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政和三年
字數:3777 加入書籤
時間一點點過去!
政和三年來臨,整個天下頓時清靜不少,不管是多少的爭鬥,年節總是要過的!
如果年節都不讓過安穩,那就真是仇深似海了!
隨著政和三年的鍾聲敲響,凜冽的寒風似乎也收斂了幾分鋒芒,為這戰火紛飛的天下添了些許別樣的寧靜。
即便是身處爭鬥漩渦中的各方勢力,也都不約而同地在這年節之際,放緩了彼此攻伐的腳步。
在大金的營帳中,士兵們圍坐在一起,雖然條件簡陋,但仍努力營造出年節的氛圍。
完顏宗望看著士兵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心中也不禁泛起一絲溫暖。
“今日是年節,大家就好好放鬆放鬆,吃好喝好。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
士兵們紛紛應和,舉起手中的酒碗,高聲歡呼。
有人提議道:“將軍,咱們來唱個軍歌,為這年節助興!”
眾人轟然叫好,一時間,粗獷豪邁的歌聲在營帳中回蕩,驅散了冬日的寒意。
而在遼軍這邊,蕭普賢女也下令給將士們發放了些許酒肉,讓大家過個好年。
她望著城樓下的士兵們,心中感慨萬千。
“希望這短暫的安寧,能讓大家積蓄力量,來年更好地保衛大遼。”
析津府的百姓們也趁著這難得的平靜,張燈結彩,準備迎接新年。
盡管戰爭的陰影仍籠罩著這座城市,但年節的氛圍還是給人們帶來了一絲慰藉。
孩子們在街上嬉笑玩耍,大人們則忙著準備年夜飯,祈願新的一年能遠離戰火,平安順遂。
高俅的宋軍營地,雖然士兵們因凍傷和戰事疲憊不堪,但在這年節裏,也收到了額外的賞賜。
高俅望著士氣稍振的士兵們,心中暗暗思忖:“這年節過後,必須盡快想出破局之策,不能再這樣僵持下去了。”
在這天下暫時的清靜中,各方都在暗自謀劃著未來的行動。
田虎站在祈州城牆之上,望著北麵的方向,寒風呼嘯而過,吹得他的披風獵獵作響。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野心與決絕,心中盤算著,待年後天氣轉暖,便要向北擴充勢力。
他深知,北方地區地勢開闊,資源豐富,若能在那裏站穩腳跟,必能壯大自己的實力。
“傳令下去,年後加緊操練兵馬,籌備糧草。密切關注北麵的動靜,一旦有可乘之機,立刻出兵。” 田虎對手下的將領吩咐道。
而在另一邊,王慶正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商隊事宜。
他坐在漢中城內府衙的書房中,看著手中的地圖,手指在川蜀之地的位置上輕輕點動。
“川蜀之地,地勢險要,物產豐富,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王慶喃喃自語道。
他計劃著通過商隊在川蜀地區的滲透,可以獲取大量的財富和情報,為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告訴商隊的兄弟們,行事一定要謹慎,與川蜀當地的勢力打好關係,能收買就收買,能威脅就威脅,好色的給女人,貪財的給金銀。路一定要打通!”王慶對身旁的親信說道。
與此同時,在京西房州,王英正與手下的一眾好漢們商議著如何與童貫周旋。
王英皺著眉頭,一臉不悅地說:“這童貫老賊,老奸巨猾,想要從他手裏撈到好處可不容易。”
段五站起身來,大聲說道:“姐夫,咱們跟他拚了!怕他作甚!”
“叫什麽姐夫,叫大王!”段三娘暴喝道,“你姐夫現在是京西王!”
王英擺了擺手,說道:“都是一家人,對童貫,不可魯莽,童貫麾下兵馬眾多,劉法那老東西,也是心狠手辣,硬拚隻會吃虧,咱們要想辦法,找到他們的弱點,再伺機而動。”
眾人紛紛點頭,陷入沉思,思考著應對童貫的策略。
而在江南,方臘憑借著梁山轟天雷的威力,正不斷蠶食著周邊的地盤。
方臘站在大營之中,望著被轟天雷炸開的敵方城牆,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這梁山轟天雷果然厲害,有了它,我方臘在江南便可無往不利。”方臘對手下說道。
宋室如今在北方被契丹咬住了,自己要想在江南站穩腳跟,必須不斷擴充地盤,增強實力。
“繼續進攻,乘勝追擊,讓所有人都知道,我方臘才是江南的聖公。”方臘豪情萬丈地發布著命令。
各方勢力都在暗自發力,看似平靜的天下,實則如同一鍋即將煮沸的水,隨時可能爆發激烈的衝突。
唯有京東兩路,各地隻是一心的忙著年節!
在京東兩路的城鎮鄉村,大街小巷都彌漫著濃濃的年節氛圍。
集市上熙熙攘攘,人們摩肩接踵,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攤位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年貨,紅彤彤的春聯、五彩斑斕的年畫、香氣撲鼻的糕點糖果,應有盡有。孩子們穿梭在人群中,手中緊緊握著剛買的小玩意兒,興奮地嘰嘰喳喳。
村子裏,家家戶戶都在忙碌著準備年夜飯。
女人們在廚房裏忙得熱火朝天,爐灶裏的火舔著鍋底,鍋裏燉著的肉冒著油花,讓人垂涎欲滴。
男人們則忙著張貼春聯,掛起紅燈籠,把家裏布置得喜氣洋洋。
老人們坐在一旁的暖炕上,看著兒孫們忙碌,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
在這齊魯大地上,百姓們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太平日子。
回想起前幾年,山匪草寇橫行,貪官汙吏如虎,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而如今,在各方勢力爭鬥的夾縫中,京東兩路卻能獨得安寧,實在如同夢幻一般。
一位老人坐在自家的炕上,透過花欞窗,看著村裏熱鬧的景象,不禁感慨萬千。“想當年,咱這地兒也遭過災,打過仗,俺們都以為這輩子就這麽完了。沒想到啊,這兩年能過上這麽安穩的日子,真是托了梁山老爺們的福。”
旁邊的家人紛紛點頭附和:“是啊,是啊,聽說你家孩子在梁山立功了?”
“嗯,立功了,不過分的是遼東的地,五十多畝!”
“哎呦呦!你家孩子可出息了!”
“是啊!別管在哪,能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