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雨夜迷案
字數:2345 加入書籤
1994年,秋夜,蘇州河畔浸在墨汁般的雨幕裏。
斷徽樓,這座晚清琴坊遺址的青磚外牆爬滿枯死的木通藤,藤曼虯結處,隱約可見焦黑的雷擊紋。
據地方誌記載,光緒年間曾有琴師在此引雷淬弦,連人帶樓燒了三天三夜。
卻因雷火失控焚了整座倉廩,自此每逢暴雨,磚牆便會滲出淡淡的焦糊味。
雨水順著瓦當獸首滴落下來,在水泥地上匯成一條蜿蜒的小溪。
值夜的保安員老周縮在背麵滿是黴斑的藤椅裏,二鍋頭的烈剛好壓住脊背的微微寒意。
麵前掉漆的木桌上,塑料袋中擺了兩樣簡單的下酒菜,紅燒素雞和蘭花豆。
老周是本地人,五十多歲的他,最喜歡的就是在深夜的值班室喝上幾兩,然後去倉庫巡視一番後,回來美美睡上一覺。
這裏就在市區,治安良好,況且這個舊物倉庫又不是什麽銀行金庫,雖有個把古琴算文物,但也不是價值連城的國寶,除了老鼠,沒什麽好擔心的。
看看牆上的石英鍾,已經過了11點,老周一口幹掉杯中酒,捉了最後一塊素雞塞在嘴巴裏。
顧不上擦掉嘴角料汁,老周品著鮮甜彈牙的滋味,趿著鞋,抄起手電筒,膠鞋碾碎地上積水中的月影,來到庫房進行睡前巡檢。
庫房的燈一年總要壞上幾次,不是接觸不良、就是雨天短路、再不就是燈管老化。
這不,昨天又壞了,電工說明天來修,每次都說忙,等明天。
那個電工老王太能躲懶,老周忿忿不平的想著。
倉庫距離值班室不過十幾米,走到門口,拿出鑰匙,打開庫門,老周做了5年,感覺閉著眼也能做到。
倉庫麵積也不大,進深25米,開間18米,50多個貨架,都是些各種形製、款式的古琴、古箏等等樂器。
這東西不像零件家具之類的,無法疊放,隻能一張張平擺在貨架上,占空間。
隻在一些節日慶典、電視台拍文藝節目、科普講座時,會有人拿著手續來借。
這就不歸老周管了,有庫房保管員會戴著瓶底厚的眼鏡,細細核對上麵的單位名稱和蓋章。
手電筒劈開黑暗,掃過一排排積著灰塵的貨架,忽聽庫房深處傳來&34;錚&34;的一聲泛音,像冰弦劃過玻璃。
老周喊了一聲:“誰在那兒?”
聲音含糊不清,一半是因為嘴巴裏的素雞,一半是因為剛才的半斤酒。
腳步微微趔趄走了過去,手電筒的光在黑暗中就像輪船漂浮在海上,又像被怪獸吞掉的寶劍。
黑黢黢的倉庫,活像那怪獸張開的嘴巴,等著自己走進去。
老周暗罵自己腦子進水,沒來由的想這些,自己嚇自己,慌兮兮。
庫房最深處有一張古琴據說很是珍貴,五年來隻出借過一次,好像是明朝的。
明朝,老周知道的,比清朝還要古老。
老周走到這琴的貨架前,用手電筒照到滿是塵土的緞麵琴囊的瞬間,後腦傳來劇痛。
暈倒的瞬間他努力靠著身後的貨架,手電筒跌落地麵。
隻記得微光中有一雙勞動手套,上麵有月牙般的紅色印記,然後就是眼前一黑。
當老周醒來時,天光大亮,從地麵上掙紮著爬起後,發現附近的貨架一片狼藉,緞麵琴囊和裏麵的明代古琴消失不見。
驚慌失措的老周用值班室電話報了警,警察很快到了現場。
經過初步勘驗,發現的線索非常有限:模糊不清的腳印、老周昏迷前看到的勞保手套。
因為昨天的連夜大雨,地麵泥濘,腳印無法成功提取;而帶有紅色印記的勞保手套在現場也沒有找到。
所以這個案子,不了了之。
喜歡詭案速遞請大家收藏:()詭案速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