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十八萬大軍

字數:7857   加入書籤

A+A-


    當下,王帳內眾人圍坐,展開了一場關於出兵細節的激烈討論。
    慕容穹率先開口,表明吐穀渾能出兵十萬,其中騎兵七萬,步兵三萬。
    他要求高昌出兵數量與之相當,且先鋒部隊需率先突破東突厥邊境防線,為後續大軍開辟道路。
    李安聞言,心中暗自思量,高昌兵力有限,難以派出十萬之眾,但又不能在此時示弱,便委婉回應:
    “大王,高昌雖全力支持此次行動,但國內亦需留兵駐守,以防其他勢力趁虛而入。
    我高昌願出兵五萬,其中四萬精銳騎兵,一萬步兵。
    這四萬騎兵皆是久經沙場,定能在先鋒之位上發揮重大作用。”
    大相拓拔昭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不滿:“李大人,十萬對五萬,兵力懸殊,這恐怕會影響戰事進展。
    貴國既誠意合作,怎能在兵力上如此吝嗇?”
    李安不慌不忙,麵帶微笑解釋道:“大相有所不知,我高昌騎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一人可當數人之用。
    而且,我們在戰前已對東突厥邊境進行了詳細偵查,知曉其防禦弱點所在。
    我軍先鋒定能憑借靈活戰術,撕開東突厥防線,為吐穀渾大軍創造有利條件。
    再者,我們還準備了一批威力強大的弓弩,這弓弩射程比尋常弓弩遠了近二十米。
    而且,此弓弩操作簡便,我高昌騎兵稍加訓練便能熟練使用。
    在衝鋒陷陣時,可迅速形成密集的箭雨,打亂東突厥的陣腳。
    定城王赫連雄雙手抱胸,冷哼一聲:“李大人,戰場上可不光靠裝備和戰術,兵力多寡也是關鍵。
    你們高昌出兵如此之少,若先鋒戰事不利,我吐穀渾大軍豈不是要陷入被動?”
    李安神色鎮定,朝著赫連雄拱手一禮:“定城王,我理解您的擔憂。
    但我高昌騎兵的實力不容小覷,這四萬騎兵皆是從軍中精挑細選而出,個個騎射嫻熟,戰鬥經驗豐富。
    我們願立下軍令狀,若先鋒部隊未能完成突破任務,高昌願承擔此次戰爭的全部損失。”
    莫賀達幹在一旁緩緩開口:“軍令狀雖好,但戰爭瞬息萬變,不可太過草率。
    李大人,你可有詳細的作戰計劃,確保以少勝多?”
    “莫賀達幹大人,我隻是高昌派來的外使,雖對軍事略有了解,但並非將軍,實在不敢妄言作戰計劃。
    況且如此重大之事,自然還需兩國的軍事將領們共同商討,集思廣益,方能製定出最周全的策略。”
    定城王赫連雄一聽這話,臉上滿是不屑與嘲諷:“哼!李大人,你這話說得可真輕巧。
    你跑來遊說我們出兵,連個作戰計劃都沒有,就空口白牙地說高昌騎兵厲害,這不是讓我們吐穀渾拿將士們的性命去冒險嗎?
    我看你們高昌根本就沒有誠意合作,就是想讓我們衝在前麵當冤大頭!”
    “定城王,您言重了。高昌的誠意毋庸置疑,我們千裏迢迢趕來。
    不僅帶來了合作的提議,還願意在兵力和軍備上全力支持,這難道還不能表明我們的態度嗎?
    至於作戰計劃,並非我不願說,而是隻有雙方將領深入溝通,結合兩國軍隊的實際情況和戰場形勢,才能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我若貿然提出,豈不反而誤了大事。”
    莫賀達幹也在一旁搖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李大人,五萬兵力實在太少,這仗很難打。
    你們高昌既然想合作,就得出與我們相當的兵力,十萬兵馬,一個都不能少。否則,這合作恐怕難以繼續。”
    李安心中暗自叫苦,高昌若出兵十萬,國內防守必將空虛,可此時若不據理力爭,這好不容易達成的合作就要泡湯。
    “莫賀達幹大人,高昌國土麵積狹小,人口有限,兵力本就緊張。五萬兵力已是我們竭盡全力所能抽調的。
    況且,我之前也說過,我高昌騎兵戰鬥力非凡,裝備精良,戰術靈活,五萬兵力足以發揮出巨大作用。”
    赫連雄不耐煩地打斷李安:“你別再提什麽裝備和戰術了,那些都是虛的。
    戰場上,人多就是優勢。你們高昌要是這點誠意都沒有,就別談什麽聯手出兵了!”
    李安看向慕容穹,目光中帶著一絲懇請:“大王,高昌真的是有心合作。
    我們也明白兵力的重要性,但實在是有心無力。
    還望大王能體諒高昌的難處,重新考慮一下出兵數量。”
    慕容穹一直沉默不語,靜靜地看著幾人爭論,此時他微微皺眉,緩緩開口:
    “李大人,本王也知道你們有難處,但出兵五萬實在太少,難以讓本王放心。
    這樣吧,高昌出兵八萬,這是本王的底線。否則,這出兵之事,就暫且擱置。”
    李安心中一沉,八萬兵力對高昌來說也是巨大的壓力,但此時若不答應,之前的努力都將白費。
    他咬了咬牙,說道:“大王,八萬兵力高昌可以想辦法湊齊,但如此一來,高昌國內的壓力也很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在戰後利益分配上,我們希望能與吐穀渾對半瓜分突厥的土地和財富。”
    此言一出,帳內頓時一片嘩然。赫連雄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李大人,你這胃口可不小啊!
    我們吐穀渾出兵十萬,你們才出兵八萬,竟然還想對半分,哪有這樣的道理?”
    李安鎮定自若,看向赫連雄說道:“定城王,您先別急。
    雖然我們出兵數量略少於貴國,但我高昌騎兵承擔先鋒之責,要率先突破東突厥防線,這其中的風險和犧牲可想而知。
    而且,我們還會負責大半糧草供應,這也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從這些方麵綜合考慮,對半瓜分並不過分。”
    莫賀達幹也連連搖頭:“李大人,這要求不合理。
    出兵多的一方理應獲得更多利益,這是常理。你們高昌若想對半分,除非再增加兵力。”
    李安看著莫賀達幹,誠懇地說道:“莫賀達幹大人,增加兵力實在是不可能了。
    我們高昌已經是傾盡全力。此次合作,對兩國來說都是機遇,若因為利益分配談不攏而放棄,實在是可惜。
    我們可以再仔細商討一下,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慕容穹抬手示意眾人安靜,沉思片刻後說道:“李大人,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但對半瓜分,本王還是覺得有些為難。
    這樣吧,土地方麵,我們可以按照出兵比例分配,但突厥的財富,我們可以各取一半,你看如何?”
    李安心中權衡,土地雖然重要,但財富同樣關鍵,而且按照出兵比例分配土地,高昌也並非毫無所得。
    他思索片刻後,拱手說道:“大王,既然您這麽說,那高昌就暫且同意這個方案。
    但還請大王放心,高昌定會全力以赴,與吐穀渾攜手作戰,共同對抗東突厥。”
    慕容穹微微點頭:“好,既然如此,此事便這麽定下了。
    李大人,你速速返回高昌,通知你們高昌王做好準備,五日後,我們兩國一同出兵出征東突厥。”
    “大王放心,我定會快馬加鞭,將消息傳達給我家大王,確保高昌按時出兵。”
    說罷,李安便匆匆退出王帳,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刻著手準備返程事宜。
    他深知此次任務重大,時間緊迫,高昌上下還有諸多事務需要籌備。
    翌日清晨,李安風塵仆仆地趕回了高昌國。他來不及休息,便直奔王宮,求見高昌王麴文泰。
    麴文泰得知李安歸來,立即召集一眾文武大臣,在大殿上聽取他的匯報。
    李安走進大殿,行禮之後,便將在吐穀渾的詳細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尤其著重強調了吐穀渾王答應出兵的條件:高昌出兵八萬,負責大半糧草供應。
    戰後土地按出兵比例分配,財富則兩國各取一半,且五日後就要一同出征東突厥。
    大殿上瞬間一片嘩然,眾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麵露不滿之色。
    公孫穆率先站出來說道:“陛下,八萬兵力抽調之後,我國國內防守空虛,實在是太危險了。
    而且還要承擔大半糧草供應,這對我國的國庫來說是個巨大的負擔啊。”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是啊,陛下,這條件對我們高昌來說太苛刻了。”
    “吐穀渾這是趁火打劫啊,我們付出這麽多,得到的卻不盡人意。”
    高昌王麴文泰坐在王座上,眉頭緊鎖,臉色陰沉。
    他心中對這些條件也十分不滿,但想到自己的計劃。
    若能成功擊敗東突厥,高昌不僅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利益,同時還能借此削弱吐穀渾勢力,眼前的付出似乎也變得可以忍受了。
    這時,蘇羽站了出來,他看了看眾人,緩緩說道:“諸位大人,我理解大家的擔憂和不滿。
    但此次與吐穀渾合作出兵東突厥,是我們高昌的一次機遇。
    雖然條件苛刻,但如果我們成功了,高昌將從此崛起。
    而且,這也是我們之前謀劃已久的事情,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蘇羽的話讓大殿內的眾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大家都明白他所說的機遇與風險並存的道理。
    盡管心中仍有諸多不滿和擔憂,但為了高昌王的宏大計劃,為了高昌國未來的發展,眾大臣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
    高昌王麴文泰見眾人不再強烈反對,臉色稍緩。
    “既然諸位愛卿都已明白其中利害,那便各自領命行事。
    鎮國大將軍宇文衝,本王命你速速做好出兵準備,務必在三日內將八萬大軍整頓完畢,隨時聽候調遣。”
    宇文衝上前一步,單膝跪地,聲音洪亮:“臣領命!定不負陛下重托。”
    麴文泰接著看向左相司馬淩,說道:“司馬淩,糧草供應至關重要,關乎著此次出征的成敗。
    本王命你全權負責糧草事宜,務必確保大軍出征時有充足的糧草,並且在行軍途中保證供應不斷。”
    司馬淩拱手領命,神色凝重:“陛下放心,臣定會竭盡全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臣將即刻清點府庫糧草,同時安排人手向各地征集,確保糧草按時按量供應。”
    隨後,麴文泰又將目光投向了右相公孫穆:“公孫穆,國內防衛同樣不可掉以輕心。
    你即刻著手另外征召五萬士兵,加強國內的防守力量,防止其他勢力趁虛而入。”
    公孫穆領命道:“臣遵旨。臣會盡快發布征兵告示,挑選精壯之士,加緊訓練,確保國內安穩。”
    最後,麴文泰看向蘇羽:“蘇尚書,阿史那風一直盼望著我們出兵相助。
    你親自去館驛通知他,就說高昌與吐穀渾願意一同出兵助他複國,讓他做好準備。”
    蘇羽拱手應道:“臣領命,這就前往館驛。”
    麴文泰鄭重地看向眾文武,“此戰事關我高昌興衰榮辱,是沉淪還是崛起,在此一舉。
    諸位皆是我高昌的肱骨之臣,肩負著家國的重任,務必打起十二分精神,切不可有絲毫懈怠。”
    “大王放心!我等定當鞠躬盡瘁,不負大王與高昌百姓所托!”眾臣齊聲應和,聲浪在大殿內回蕩,氣勢震天。
    “好,大家都去準備吧!”
    “臣等遵旨!”
    ……
    蘇羽離開大殿後,徑直前往館驛。
    阿史那風得知蘇羽來訪,急忙迎了出來。“蘇尚書,可是有出兵的消息了?”
    蘇羽微微一笑,說道:“阿史那風將軍,好事將近啊。
    我高昌已與吐穀渾達成協議,五日後,兩國將一同出兵,助將軍複國。”
    阿史那風聽聞,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旋即又有些擔憂:“蘇尚書,此次出兵,兵力幾何?作戰計劃可曾製定好?”
    蘇羽耐心解釋道:“我高昌出兵八萬,吐穀渾出兵十萬。
    至於作戰計劃,目前兩國將領尚未共同商討。
    但我們已對東突厥邊境進行了詳細偵查,知曉其防禦弱點所在。
    待出兵後,定會製定出周全的計劃。”
    阿史那風微微點頭,但仍有些不安:“蘇尚書,東突厥實力強大。
    此次出兵,還望貴國與吐穀渾能夠全力以赴,莫要讓我西突厥複國的希望落空。”
    “將軍放心,此次出兵,關乎我高昌的利益,也關乎將軍複國大業,我們定會傾盡全力。”
    兩人又就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商討,蘇羽這才告辭離開。
    喜歡開局:從揍朱元璋開始請大家收藏:()開局:從揍朱元璋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