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綠綺消失

字數:4162   加入書籤

A+A-


    盛冬肯定發現了什麽,所以離座狂奔。
    我並沒有發現什麽,但是我發現了盛冬在跑,所以我也跑。
    大約10秒後,我和盛冬跑到了舞台下。
    他衝著我清晰地說了句:“上舞台。”
    說罷單腳點地衝上了一米多高的舞台,聞言我也單手撐住舞台邊緣,側身躍了上去。
    手電筒的光線下,隻見台口趴著一個人。
    盛冬和我搶到他近前,一看是剛才那位陸董陸徽明。
    燈滅之前他本來是要下台迎接和攙扶謝錦弦大師的,此時他已昏倒在地。
    後台的工作人員此時也過來好幾位。
    幾隻手機照明下,發現陸董後腦流血,當下場麵更混亂了。
    盛冬說了句:“綠綺琴!”就站了起來。
    其他人並沒有反應過來,我也起身跟他跑到舞台中央,發現琴台上空空如也。
    大概又過了10秒鍾,觀眾席的照明恢複,舞台這邊就是沒有光,也能看清大半。
    隻見陸董雙眼緊閉,人已昏迷。
    有助手和工作人員趕來將他抬走去醫院救治。
    安保人員開始保護現場,並進行錄像。
    劇場的工作人員引導現場觀眾有序撤離。
    有前排觀眾發現了舞台上的異常,雖有抱怨,但都很配合地離場。
    因為是最開始衝到舞台上的人,盛冬和我被工作人員很客氣地挽留,配合等下的調查。
    就是沒人留,我們也不會走的。
    盛冬此時在舞台上走來走去,從地板到牆壁,再到屋頂,邊看邊拍照,估計在找線索。
    我就輕鬆的多了,坐在台口,拿出記事本和筆,整理著目前的情況。
    按照今天綠綺出現——劇院停電——陸總被襲——綠綺消失——觀眾離場。
    觀眾離場?不好!綠綺琴有可能隨著散場觀眾被夾帶出大劇院!
    我跟盛冬說了我的擔心,他麵無表情地點點頭,表示聽到了。
    然後繼續觀察現場。
    沒讓我們等太久,安保負責人和市局負責公共安全的警官到了現場。
    畢竟丟失的是國寶,所以各有關部門反應的都非常快。
    安保負責人40歲左右,短發,身材精幹,他自我介紹叫李立。
    他的溝通方式跟人一樣,精幹不失和藹。
    我和盛冬分別講述事情經過,這時市局的警官也匆匆趕來,加入了談話。
    警官對我們見義勇為的舉動表示感謝,禮貌地和我們互換聯係方式。
    盛冬一如既往的沉默是金,很快談話結束,我和盛冬告辭。
    走出大劇院時,因為古琴丟失,出口處設置了安檢,我們耽擱了幾分鍾。
    回到盛冬車上,我以為他會在停車場等待,沒想到他直接係好安全帶,發動車子,我們徑直回到了咖啡廳。
    一路上,我滿腦子都是案發現場的情景,試圖從混亂的線索中理出頭緒。
    盛冬則專注地開著車。
    回到寒武時光後,暖黃色的燈光下,嗅著熟悉的烘焙咖啡豆香氣,整個人放鬆下來。
    盛冬麵無表情地遞來一瓶蘇打水,自己則端著一杯溫水,在吧台默默坐下。
    作為咖啡廳的老板,我們反而很少喝,大概是每天聞咖啡的香氣太多了。
    我將筆記本和剪報等關於綠猗的資料一股腦地攤在桌上。
    資料中的綠猗琴照片散發著古樸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它曲折的經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襲擊陸徽明的凶手很可能是趁亂偷走了綠綺琴。”我眉頭緊鎖,手指下意識地輕敲著吧台。
    盛冬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演奏廳停電的30秒內,外麵走廊的燈光並未熄滅,監控也沒有拍到有人進出。”
    我好奇地看向盛冬,不知道他什麽時候看了監控。
    盛冬說是我在接受安保負責人問話的時候,警官就已經在查監控了,他看了幾眼,並且聽到了向警官匯報的結論。
    演奏廳停電的30秒,舞台的應急照明沒有亮,直到我們兩個跑上台,才有微弱的手機燈光。
    觀眾席兩側因為應急電源及時亮起,監控較為清晰地拍到我倆跑上舞台的影像,也因此我倆被確認不是凶手。
    我倆上台看護陸徽明時,工作人員才感覺到異常,圍攏過來。
    讓盛冬感覺異常的是,本場的安保工作。
    今天是國寶演奏的高規格音樂會,共有三個安全保衛部門:分別是大劇院保安部、警方、華韻集團特聘安保公司——振安護衛。
    進出口是警方和大劇院保安部負責,進了演奏廳,尤其是舞台附近,都是振安護衛的警戒區域。
    今天在場至少有四位安保人員,兩人在舞台附近巡邏,兩人本應隨時在綠綺琴附近1米左右,安保負責人李立在監控室。
    但是反常的是在送琴上舞台後,四人就都徑直出了演奏廳,在走廊待命。
    當知道裏麵陸徽明被襲擊,綠綺消失,李立在監控室看到異常,通知這四人才進入演奏廳。
    事發之時,碰巧四個人都不在附近,這有點太“巧”了。
    我想起在剪報上,1994年綠綺的明代仿琴的結局也是丟失,難道這是綠綺這個名字的宿命?
    我提出一個疑問,在大劇院舞台上,我說綠綺琴有可能被觀眾帶出大劇院,盛冬好像對此並不擔心。
    他的語氣平靜而堅定:“如果真是這樣,那事情就簡單多了。”
    盛冬沒有多說,微微眯起眼睛,手指輕輕敲擊了幾下桌子,陷入了沉思。
    過了一會,他緩緩站起身,“先別急著下結論,我們需要更多的線索。”
    說著,他拿起今晚古琴演出的介紹宣傳冊,翻開後,發現裏麵兩頁分別加了粉末,一頁灰白,一頁偏白。
    他拿著宣傳冊走進吧台後麵的儲藏室,那裏有顯微鏡和一些壇壇罐罐的試劑,是他的實驗室。
    關門之前,盛冬讓我查詢一下華韻公司和陸徽明的背景。
    我打開網頁開始調查。
    華韻集團的公開信息顯示,公司成立於20年前,主要業務涉及國際文化活動的交流與合作,主要致力於中國樂器的製作和民樂文化推廣。
    然而關於陸徽明的個人背景,資料卻少的可憐。
    他在創立華韻集團之前,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公開記錄,仿佛是從天而降的一般。
    喜歡詭案速遞請大家收藏:()詭案速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