——博浪沙。
    不多時,遠遠看到三十六輛車隊由西邊向博浪沙處行走過來,前麵鳴鑼開道,緊跟著是馬隊清場,黑色旌旗儀仗隊走在最前麵,車隊兩邊,大小官員前呼後擁。見此情景,張良與大力士確定是秦始皇的車隊到達。但所有車輦全為四駕,分不清哪一輛是秦始皇的座駕,隻看到車隊最中間的那輛車最豪華。
    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向該車擊去。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一下將乘車者擊斃倒地。張良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現場這個大力之士是否逃生則沒有任何記載)。然而,被大力士擊中的隻是副車,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預防準備,所有車輦全部四駕,時常換乘座駕,張良自然很難判斷哪輛車中是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幸免於難,但秦始皇嬴政對此事十分惱怒,於是下令全國緝捕刺客,但因無從查起,使張良得以“逍遙法外”,後來不了了之。古博浪沙張良刺秦從此聞名遐邇。
    一天,張良閑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曆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麵長笑而去。
    張良呆視良久,隻見那老翁走出裏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讚歎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五日後的早上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
    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老者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濟北穀城山下的黃石便是老夫。”說罷,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隱身岩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圯上老人”。
    張良驚喜異常,天亮時分,捧書一看,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兵反秦。緊接著,各地反秦武裝風起雲湧。矢誌抗秦的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 後因自感身單勢孤,難以立足,隻好率眾往投景駒自立為楚假王的農民軍領袖),途中正好遇上沛公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一帶發展勢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人相見如故,張良多次以《太公兵法》進說沛公劉邦,沛公劉邦多能領悟,並常常采納張良的謀略。張良向別人講述《太公兵法》,大家都聽不明白。張良說:“沛公殆天授。”於是,張良改變了投奔景駒的主意,決定跟從劉邦。
    廣陵縣人召平當時幫陳勝攻略廣陵縣,沒能攻下,聽說陳勝敗逃,秦國軍隊又快要來到,於是召平渡江假傳陳勝的命令,封項梁為楚王陳勝的上柱國,並說道:“江東已經平定,趕緊引兵往西攻打秦軍。”
    秦二世二年二月公元前208年3月4日至4月1日期間),秦嘉自任為上將軍。沛公劉邦與東陽甯君在碭縣和秦將司馬夷交戰,三天打下碭縣並收編碭縣六千士卒,加上劉邦原有的兵力共計有九千人。
    項梁率領八千人渡過長江往西進軍。聽說東陽縣的令史陳嬰已經拿下東陽縣,項梁派遣使者想要和陳嬰聯合共同西進。東陽縣人想要立陳嬰為王,但是陳嬰不敢自己領頭,而想托身於名門望族,於是陳嬰帶著東陽縣中兩萬人歸屬項梁。項梁渡過淮河,英布、蒲將軍也領兵前來歸屬,總計兵力約六七萬人,駐紮在下邳。
    韓信在項梁渡過淮河後,也仗劍前來投奔,成為項梁麾下小卒,但之後在楚軍一直都沒有展露聲名。
    作者小子在此介紹這未來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這個人物經曆。
    韓信,古淮陰今屬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 。韓信青少年時期,既貧窮又沒有好的品行,無法被選為官吏,又不能經商維持生計,常去別人家裏蹭吃蹭喝,於是人們大多都討厭他。 盡管風評不佳,但韓信卻有著不同於常人的誌向。母親去世後,韓信家中已經窮得連辦喪事的錢都沒有了,但韓信還是找了一處又高又寬敞的墳地,想著將來那墳地四周能安置下一萬戶人家來守墓。
    韓信曾經多次前往南昌亭的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很討厭韓信,在一天早上提前把飯煮好並且吃光。到了吃飯時,韓信去了,卻沒有給他準備的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回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一群大娘在河邊漂洗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王孫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縣的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韓信胸懷兵法計謀,卻隻能在項羽麾下做一個執戟郎。項羽哪裏知道這個小小執戟小兵,日後是他的對手?
    也是項羽為人殘暴,雖然和沛公劉邦一樣都是起義反秦,這二人的行為作派卻完全不一樣。正所謂:
    欲成大業在開端,有勇非難有德難。
    一劍敢揮賢郡守,發硎先已太凶殘。
    項羽定於江東,與此同時又有幾個草頭王,霸居一方。欲知來曆姓名,且看下一回講解說明。
    沛公劉邦與項羽雖然起兵發跡相同,但是個人行為完全相反。
    項羽心狠手辣,為人殘忍暴躁。項羽好殺,劉邦仁義,沛中父老,皆非劉邦所殺,而項羽每每攻破一城一池,皆大開殺戒,哪怕投降俘虜皆殺之,甚至有城中百姓若是他看不順眼的,一時間心情不滿也會殺之。項羽的狠毒比秦始皇嬴政還要惡劣,秦始皇嬴政焚書坑儒隻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為了平息謠言議論,征萬千人民子弟修建萬裏長城是為了防禦北方的匈奴,雖然有過,卻也有功績,統一六國,統一文字度量衡等,殺呂不韋和嫪毐,一個是因為呂不韋的野心,一個是因為嫪毐的不安分,屠殺自己同母異父的兩個弟弟是為了防止自己皇帝的地位會被別人侵犯。而項羽此人,不好學習,叔父項梁教他練劍,他練劍一半就不練了,教他兵法,他自以為是看不起。他以為自己身材高大,力氣才能舉起鼎就認為自己了不起,看不起身邊為自己賣命的士兵,看不起百姓,把人命當做稻草紮的狗一樣卑賤,也難怪項羽日後會不得好死,被劉邦的士兵分屍而死。也是自作自受,因果報應。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