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封諸呂娶悍婦害二王
字數:10534 加入書籤
且說漢惠帝劉盈駕崩之後,其原寵臣閎孺早早就提前逃出王宮,搬家到安陵一帶居住,和原漢高祖的寵臣籍孺生活在一起。
籍孺、閎孺二人原是同鄉好友,都曾伺候過皇帝:籍孺服侍過漢高祖劉邦,閎孺服侍過漢惠帝劉盈。二人都是機靈聰慧的人兒,籍孺在漢高祖劉邦病重將死的時候就提前帶著金銀細軟之物離開了王宮,避免了被呂後殺害的下場,到遠離京城的安陵一帶生活,而閎孺則是在漢惠帝劉盈駕崩之際,立刻離開王宮,去安陵找到好友籍孺,二人一同生活。
籍孺和閎孺時不時會互相談論之前在皇宮之中的生活趣事,以為解悶。
話回正題,高後元年前187年),呂雉頒布詔令“除三族罪,妖言令”;她還“減刑,頒布贖罪法”;製定“戍卒歲更”的製度;廢除挾書律。
高後二年前186年),呂雉頒布《二年律令》,規定:“為人妻者不得為戶”,確立了家庭中妻子對丈夫的從屬地位。
呂太後取消了秦朝時禁止人們議論朝政的“妖言令”,讓老百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談論國家大事。她提倡言論自由,社會風氣因此變得更加開明,人們的思想也更為活躍。這些做法不僅改善了民眾的生活條件,還推動了社會的平穩進步。不過,呂雉的獨斷專行和嚴厲手段也引起了社會的不滿和對抗。
呂太後年紀漸衰老,為了鞏固自己地位,欲封諸呂為王,在朝堂之上示意廷臣,當時有一位大臣,首先反對道:“高皇帝嚐召集眾臣,宰殺白馬,歃血為盟,謂非劉氏為王,當天下共擊,不使蔓延。今口血未幹,奈何背約!”
呂太後瞋目視著,乃是右丞相王陵,一時欲想反駁責問,卻說不出來理由,急得頭筋飽綻,麵頰青紅。左丞相陳平,與太尉周勃,見呂太後神色改變,便齊聲迎合道:“分封呂氏為王,臣子沒有任何意見。漢高帝當皇帝的時候,大封劉氏為王。 如今是呂後稱製,大封呂氏為王,這也並沒有什麽是不妥的。”
呂太後聽了此言,方才轉怒為喜,輕露笑顏。王陵氣憤填胸,隻恨現場人眾我寡,於是不便再言。待到輟朝以後,與陳平、周勃一同退出,即向二人發話說道:“從前與高皇帝喋血為盟,兩君亦嚐在列,今高帝升遐,不過數年,太後究竟是女主,乃欲封諸呂為王,君等突然如此阿諛奉承,違背盟約,將來有何麵目,至地下去見高帝呢?”
王陵的這一番話說的陳平和周勃也是羞愧的無地自容。
陳平卻語氣平和地告訴王陵,說道:“當麵頂撞太後這件事,我們確實不如你。但是,以後安定劉氏天下者,你肯定是不如我們的。”
這話,很明顯陳平這是在為自己的不作為找借口。此後,王陵是打心眼裏看不起這兩個人。
可話又說回來,陳平和周勃其實也沒做錯什麽?不過有的時候,為人處世適當的變通一點,還是很有必要的。
王陵雖然是逞了口舌之能,可是呂太後經過上次在朝堂的對話。一直記恨著王陵起來。呂太後很想罷了王陵的官,把他趕回老家去。正所謂的眼不見心不煩,這個不識抬舉的老臣在朝廷上隻會增加她政治變革的阻力。
想到這裏後,呂太後就開始計劃下手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看來不給你們這些老臣一些顏色看看,你們還真不把我當回事。既然這樣,那就休要怪我手下無情了。
過了幾天,呂太後在朝堂上宣布:王陵你這個右丞相也不用做了,我給你提拔一級,就去做前少帝劉恭的老師去吧。呂後所謂的這個比較高的職位就是太傅。
太傅這個官職職位看上去好像挺高級的,但事實上並沒有什麽權利。這也就是所謂的明升暗降。王陵也是一個愛麵子的人,知道太後這樣做,明顯就是故意奪他的丞相之權。
王陵想到這裏就感到非常的氣憤:伺候不了你這個姓呂的主,老子不伺候你了還不行嗎?於是,王陵就開始稱病不去上朝了。
王陵此舉這正中了呂太後的下懷,呂太後正想找個理由讓王陵遠離朝廷呢,隻是一直苦於沒有借口。如今可好了,沒想到王陵竟然自己找坑跳。
呂太後於是下詔告訴王陵:“你不是生病了嗎?那我就給你放一個長長的假期去休假,回老家養病去吧,最好永遠不要讓我見到你。”
王陵沒辦法,隻好謝表回家養老去了。
就這樣王陵被呂太後罷了官。通過這件事,朝中的大臣們看到,這個呂後真的是不能惹。 誰要是惹上呂太後,準沒有什麽好事。
陳平得進升任右丞相,可左丞相這個官職卻是一缺,呂太後於是就用那幸臣審食其。審食其本無相材,仍在宮中廝混,名為監督宮僚,實是趨承帷闥,不過呂太後寵眷特隆,所有廷臣奏事,往往歸他取舍決定,所以審食其勢力如焰,更倍曩時。呂太後更查得禦史大夫趙堯曾經向高祖皇帝劉邦獻計立周昌為趙相,阻止自己殺劉如意,於是將他定罪,免去其禦史大夫的職位和江邑侯的爵位,讓任敖接替為禦史大夫。趙堯累計任職禦史大夫近十年。
任敖,泗水郡沛縣人,以前是沛縣的獄吏。在劉邦曾躲避官府追捕時,獄吏去逮捕劉邦的妻子呂雉呂後),對呂雉有輕薄舉動。任敖向來與劉邦交好,大怒,打傷了看管呂雉的獄吏。當劉邦開始起義時,任敖以賓客身份隨從劉邦,當了禦史,堅守豐邑兩年。劉邦當了漢王,向東進擊項羽,任敖被調任為上黨郡的郡守,陳豨反叛,任敖頑強堅守,被漢高祖皇帝劉邦封為廣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戶,在功臣列侯中排名第八十九位。現在的漢高後元年前187年),呂太後執政,罷免禦史大夫趙堯,因感激任敖以前的恩德,於是任命任敖繼任為禦史大夫。
把王陵罷免後,呂太後開始實施她的封呂計劃。
呂太後思考要如何分封呂氏為王,才能容易讓群臣以及劉氏宗親能夠接受。畢竟通過之前王陵在朝堂上反駁自己的事件,呂太後深知白馬盟約事實上還是非常深入人心的。為此呂太後也不敢做的過於猖狂。
呂太後心想:先是封了一個死人,她的哥哥呂澤為王和父親。
這時候的呂澤已經去世好多年了。呂太後這樣做的目的隻是為了探探眾人口風,看看群臣們對這些封王名號會做什麽反應?
呂太後一麵追尊生父呂公為宣王,長兄周呂侯澤為悼武王,作為呂氏稱王的先聲。
大臣們當然是一致的同意了,封一個死人為王。也隻不過是一個名號而已,並沒有侵犯到任何人的利益。
呂太後又恐朝廷中人心未服,於是先從他處入手,特封先朝舊臣郎中令馮無擇等為列侯,再取他人子五人,強名為惠帝諸子,一名強,封淮陽王,一名不疑,封恒山王,一名山,封襄城侯,一名朝,封軹侯,一名武,封壺關侯。
呂後一看,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於是她又開始了下一步計劃,那就是開始分封自己的親信為王。她先是封了自己的女婿張敖為王。這個張敖可是呂後的女婿,大家誰敢有意見?
適其女兒魯元公主病死,而張偃的母親就是呂後女兒魯元公主的緣故,呂太後於是封他做魯元王。元王弱,兄弟小,就分封張敖其他姬妾生的兩個兒子:張壽為樂昌侯,張侈為信都侯。
然後呂太後欲封王於諸呂,秘密使大謁者張釋,諷示左丞相陳平等人,請立諸呂為王。
陳平等人為勢所迫,不得已阿旨上書,請割齊國的濟南郡為呂國,做了呂台的王封。呂太後有詞可借,即封呂台為呂王。很遺憾的是,這個呂台沒有當王的命。他在被分封為王的當年就病死了。早死數年,免得日後呂氏一族被滅,自己也得飲刀,卻也是是一種大幸。
呂太後很是悲悼,於是命呂台之子呂嘉襲封。
此外封呂種釋之子。為沛侯,呂平為扶柳侯,呂平是呂後姊子,依母姓呂。呂祿為胡陵侯,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甚至呂太後女弟呂媭,亦受封為臨光侯。何不封為女王?
呂氏子侄,俱沐光榮,威顯無比。呂太後尚恐劉呂不睦,互相魚肉,又想出一條親上加親的計策,就是使劉呂兩家聯結婚姻,方可永久為歡,不致齟齬。
是時齊王劉肥已死,予諡悼惠,命他長子劉襄嗣封。還有次子劉章,三子興居,均召入京師,使為宿衛。當即將呂祿之女配與劉章,封劉章為朱虛侯。劉興居也得為東牟侯。又因趙王劉友與梁王劉恢,年並長成,也代作撮合婚姻,把呂家女子,嫁與二王為妻。二王不敢違命,隻好娶了過去。呂太後以為劉呂兩姓,從此好相安無事了。
那知外麵尚未生起挑釁,宮廷之中卻已開始有嫌疑言論,呂太後所立的少帝,起初是年幼無知,由她撥弄擺布,接連做了三四年的傀儡皇帝,卻有些粗懂人事,往往偷聽近侍密談,得知呂太後暗地掉包,殺死自己生母,硬要他母事張後。
少帝心中一恨,口中即隨便亂言,就是張後平時教訓,也全不聽從,且任性怒說道:“太後殺死我母親,等我長大做了皇帝,總要為我母報仇!”
小小年紀誌向倒也不小,可惜魯莽一點。這種言語,被人聽著,當即報知呂太後,呂太後大吃一驚,暗想他小小年紀,便有這般狂言,將來還當了得,不若趁早廢去,結果了他,還可瞞住之前的陰謀,除滅後患。
呂太後知道後很是擔心,害怕前少帝真會作亂,於是將其囚禁在後宮的永巷中,宣稱皇帝患病,神智迷亂,不能治理天下,下令任何人不得與其相見。
現在應由各大臣妥善商議,改立賢君。陳平等屈意逢迎,帶領官僚群屬,伏闕上陳道:“皇太後為天下計,廢暗立明,奠定宗廟社稷,臣等敢不奉詔!”說著,複頓首請示。
呂太後尚令群臣推選,叫他退朝協議,議定後陳。大眾奉命退出,互相討論,究未知太後屬意何人,不敢擅定。畢竟陳平多智,囑托宮中內侍,密向太後問明,呂太後卻已意有所屬,欲立恒山王劉義,就是前日的襄城侯山。
漢高後二年公元前186年)七月,呂太後本來要立常山王劉不疑為皇帝,但是劉不疑卻死了,於是劉山於七月二十七日接封為常山王,並改名劉義。
漢高後四年五月十一日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呂太後命常山王劉義繼任帝位,並改名為劉弘,史稱後少帝。在中國曆史上,皇帝即位一般改稱第二年為元年,但因太皇太後呂雉臨朝聽政,故未改稱元年。
時,當今皇帝劉弘年紀亦幼小,呂太後仍得臨朝,所有恒山王爵,令軹侯朝接封。已而淮陽王劉強亦死,壺關侯劉武繼承兄爵,嗣為淮陽王。
呂王呂嘉驕恣不法,傲狠無親,連呂太後都看不過去,因欲把呂嘉廢置,另立呂產為呂王。呂產本嘉叔,即呂台之胞弟。以弟繼兄,已成當日慣例,偏呂太後假托公道,仍欲經過大臣會議,方好另封,所以延遲數日,未曾立定。
適時有一個齊國人,名叫田子春,來遊曆都下,察知宮中情事,巧為安排。此人擅用奇謀,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
一來是為呂氏效勞,二來是為劉氏報德,雙方並進,也是個心計獨工的智士。
先是漢高祖從堂兄弟劉澤,受封營陵侯,留居都中,田子春常到長安,當時正好趕上缺少路費,劉澤聽說之後,便以祝壽為名,給他送去了兩百斤黃金,並請他為自己封王的事謀劃一番。
田子春看見這麽多黃金,自然感到非常歡喜,當即就答應了下來。可是緊接著,田子春帶著這些黃金,就回了齊國老家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劉澤這邊以為自己花了錢,請了高人,自然就是萬無一失了。劉澤接下來就安心在家等待消息。可這一等就是一年的時間,田子春仿佛在人間蒸發了一樣,一點音訊都沒有。
劉澤按耐不住了,於是派人去前往打聽,這一打聽可要了命了,劉澤氣得幾乎快要吐血了:派去的人回來和自己說這田子春拿了黃金,根本就沒有辦事,天天在家裏花天酒地。
劉澤的心情感到嚴重的憤怒和傷心,於是,他專門派人去跟田子春說:“我以後再也不用你幫忙了!”
情緒發泄完了之後,劉澤對封王心也就死了,從此不再想封王的事情。
可令劉澤萬萬沒想到是,一年之後,竟然夢想成真了!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按他這個經曆和功勞來看,封為營陵侯已經很不錯了,但劉澤卻並不滿足,一心想要當王。
在劉邦時代,封王是有硬性條件的,要麽立有大功,要麽是高祖皇帝劉邦的至親,比如兒子、兄弟這種,而劉澤明顯都不符合,所以,他想稱王這事也就隻能埋在心裏。
田子春喜歡遊曆,當時正好趕上缺少路費,劉澤聽說之後,便以祝壽為名,給他送去了兩百斤黃金,並請他為自己封王的事謀劃一番。
田子春見這麽多黃金,自然非常開心,當即就答應了下來。可是緊接著,他帶著這些黃金,就回了齊國老家,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劉澤這邊認為自己花了錢,請了高人,自然是萬無一失,接下來就安心在家等消息。這一等就是一年,田子春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一點回音都沒有。
劉澤按耐不住了,便派人去打聽,這一打聽可要了命了,劉澤氣得幾乎要吐血,派去的人回來說這田子春拿了黃金,根本沒辦事,天天窩在家裏花天酒地。
劉澤的心嚴重受到了傷害,於是,他專門派人去跟田子春說:“我以後再也不用你幫忙了!”
發泄完了,劉澤的心也死了,從此不再想封王的事。
可令他萬萬沒想到是,一年之後,竟然夢想成真了!這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田子春並非是拿錢不辦事的人,隻是他需要籌劃,而籌劃是需要時間的。
田子春就在拿了黃金的第二年,就去了長安,隻不過他沒有去見劉澤,而是先在長安租下了最奢華的一處宅子,然後又讓自己的兒子去接近呂太後身邊的寵臣張釋。
幾個月後,田子春看見倆人已經混得很熟了,便讓兒子邀請張釋到家中一聚,說是自己要親自為他準備宴席,盛情款待。
張釋聽說是大名士田子春要見自己,當然感到很是歡喜,於是答應下來:說自己一定會去。
當張釋一進田子春宅院的大門,就被眼前豪華的布置給驚呆了,款待列侯也不過如此吧?更何況自己僅僅是一個不知名的宦官,簡直就是受寵若驚了。
等到酒酣之際,田子春屏退左右,對張釋說道:“現在呂太後年事已高,她有心立侄子呂產為王,但卻擔心大臣們反對,您最受呂太後寵幸,為什麽不勸大臣們進言,請求立呂氏子弟為王呢?”
田子春接著說道:“如果呂氏宗族被封王,呂太後一定很高興,到那時,萬戶侯的封賞就非您莫屬了。但如果您身為呂太後的近臣,而不盡快去辦這件事,那麽恐怕很快就大禍臨頭了!”
張釋聽了田子春的一番話,覺得有理,回去之後就立刻示意大臣們向呂太後進言,請求封呂氏宗族為王。後來的事情,果然如田子春預料的那樣,呂太後大喜,賞賜了張釋千斤黃金。
張釋為此感激田子春,便拿出了一半黃金作為謝禮,但是田子春拒絕了,又趁機勸張釋說:“現在呂產被封王了,但其實大臣們並沒有完全心服,就比如營陵侯劉澤,就頗為不滿。”
田子春接著說道:“他本是高皇帝劉邦的堂兄弟,又是大將軍,您應該勸說呂後,封他為王,這樣眾臣心服,劉澤自然也心懷感激,高高興興地去封地,那麽呂氏子弟的王位就更加穩固了。”
張釋聽後立即入宮向呂太後進言,呂後認為張卿說得對,而且劉澤的妻子又是自己妹妹的女兒,劉呂聯姻應該沒有什麽隱患,於是把劉澤封為琅琊王。
得到消息的田子春立即來見劉澤,告訴他這個喜訊。琅琊王劉澤真是欣喜若狂,對田子春又是道歉,又是感謝的。
田子春連忙攔住他,說:“您先別急著高興,趕緊收拾東西,咱們明天一早就得出發,晚了就會出大事。”
劉澤雖然不解,但他已經見識了田子春的手段,便也不再反駁,欣然從命。
果然,琅琊王他們剛出函穀關,就看見到呂太後派人追來,想要阻止他們東去,可惜,已經晚了,呂太後派出的人隻好回去複命。
呂太後方才後悔封劉澤為琅琊王,但苦已經難於收回成命,再加上趙王劉友的妻室,入宮告密,說是趙王將有他變,氣得呂太後倒豎雙眉,立派使人,召還趙王。
究竟趙王劉友有無異謀,詳查起來,實在是子虛烏有,都是由於他妻室呂氏,信口捏造,有意架誣。
呂女為趙王之妻,仗著呂太後勢力,欺淩趙王劉友。趙王劉友屢與反目,趙王劉友不喜歡她,而喜歡其他的姬妾。呂王後很妒忌,惱怒之下便離開家,到呂太後麵前誹謗劉友,誣告趙王劉友曾經說:“呂氏怎麽能封王,太後百年之後,我一定要收拾他們。”呂太後聞之大怒,信以為真,於是召趙王劉友進京。
趙王劉友來到京城後,呂太後把他安置在官邸裏卻不接見,並派護衛隊將他圍困起來,不給他飯吃。趙王劉友的臣下有偷著給送飯的,就抓起來問罪。劉友饑餓無比,餓得奄奄一息之際,於是作了一首詩歌幽歌),以抒發哀怨憤懣之情:
諸呂用事兮劉氏微,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決中野兮蒼天與直!籲嗟不可悔兮寧早自戕,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托天報仇!
歌聲嗚嗚,饑腸轆轆,同年正月十八日,劉友終因幽禁而餓死,按照民間葬禮,把他埋葬在長安今陝西西安)百姓墳墓的旁邊。因趙王劉友是幽禁而死,所以給他上諡號為幽王。
呂太後遂徙梁王劉恢為趙王,改封呂王呂產為梁王,又將後宮之子劉太封濟川王。呂產始終不聞就國,留京為少帝太傅。劉太尚年幼,亦不令東往,仍住宮中。
劉恢到趙地之後,呂太後沒有對他立馬下手,但並未放棄對他的監管,為了完全把他控製於股掌之中,呂太後又使出劉呂聯姻的伎倆,勒令他迎娶呂產的女兒為王後。
在此之前,趙王劉恢已有一個自己寵愛的妃子,二人非常恩愛。而呂王後性格蠻狠,心腸歹毒,自峙有呂太後在幕後撐腰,在宮內獨攬權力,暗中察視劉恢,根本不把劉恢放在眼中,不讓劉恢親近其他任何女子,剝奪劉恢任何一點享受天倫之樂的權利。
而趙王劉恢明知她是呂太後布置在自己跟前的眼線,現又失去權力,使他更感到絕望;更加糟糕的是他還不敢表露出自己任何的不滿或不安的情緒。劉恢雖然懾於淫威,時時忍讓退卻,但他好歹還是有血氣的劉姓諸侯王。俗語說忍耐總是有一定的限度,於是他就背著自己的呂王後,偷偷與自己心愛的妃子幽會。可是這一切都無法瞞過呂王後。呂王後在呂後的支持下,派人把劉恢的愛妃用毒酒毒死。
麵對這種明目張膽的政治暗殺行為,劉恢悲慟異常,卻又無計可施,眼前的任何活路似乎都對他進行了關閉,他除了憤怒,有更多的絕望、恐懼。劉恢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劉恢為愛妃創作四首挽歌,每天命樂師們反反複複地吟誦不止。愛姬死後僅僅過了四個月,呂後七年公元前181年)六月,劉恢因悲思過度,於是殉情自殺。趙國之臣來報,呂後聽說後,認為趙王劉恢為一個女人自殺,而不思供奉宗廟祭祀,上負宗廟,有虧孝道,於是遂廢其國,堅決不肯為他過繼兒子,於是趙王劉恢至此絕嗣。
另遣使臣至代國,授意代王,令他徙趙。代王劉恒曆練多年,深知呂太後心狠手辣,於是避重就輕,上書言情願長守代國邊境抵抗北方匈奴,不敢移封趙地,乃托朝使告辭。使臣返報呂太後,呂太後遂立呂祿為趙王,留官都中。呂祿之父就是呂釋之,時已去世,特追封為趙昭王。會聞燕王劉建病歿,遺有一子,乃是庶出,呂太後不欲他承襲封爵,潛遣刺客赴燕,刺死建子,獨封呂台之子通為燕王。於是漢高祖皇帝原來八男,現僅存二人,一是代王劉恒,一是淮南王劉長,加上齊、吳、楚、及琅琊等國,總算還有六七國。恒山淮陽濟川三國姓氏可疑,故不列入。那呂氏亦有三王,呂產王梁,呂祿王趙,呂通王燕,與劉氏勢力相侔。而且呂產呂祿遙領藩封,仍然盤踞宮廷,手握兵馬大權,勢傾內外,這卻非劉氏諸王,所能與敵。劉家天下,幾乎已變做呂家天下了!
流光如逝,倏忽八年,這八年內,都是呂太後專製時代,陰陽反變,災異迭生,忽而地震,忽而山崩,忽而水溢,忽而紅日晦冥,星且盡現。呂太後卻也有些知覺,曾經看見日食如鉤,向天嗔語道:“這莫非為我不成?”話雖如此,終究是本性難移,活一日,幹一日,除死方休。少帝劉弘名為人主,不使於政,簡直與木偶無二。內惟臨光侯呂媭,左丞相審食其,大謁者張釋,出納詔奏,參讚秘謀;外惟呂產、呂祿,分典禁兵,護衛宮廷。右丞相陳平,太尉周勃,有位無權,有權無柄,不過屢進屢退,借保聲名。獨有一位劉家子孫,少年負氣;慷慨激昂,他卻不肯冒昧圖功,暗暗的等待著機會,來出風頭。正是:
不顧綱常隻逆施,婦人心性總偏私;
須知龍種非全替,且看筵前拔劍時。
欲知此人是誰,待到下章節再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