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吐蕃歸附盟約

字數:3448   加入書籤

A+A-


    瑪爾敢戰役的慘敗,如同一記重錘,徹底擊碎了溪賒羅撒的抵抗幻想。
    邏些城內,昔日喧囂的讚普宮殿如今一片沉寂,溪賒羅撒看著案上送來的戰報,五萬主力覆滅,瑪爾敢失守,南部防線全崩,更可怕的是,大乾軍“菩薩兵”的美名已傳遍吐蕃東部,不少貴族暗中與大乾軍聯絡,甚至有寺廟喇嘛主動為大乾軍引路。
    耶律佛頂與高泰明仍在叫囂“繼續抵抗”,可溪賒羅撒心裏清楚,再打下去,不僅自己會身敗名裂,吐蕃更是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罷了,罷了……”溪賒羅撒長歎一聲,揮手屏退眾人,獨自在殿內翻閱起祖輩留下的盟約。
    從唃廝囉時代與北宋的“共抗西夏”,到後來與西夏的短暫結盟,吐蕃始終在夾縫中求生,如今大乾一統天下已成定局,武力抗拒不過是徒勞。
    二月初,溪賒羅撒暗中召集心腹貴族,敲定談判決定:“派兩路使者去洛陽,一是顯誠意,二是探虛實,務必為吐蕃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
    使者團隊很快組建完成,一路由吐蕃宗室領銜,一路由資深大喇嘛帶隊,前者熟悉政治交涉,後者則負責溝通宗教事務。
    臨行前,溪賒羅撒再三叮囑:“歸屬之事或許難爭,但製度、宗教、百姓生計,絕不能讓步。”
    可他不知道,使者們的心態,從踏上前往洛陽的路途起,便已悄然改變。
    使者團隊分兩路出發,一路沿湟水向東,一路經川蜀北上,雖路線不同,卻都見證了大乾治下的景象。
    在湟水流域的河州城,使者們看到百姓們在田間勞作,市集上商販雲集,漢人、羌人、氐人和諧相處,孩子們在街頭追逐嬉戲。
    這與吐蕃境內因戰亂導致的糧荒、恐慌形成鮮明對比。
    當地官員得知他們是吐蕃使者,不僅沒有刁難,反而熱情接待,向他們介紹大乾的“輕徭薄賦”政策:“百姓隻需繳納三成賦稅,還能享受免費醫療,家中有子弟參軍,更能免除全家徭役。”
    在川蜀的雅州,使者們見到了正在修路的倭人,也看到了大乾軍為藏族移民修建的安置房。
    房屋按照吐蕃傳統樣式建造,屋內還保留著供奉佛像的角落。
    一名吐蕃移民告訴使者:“大乾軍來了之後,再也沒人搶我們的牛羊,孩子還能去學堂讀書,學堂裏既教漢文,也教藏文。”
    這些見聞,讓使者們心中五味雜陳。
    他們本是帶著爭取權益的心態而來,可沿途所見的太平景象,讓他們忍不住代入,若是吐蕃歸降,百姓是否也能過上這樣的日子?
    想到吐蕃境內仍存在的農奴製、寺廟血祭,使者們不禁感到“肉疼”,卻也更加堅定了“務實談判”的想法。
    二十五日後,兩路使者先後抵達洛陽。
    這座千年古都的繁華,更是讓他們震撼:街道寬闊整潔,商鋪鱗次櫛比,來自各地的商人往來如梭,甚至能看到吐蕃的特產在市集上售賣。
    使者們暗自感歎:大乾的國力,遠非吐蕃所能抗衡,談判中若執意追求“獨立”,恐怕隻會適得其反。
    薑齊對吐蕃使者的到來極為重視,指派熟悉禮法、擅長交涉的柴進擔任首席談判代表,在洛陽宮的偏殿內展開談判。
    雙方坐定後,柴進開門見山:“大乾一統天下,乃天命所歸,吐蕃若願歸附,大乾必以誠心待之;但若仍存獨立幻想,談判便無從談起。”
    這句話,為整場談判定下了“一統為前提”的基調。
    第一個焦點:吐蕃的歸屬問題。
    吐蕃使者起初試圖模糊“歸屬”概念,提出“吐蕃自治,向大乾稱臣”的方案。
    柴進當即引經據典,從漢朝張騫通西域時吐蕃與中原的聯係,說到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再到前宋與唃廝囉的盟約:“自古以來,吐蕃便是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大乾一統,吐蕃歸位,不過是回歸曆史正軌。”
    他還拿出曆代中原王朝對吐蕃的冊封文書、漢藏通商的古錢幣,一一擺在使者麵前。
    使者們看著這些證據,又想起沿途所見的大乾國力,最終放棄獨立幻想,認同“吐蕃是大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核心原則。
    第二個焦點:吐蕃的製度與宗教信仰。
    這是使者們最為關心的議題,生怕大乾會廢除吐蕃製度、禁止藏傳佛教。
    柴進早有準備,當場承諾:“大乾將維持吐蕃現行的部落製度暫時不變,尊重百姓的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寺廟的財產一律予以保護,絕不幹涉吐蕃內部日常事務。”
    但同時,他也提出了改進要求:“寺廟不得擅自舉行血祭,不得傷害無辜百姓;吐蕃現行的農奴製,需逐步取消,農奴可獲得人身自由,大乾會協助他們分得土地。”
    對於這些要求,使者們經過商議後表示認同。
    第三個焦點:大乾軍進駐吐蕃。
    柴進提出,“為維護天下統一與吐蕃治安,大乾軍必須進駐吐蕃”。
    這讓使者們有些顧慮,擔心軍隊會騷擾百姓、幹涉頭人事務。
    柴進當即承諾:“進駐部隊將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學習吐蕃習俗,不擅闖民宅,不打擾頭人正常事務,僅負責打擊分裂勢力、維護交通要道安全。”
    他還舉例說明大乾軍在瑪爾敢“不擾百姓、助民勞動”的事跡,讓使者們放下顧慮,最終同意駐軍要求。
    談判過程中,雙方雖有分歧,卻始終保持理性溝通。
    關鍵在於,談判過程中,大乾的軍勢就沒有停止過步伐,若是再不談下來,怕是也就不用再談了!
    柴進耐心解答使者們的疑慮,對合理訴求一一記錄,承諾上報薑齊後予以落實。
    使者們也積極傳達吐蕃上層的想法,不再固執己見。
    經過多輪深入溝通,雙方最終達成全麵共識,擬定了《吐蕃歸附盟約》,待溪賒羅撒確認後,落下大印,便可正式簽署。
    喜歡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請大家收藏:()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