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謀而後動
字數:3210 加入書籤
                    這場酒宴屬藤原山一的收獲最大,不僅得到蕭邢說情的承諾,更是獲得明日宴請的邀請。
    反觀精於算計的金成覺在長孫晟處並未謀得半點好處,眼見長孫晟和蕭邢兩人即將登車回轉,不由暗暗著急。
    “金……金執事,”長孫晟吐出一個渾濁酒氣,臨上牛車時卻又轉身笑道“等親耕藉田禮(後世的春耕大典)後,本官再上疏請奏派人巡禮新羅。”
    原本還心如死灰的金成覺頓時兩眼放光,急步上前顧不得地上的雪泥汙穢跪拜道“二位上官恩重如山,小臣永生難報,此後願效犬馬之勞……”
    長孫晟笑著打斷道“金執事言重了,新羅乃我朝藩臣,一向恪守盡責,聖人對爾等恭順之態十分滿意,派人巡禮亦是應有之義……”
    蕭邢見金成覺如此激動大為不解,卻是不知長孫晟這句承諾與金成覺而言則是一場潑天的富貴。
    金成覺雖貴為‘聖骨’王室,任新羅執事一職,類似於隋國的禮部尚書,但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卻是難如登天。
    新羅小國,北有高句麗虎視眈眈,西有百濟陳兵邊境,東有倭國海上流民不時襲擾,處境可謂是舉步維艱,生死存亡全要仰仗隋國鼻息。
    於國而言,他此次出使若能求得天朝上國派出巡禮使臣回訪,與新羅而言那便是一張免死金牌,說明新羅正式取得了隋國的承認,若是再有人出兵攻打,那便是與隋國作對。
    百濟暫且不談,哪怕強如高句麗,也得派使臣入大興城來朝貢稱臣。有了隋國使臣巡禮,便是昭告天下,新羅以後就是隋國的藩屬國,試問誰敢虎嘴捋須?
    於私,金成覺憑著請來隋國使臣的不世之功,在朝中還有誰敢輕視自己?
    更重要的是,他還結識了隋國朝中的兩位大佬,以後在新羅國的地位肯定也是水漲船高,他此前三次出使隋國,連禮都送不出去,這次可謂是收獲頗豐。
    長孫晟和蕭邢同乘一車,當車簾放下時,兩人臉上的微醺神情早已半點全無。
    “蕭別駕好像對倭國頗有興趣?”
    蕭邢暗自苦笑,倭國雖偏於東邊一隅,終會成為華夏世敵之事他卻無法言明。
    “下官倒不是對倭國有意,而看重產出白銀之物。”
    長孫晟雖與蕭邢相交不深,卻對他的性子極為了解,並不是孟浪之輩,不由感到幾分好奇。
    “白銀雖貴,所用之處卻不多,且饒州(今江西上饒)、衢州(今浙江衢州)、連州(今廣東連州)產量不俗,何苦渡海開采?”
    蕭邢掀起車簾一角,窗外雪花漫舞,街邊不時有孩童笑聲傳出,整個大興城仍舊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
    “長孫少卿可知古往今來,為何無永盛之朝?”
    長孫晟略一沉吟便開口答道“某以為原因有二。一是繼任者深居內廷,鮮有知民生者,難堪大任;二是王朝後期土地集中便會愈發嚴重。”
    長孫晟的回答直指要害,讓蕭邢心中暗讚。
    他放下車簾,隔絕了外麵孩童的嬉鬧與飄飛的雪花,車廂內頓時安靜下來,隻有車輪碾過積雪的吱呀聲。
    “長孫少卿所言極是。然下官以為,土地集中,其根源之一,在於財貨流通之困。”蕭邢的聲音低沉而清晰。
    “田畝乃根本,亦是世家大族兼並囤積、坐享其成之物。銅錢有限,開采不易,且易被私鑄、囤積,難以繁盛商貿。此困局下,良田便成了最穩妥的財富錨定之物,兼並愈演愈烈,富者阡陌相連,貧者無立錐之地,流民滋生,根基動搖。”
    長孫晟微微頷首,示意蕭邢繼續。他敏銳地察覺到,這位年輕的別駕心中所謀,絕非僅僅是幾座銀礦。
    “白銀,其性也貴,其量亦可期。倭國諸島,據聞銀脈頗豐。”蕭邢的眼中閃爍著一種近乎熾熱的光芒,“若能大量引入,使其成為流通之資,與銅錢相輔,甚至……逐步替代銅錢成為大宗交易之錨,則局麵可改。”
    “哦?”長孫晟眉頭微蹙,提出了關鍵質疑,“白銀非我朝可控,其源在外,風險莫測。饒、衢、連等州之銀,雖量不甚巨,然勝在可控。”
    這正是蕭邢等待的問題。他身體微微前傾,壓低聲音“少卿明鑒。白銀之引入,豈能是無序湧入?下官所謀,乃是構建一套以白銀為基石的‘新法度’。”
    蕭邢一口氣說完,車廂內一時寂靜。
    長孫晟深邃的目光凝視著眼前的年輕人,仿佛要穿透這年輕別駕的皮囊,看清他腦中那宏闊而精密的藍圖。
    窗外透入的微光,映得長孫晟半邊臉龐忽明忽暗。
    “以白銀為引,開辟新財源,緩解土地兼並之困……同時,借白銀流入之勢,重塑錢法,加強朝廷對財貨之掌控……”長孫晟緩緩重複著蕭邢構想的核心,每一個字都帶著沉甸甸的分量。
    蕭邢坦然迎上長孫晟審視的目光,語氣堅定“下官深知其險,如履薄冰。然若不思變,土地兼並之勢終將如滾石下山,不可逆轉,盛世之下,危機暗藏。
    倭國銀礦之豐,藤原山一今日之熱切便是明證,其潛力遠非我朝境內幾處礦脈可比。至於阻力……”
    他嘴角勾起一絲冷峻的弧度“明日宴請藤原山一,便是破局之始。下官會讓他明白,開放銀礦,換取我朝貨物,是他倭國崛起之機,亦是其唯一選擇。此乃陽謀,由不得他不從。”
    良久,長孫晟長長籲了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又仿佛做出了某種重大的決定。他看向蕭邢的目光,少了幾分審視,多了幾分鄭重與深沉的期許。
    “蕭別駕,”他的聲音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凝重,“此策幹係國運,牽一發而動全身。聖人之心,深不可測。當尋機將此策之輪廓,婉轉奏聞。在此之前,萬勿輕動,亦不可再對他人言及!切記,謀定而後動!”
    喜歡隋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隋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