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新膠州

字數:3684   加入書籤

A+A-


    “倭國,高麗?”李俊聞言著實的倒吸一口冷氣!
    他怎麽也沒想到,在這膠州港,竟能與來自倭國和高麗的商船有如此緊密的貿易往來。
    這兩個海外國度,他也知道,早前在江上也遇到過前來借種的倭女,沒想到今日竟真切地與它們產生了關聯。
    “你們第一次來膠州?”一旁的一位老船工好奇地打量著李俊和張順,開口問道。
    老船工皮膚黝黑,布滿皺紋,他也是剛剛幾個月在這膠州港討生活,對來來往往的人都有著幾分好奇。
    “並非如此,”李俊看了看周圍地勢,目光在港口的建築、船隻和人流間穿梭,似乎在回憶著什麽,“前兩年來過此地……”
    李俊的思緒不禁飄回到兩年前,那時的膠州港隻是小漁村,遠沒有今日這般繁盛,能交易的不過是海貨,魚幹,粗鹽之類。
    “明白了,你也是來販買鹽貨的?”老船工眨了眨眼睛,一副了然於胸的樣子。
    在這膠州港,前兩年來的客商基本都是做鹽貨買賣的,那些時候,來來往往的許多人或多或少都與這生意有些關聯。
    “噓!”李俊頓時噤聲道,神色緊張地環顧四周,生怕被旁人聽見。
    他伸手輕輕拉了拉老船工的衣袖,壓低聲音說道,“如何敢這般大聲說……”
    私鹽買賣畢竟是違法之事,一旦被梁山知曉,那可是大麻煩。
    李俊深知其中利害,絲毫不敢大意。
    老船工見狀,嘿嘿一笑,拍了拍李俊的肩膀,低聲說道:“放心吧,小哥。咱們梁山治下,可不像大宋那麽不要臉麵,前腳發了鹽票,後腳就不認!若是要買鹽,喏,直接去城裏的鹽務衙門就是。”
    “鹽務衙門?”李俊微微皺眉,眼中滿是疑惑。
    在他的認知裏,鹽務向來是朝廷把控極嚴的事務,如今梁山竟然設有專門的鹽務衙門,這倒是讓他頗感新奇。
    “對,梁山專門賣鹽的所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公平的很,也便宜的很!”老船工興致勃勃地介紹著,“你想啊,在大宋那邊,鹽稅高得離譜,普通百姓哪吃得起。可咱梁山不一樣,不僅鹽價實惠,而且童叟無欺。就因為這,不僅周邊好多地方的人都來咱這兒買鹽,就連南邊,也來了不少!”
    李俊心中暗暗思索,梁山能有如此舉措,看來並非單純的草莽勢力。
    設立鹽務衙門,既解決了百姓吃鹽難題,又能從中獲取一定收益,充實自身財力,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妙招。
    “老丈,那這鹽務衙門,除了賣鹽,還管些啥事兒?”李俊追問道,他渴望從老船工這裏挖掘出更多關於梁山鹽務,乃至梁山勢力運營的細節。
    老船工撓了撓頭,思索片刻後說道:“這鹽務衙門啊,除了賣鹽,還管著鹽場的生產,監督鹽的品質啥的。聽說啊,他們對鹽場的管控可嚴了,從采鹽到曬鹽,再到最後的售賣,每個環節都有專人盯著,就怕出啥岔子。”
    老船工說著,臉上露出嚴肅的神情,仿佛親眼見過那些違規者的下場。
    張順在一旁聽著,忍不住插了句嘴:“老丈,您說這梁山把鹽務管得這麽好,那其他方麵呢?是不是也一樣有條有理?”
    張順同樣對梁山的情況充滿好奇,他深知,鹽務隻是冰山一角,從這一個方麵或許能窺探出梁山整體的治理模式。
    老船工哈哈一笑,說道:“那可不!就說這膠州港吧,梁山派了得力人手管理,港口秩序井井有條。商船進出,貨物查驗,都有一套規矩。而且啊,梁山還鼓勵海外貿易,所以這港上才這麽熱鬧,倭國、高麗的商船都願意來。前段時間,好像還有個南洋大食來過!你們啊,算是趕上好時候了!”
    老船工滔滔不絕地說著,眼中滿是對梁山的誇讚與認可。
    李俊和張順對視一眼,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驚訝與思索,正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他們意識到,此次前來,梁山遠比他們想象中的水更深!
    “老叔,時辰不早了,趕緊回家吃飯吧!”一個男人的聲音傳來。隻見這人穿著一身頗為體麵的衣服,料子上乘,剪裁也精致,可不知怎的,他愣是把這身好衣服穿出了漁夫的感覺。
    或許是他走路的姿勢太過隨意,又或許是那曬得黝黑的皮膚與這身衣服格格不入。
    “這幾個客商咱來招呼就是!”他一邊說著,一邊露出憨厚的笑容,上前準備接替老船工。
    “這是我們村裏的保正,黃八斤,你們找他也一樣!”老船工笑著給李俊和張順介紹道。
    李俊和張順趕忙拱手行禮:“黃保正,幸會幸會!”
    黃八斤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連忙回禮:“兩位客氣啦!有啥想知道的,盡管問我!”
    黃八斤看起來十分熱情,絲毫沒有保正的架子。
    直至那老船工轉身離開之時,幾人才注意到,他的後背貼了一張紙,上麵還有一些文字。
    “這是……”李俊一臉疑惑,忍不住開口問道,目光緊緊盯著老船工後背上那張寫滿字的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啊,這是掃盲班的舉措,”黃八斤哈哈笑道,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神情,“俺這後背也有,不僅人身上有,就是村裏的車上,樹上,牆上,都有,就是常看,常認,做到把這些字都記住!不做睜眼瞎!”
    說著,黃八斤轉過身,果然,他的後背上也貼著一張寫滿字的紙張。
    李俊和張順對視一眼,眼中滿是驚訝。
    在他們的認知裏,能想到設立鹽務衙門,組織工匠作坊,鼓勵農桑的梁山已然不凡,可這掃盲的舉措,更是聞所未聞。
    在這個大多數百姓目不識丁的時代,梁山竟有如此魄力,讓全民認字,實在讓人刮目相看。
    “黃保正,這掃盲班是如何辦起來的?又都教些啥內容呢?”李俊追問道,心中對梁山的好奇愈發濃烈。
    黃八斤興致勃勃地介紹起來:“這事兒啊,還得從薑郎君說起。咱們郎君覺得,百姓不識字,好多事兒都不方便,做生意容易被人騙,看個告示也不明白。上麵明明是好意,結果下麵人說的添油加醋給弄岔劈了,再害了百姓,也害了梁山名聲,所以就辦起了掃盲班,讓村裏的會計,還有請的教書先生,挨村挨戶地教大家識字。教的內容都是些常用字,像人名、地名、買賣東西要用的字啥的。白天大家要幹活兒,就晚上學,農閑或者冬天的時候還會集中起來上課。”
    張順忍不住讚歎道:“梁山此舉,真是功德無量啊!”
    喜歡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請大家收藏:()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