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使秘計暗度陳倉

字數:6259   加入書籤

A+A-


    卻說韓信上登封將壇,向北立著。這個時候,樊噲站了出來,憤憤不平地發牢騷,說道:“將士們,韓信這個小子,在項羽那裏是為執戟郎,到了漢中卻成了大將軍。我等跟隨漢王多年,要受這無能小子的節製嗎?”
    漢王劉邦在壇下見此情形,指責道:“樊噲,你…。”
    話音未落,樊噲向漢王劉邦跪下,雙手抱拳說道:“大王,臣以為你要拜將何人?原來是胯下之夫韓信。”
    此時此景,丞相蕭何早有預料。蕭何連忙叫樊噲退下,不要阻攔韓信登台拜將。
    可不曾想樊噲越發變本加厲,就將韓信生平之醜事一股腦兒地連珠炮似地說出,道:“韓信他母親死了無力安葬,是不是無能,在淮河垂釣乞食漂母,是不是無用?受他人胯下之辱,遭人嘲笑,是不是無勇?在項羽帳下執戟三年,是不是無謀?像韓信這樣無能無勇無用之人,憑什麽封他做主帥?”
    漢王劉邦聞言,一怒之下,讓人將樊噲拖拉下去,叫嚷著要按軍法將樊噲問斬。
    丞相蕭何勸道:“今天是登台拜將的吉日,不宜殺生。還是先關起來吧。”
    漢王劉邦於是下令,讓士兵把樊噲帶下來關起來。
    樊噲被拉下去之後,漢王劉邦打了手勢,便有樂工奏起了軍樂,鳴鐃擊鼓,響遏行雲。既而弦管悠揚,變成細曲,當中由讚禮的官員朗朗上聲宣布儀式,第一次是授印,第二次是授符,第三次是授斧鉞,俱由漢王劉邦親自交代,韓信則是一一拜受。此時韓信二十五歲,漢王劉邦五十歲。
    漢王劉邦複麵向韓信口諭道:“閫外軍事,均歸將軍節製,將軍當善體我意,與士卒同甘共苦,無有胥戕,無有胥虐,除暴安良,匡扶王業。軍中如有藐視將軍,違令不從者,將軍盡可軍法從事,先斬後聞!”
    漢王劉邦說到末句,喉嚨格外提響,故意讓大眾聽聞知道。大眾聽了,果然皆麵失原色。
    韓信拜謝道:“微臣一定竭盡努力,仰報大王知遇隆恩。”
    韓信拜將後,讓士兵把樊噲從監牢裏放出來,並且與其講述自己平生的艱難經曆,二人緩解了糾結。
    漢王劉邦大喜,因命韓信坐在旁邊,自己亦即坐下,開口問道:“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當時,曹參、樊噲、周勃灌嬰等人也都位列於左右,靜靜看這韓信究竟會有什麽驚天動地的言行意見。
    於韓信而言,他對漢王劉邦先給主帥職位再麵試的舉動,肯定是感恩於心,與此同時壓力也是等同的。因為韓信一旦不能如劉邦之意,那出頭之日就永不能想,甚至自己小命萬不能奢望。
    於是韓信氣定神閑地反問道:“大王您一心東征,定是要與項王一決高下吧。”
    漢王劉邦不暇思索,答道:“然!”
    韓信接著說道:“那大王您自認為在勇、悍、仁、強這四個方麵能敵得過項王嗎?”
    漢王劉邦聽了韓信提出的這個話題,心裏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感到窩火的,但是還是強製保持鎮定地回答道:“寡人不如也……。”
    韓信見自己立場並不是被動的狀態,這方才徐徐說道:“不怕大王見罪,臣也以為大王在這四個方麵不如項王。”
    韓信說:“但是,臣畢竟曾在項王手底下幹過,也曾細細品讀這個人的行跡。臣以為,項王雖然叱吒一聲、千人皆廢,但卻並不是一個懂得用人的人,因此,隻能說是匹夫之勇;而仁義方麵,項王做的確也不錯,願跟士卒同勞苦,甚至常因士卒之苦難而涕泣不已……。可問題是,當百二秦關已屬楚時,項王卻又在一城一池上猶豫不舍起來,故由此來看,項王之仁充其量隻能說是婦人之仁。”
    韓信接著說道:“再來說說項王的其他錯誤甚至愚蠢的舉措:定天下後,不以關中為都而選擇衣錦還鄉,自失地利;曾在除暴秦的同時又一路屠城,更坑殺秦卒二十萬,可謂以暴易暴,早失人心;又不遵義帝之約而將其放逐,結果是上行下效,各地諸侯也紛紛以下犯上,爭奪不休,是謂自招戰亂。”
    “由此來看,項王之強,強中有弱,甚至,弱才是致命的。”
    韓信見漢王劉邦聽自己的講解聽得甚是投入,故也更加興致勃勃,連喝口水潤嗓子都不及潤一下,繼續說道:“倘如今大王能反其道行之,大用天下良臣猛將,那何敵不破?得來城池盡封功臣,何人不服?借將士東歸之心還定三秦、扶義東征,那何地不克?”
    韓信又說道:“更何況,大王曾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秋毫無犯,而現在的章邯、司馬欣、董翳三王,又恰恰是關中父老最為深惡痛絕之人,如此一愛一恨,大王東征勝負亦然已定,而三秦既定,下一步便可圖取天下了!”
    漢王劉邦聽了韓信所言,不覺脫口而出稱妙,深感相見恨晚,而身下的眾臣也無不心悅誠服。
    這看似平常計議,但已如兵法所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漢王劉邦喜甚,即慰諭道:“寡人悔不早用將軍!今得親承指導,如開茅塞。此後全仗將軍調度,指日東征!”
    韓信複回答道:“將非練不勇,兵非練不精,項王雖有敗象,終究是百戰經營,未可輕視,現須部署諸將,校閱士卒,約過旬月,方可啟行。”
    漢王劉邦稱善,於是與韓信下壇回朝。
    第二天,即由主帥韓信升帳閱兵,規定出了軍律數條,號令帳外。大小將士,因他兵權在手,隻好勉強遵從約束。韓信遂親自監督操練,口講指畫,教導士兵們如何排列陣勢,又如何整齊步伐,又如何奇正相生,又如何首尾相應,又如何可合可分,又如何可常可變,種種方法製度,都是樊噲、周勃、灌嬰等人,未曾詳細知曉,既得韓信訓示,才知韓信確實胸有抱負,不等尋常,於是相率敬畏,各聽韓信命令指揮。操演部曲,操練經數日後,軍隊士兵們已然是軍容不振,壁壘一新。於是擇定漢王元年八月吉日,出師東征。特標年月,點清眉目。是時之前棧道已被張良燒絕,不方便行軍。
    為此韓信巧妙策劃了一場計謀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當下韓信與漢王劉邦和張良他們商量,果然意見相合。漢王劉邦鼓掌說:“英雄所見略同。”
    遂派了兵士數百人,佯裝去修築棧道,自與韓信率領三軍,悄悄的出發南鄭。但使丞相蕭何居守,征稅收糧,接濟軍餉。
    而陳倉的守將章邯聞訊,心生疑惑,立即下令探子潛行打探軍情。
    時值仲秋,天高氣爽。等到情報傳來,章邯得知漢那邊修建棧道的勞工數量寥寥無幾,且怨聲載道,人心惶惶。修棧道工程的進展遠超過預期的緩慢,仿佛每一個挑戰都在對章邯及其軍隊造成嚴峻的考驗。據說,韓信下了嚴苛的死命令:要在三個半月之內重開棧道。這似乎是一次不切實際的決定,無人樂觀其成,氣氛愈發緊張。
    章邯將軍見多識廣,盡管他對短時間內築起棧道的策略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但他的軍事本能告訴他不能掉以輕心。於是,他迅速調遣兵馬,親自部署防禦計劃,將棧道東口牢牢封鎖,自以為做好萬全的準備。
    章邯是秦人,對秦的地形相當的熟悉。他也想到了漢王劉邦可能會翻越秦嶺直到陳倉,但那隻是小部隊能走的,若讓大部隊走那條路,可是需要時間的。他猜測即使漢王劉邦有走這條路也是佯裝進攻,不會是主力。所以,章邯隻是派了少量的人馬看住陳倉這個地。
    行軍打仗,需知己知彼方能做到百戰百勝。章邯是秦末僅次於西楚霸王項羽的名將。既然做了要和漢王劉邦大軍開展的準備,自然也要把劉邦身邊大軍的將帥也了解了一番。
    章邯聽說劉邦竟然分封了一個叫韓信的人,來做大將軍。韓信此人,章邯經過打聽,才知道原來就是在項羽手下做執戟郎的那個人。
    章邯一聽是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人來做大將,認為這是漢王劉邦的失誤。所以,就更加放鬆了對漢軍的警惕。
    到了八月中旬,就在章邯緊盯著褒斜道的時候,陳倉那邊傳來了戰報。漢王劉邦竟然帶領著主力軍出沒在了陳倉一帶,陳倉岌岌可危,需要救援。
    章邯聞言,尚懷疑是士兵說謊,顧語左右道:“棧道並未修好,漢兵從何處出來,難道真能插翅高飛麽?”
    話雖如此,但也不得不再派士兵,去探聽明白。
    這個時候,章邯才意識到自己判斷錯誤,原來漢王劉邦的主力翻過了秦嶺,直接抵達到了陳倉。
    章邯立馬調兵增援陳倉。可是現在已經晚了。漢王劉邦大軍殺出漢中,也正如韓信所料,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殺的敵軍四處逃竄。等章邯帶著大軍殺到陳倉時,陳倉已經被漢王劉邦大軍占領了。陳倉城外到處掛滿了劉邦的大旗。
    原來漢王的士兵軍隊經過的地方,絲毫不準侵掠,所以民皆安堵,不致流離。章邯將逃兵收集,急急的趕到陳倉,正值漢兵整隊東來。兩下相遇,便即交戰,漢王的軍隊士兵們是積憤已深,奮身不顧,一經對壘,好似猛虎離山,無論什麽刀兵水火,統是不怕,隻管向前殺去。
    章邯部下的兵士,本是懷恨未銷,勉強隸屬,怎肯為邯拚著死力,自傷生命?所以戰不多時,已經四潰。章邯隻得回走,奔往好畤,漢兵從後追殺,不肯罷休。
    章邯究竟是個慣戰人員,也不願為了一敗,甘心歇手。且看部兵喪失一半,還有一半隨著,不若回頭再戰,出敵不意,返戈奮鬥,或能轉敗為勝,亦未可知,因此號令軍中,再與漢兵賭個死活。
    那知韓信早已預防著,囑咐令前驅士兵小心追趕,免為章邯之兵所乘,自己居中調度,隨時策應,待至章邯還軍拚命,漢兵前隊,毫不慌亂,仍然照前廝殺,無懈可擊,章邯見漢兵整肅如故,自知所謀不遂,添了一種懊惱,沒奈何支撐一陣,偏偏漢中軍又調出左右兩翼,策應前驅,前鋒就是樊噲,左翼主將,就是灌嬰,右翼主將,就是周勃。這三人係著名大將,夾攻一個章邯,叫章邯如何抵敵!徒然斷送了許多士卒,去做一幫冤死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章邯帶領大軍和漢軍在陳倉、雍城一帶打了幾仗。都是以章邯的敗北而告終。章邯不得不退守至廢丘。
    這時候章邯的弟弟章平也打了敗仗退守到好畤 今陝西乾縣東)。兄弟二人,堅持守城不出,等待盟軍賽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的救援。
    漢將樊噲等將率兵圍城,竭力攻打撲攻,約過了兩日,見城上守兵稍有鬆懈,樊噲即令兵士架起雲梯,督促令其登城。城上尚有矢石,陸續放擲下去,兵士未敢遽上,樊噲性子急躁惱怒了,左手擁盾,右手執刀,首先登梯。此是樊噲慣用的兩般兵器。梯級尚未擺好登城,那城上已經是大聲嘩然,亂放硬箭,亂擲巨石,樊噲竟然用盾格開那些亂箭和亂石,看著城上空隙的時候,一躍而上,用刀亂掠,剁落敵軍士兵的頭顱好幾個。
    那些守兵措手不及,再經漢軍兵士蜂擁登城,殺散守兵,立即下城開門,放入餘軍。
    章平連忙從後門逃出,落荒竄去。縣令縣丞,來不及逃跑,盡被殺死。而城中百姓,無一反抗,情願降漢。而漢兵不殺一民,當即平定。
    韓信也即入城,敘樊噲首功,報知漢王。漢王劉邦已封樊噲為臨武侯,至此複加授為郎中騎將。這時候,漢軍派出以灌嬰為將的另一支軍隊,也已經攻下了賽王司馬欣的都城櫟陽,至此整個關中之地,項羽分封的三個諸侯王,已經有兩個被漢王劉邦拿下了。漢王劉邦穩定了關中後,在當地又招募了很多願意跟隨他的士兵。劉邦的兵力得到了有效的補充。
    而賽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看大勢已去,隻好先後投降了漢王劉邦。
    自此,除了章邯堅守的廢丘之外的整個漢中,已經全部被漢王劉邦拿下。屬於劉邦的漢中之地直到此刻,才真正的又回到了他的手中。
    廢丘這個地方,韓信一直攻打不下來。索性他就去告訴漢王劉邦:孤城堅守的章邯軍隊,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拿下的。不如在城外修築城濠壁壘,做長期圍困的準備。
    但是此戰略重地,漢王劉邦拿不下來,始終感覺不到安全。畢竟留著章邯始終是後患。於是漢王劉邦命令韓信帶領一支軍隊繼續攻打廢丘,務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廢丘給拿下來。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