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這本書的起因茜桐視角)

字數:2329   加入書籤

A+A-


    世界是客觀的,但由於自我意識的誕生,智慧的進步,文明的發展,一切與人有關的事物都是主觀的。
    不管是文學,哲學,法學,曆史學……這些作品無一例外。
    都是由人所創作。
    舉個例子吧,文學著作大部分是當代人所想反映的社會問題,有些可能因為當權者的霸道,隻能隱晦的表達。
    有些為了讓普通人能夠看懂,將其核心埋藏在簡單的故事裏。
    但無一例外,都是對於人類造成後果的反思和探討。
    哲學也不例外,加繆將自殺確立為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
    我們每天睜開雙眼,行走在世界,感知風的輕撫,聆聽人群的喧囂,體驗快樂和悲傷。
    然而當我們開始思考死亡時,對我們來說死亡究竟是心髒的停止跳動,還是意義的流逝?
    有人可能會說前者是客觀,後者是主觀的。
    但我認為兩者都是主觀的,因為生理上的死亡,也僅僅隻是人類對死亡的定義罷了。
    海德格爾認為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生命的根本特性,死亡是從出生起便嵌入我們的存在之中。
    毫無疑問,這些說法隻是人類自己對於死亡的認知罷了,畢竟沒有真正經曆過死亡,隻能在這裏空談定義。
    但是經曆死亡後,又無法將自己的感受告知世人。
    所以死亡一直都是無法證實的事情。
    那麽回到加繆的說法,為什麽不是將死亡定義為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而是用自殺這個詞呢?
    因為自殺是極其主觀的,是即使那個人所有的事物都無法選擇,也能借此離開這個對他來說荒唐的世界。
    也就是說,自殺是那個人判斷這個世界不值得生活,等於直接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
    可人類對自己生命的依戀,具有某種戰勝世間一切苦難的東西。
    那麽自殺的人究竟是懦弱還是勇敢呢?
    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還是對死亡的直麵呢?
    當然,某個多管閑事的鄰居和我也探討過這個問題。
    “我是不知道其他人怎麽想,但是對我來說,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吧。”
    “即使你認為死亡也隻是主觀的,但是那也是在所有人的生活中消失吧?”
    “那樣真的太寂寞了。”他露出了惋惜的表情,隨後又慢慢說道。
    “人類隨時可以選擇自殺,但那也意味著放棄一切,可是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未來。”
    “自殺的人,都是無法忍受這個世界的摧殘,所以或許對他們了來說,自殺也是被迫的吧。”我歎了口氣。
    “說的也是啊,所以我希望,能夠在自殺時拉他一把。” 他以這樣的回答結束了我們的討論。
    老好人過頭了,明明我們隻是在探討哲學問題啊!
    咳咳咳,扯遠了,所以從各種方麵來說,我們無法論證書中的觀點。
    不過好處是,從書中可以反複的分析角色的行為,也可以輕易的了解角色的心理。
    因此才能理解書中的故事和世界。
    那麽真正了解了人類,是否能夠理解他們眼中的這個現實的主觀的世界呢?
    小時候的我就是這麽想的。
    不過小時候並不明白,這隻是日記罷了,小時候的我自詡以上帝角度的旁觀者看待人類。
    或許來想這也是一種中二病吧,就像有的小孩子也會寫屬於自己幻想的筆記。
    所以我開始寫起了《人類觀察日誌》。
    喜歡在高中努力不可能有長久的戀愛請大家收藏:()在高中努力不可能有長久的戀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