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楚硯秋的過去
字數:3182 加入書籤
楚硯秋微笑著點了點頭,語氣誠懇的說道,“不錯,當時便覺得吳兄並非常人,身上氣息沉凝,深不可測。雖看不清吳兄的具體修為境界,但在下這浩然正氣對惡意和邪念最為敏感,但在吳兄身上我隻感到一片坦蕩與平和,絕非奸邪之輩,故而才敢出言邀請同行。”
楚硯秋的這番話說的不卑不亢,既向吳良解釋了自己的能力,也表達了對吳良的信任,讓人生不出惡感。
吳良打量著他,見對方眼神清澈,神情坦然,周身確實流轉著一股溫和而正直的氣息,與尋常修士的靈力波動截然不同,心中對他說的話也不免信了七八分,這楚硯秋,倒的確有幾分特殊,難怪自己會第一次見麵就對他產生了興趣。
“楚兄身上這浩然正氣,果然玄妙非凡,是在下孤陋寡聞了。”吳良拱手說道,也算是承認了自己的身份,此刻他並未使用偽裝法術,而是以本來的麵目示人,隻是自身修為氣息依舊收斂在超脫境層次。
楚硯秋見吳良承認,並不覺得意外,笑著說道:“吳兄過譽了,不過是些旁門左道罷了,不足掛齒。倒是吳兄,看起來修為又有所精進,恭喜恭喜。”
他話語中隻有純粹的恭賀,並無打探之意,顯得分寸極好。
“隻是略有感悟,僥幸突破而已,倒是鬧出了不小動靜。”吳良淡然一笑,一語帶過。
“方才客棧那番動靜,可是驚動了不少人,將風巡使都引來了,吳兄還是盡量小心一些。”楚硯舒話鋒一轉,接著說道。
“多謝吳兄提醒,我會注意的。”吳良點了點頭,隨即問道:“楚兄這是要去往何處?”
“正準備去尋個新的落腳點,流雲客棧怕是住不成了,沒想到恰好遇見吳兄你們。”楚硯秋看了看吳良和小紫,“看來吳兄也有此打算?若是不嫌棄,我知道城南有家‘東籬客棧’,環境頗為幽靜,那裏的老板與我相熟,或許還有空房,不如同去?”
吳略一沉吟,覺得這楚硯秋為人正直有趣,並且其修煉的“浩然正氣”也讓他心生好奇,同行一段倒也無妨,於是便點頭應允:“也好,那便有勞楚兄帶路了。”
“吳兄客氣,請!”楚硯秋笑著側身引路。
吳良、小紫與楚硯秋三人並肩而行,離開了流雲客棧那片區域後,向著城南的方向而去。周圍的喧囂似乎也沉澱了幾分。晚風帶著涼意拂過,吹動了三人的衣袂。
吳良對身旁這位氣質獨特的儒衫修士頗感興趣。他行走諸界,也算是見過不少形形色色的修士,但像楚硯秋這般,不依賴天賦根骨,不汲汲於天地靈氣,反而修一口“浩然正氣”的,實屬罕見。
他側頭看向楚硯秋,有些好奇的開口問道:“楚兄,冒昧問一句,你所修的這‘浩然正氣’,玄妙非常,不知師承何處仙宗聖賢?”
話一出口,吳良覺得直接打探別人功法根底略顯唐突,便又立刻補充道,“楚兄別誤會,我並非有意探究你的隱秘,隻是……在我遙遠的家鄉,也曾出現過幾位驚才絕豔的先賢,他們並非依靠傳統的修仙法門,而是著書立說,明心見性,修身養氣,其思想光輝更是照耀千古,被後人尊稱為‘儒聖’。感知到楚兄身上的氣息,讓我不禁想起了他們,故而心生感慨,才有此一問。”
楚硯秋聞言,腳下步伐未停,臉上卻露出一絲溫和而複雜的笑意,那笑容裏帶著追憶,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滄桑。
他並沒有立刻回答吳良關於師承的問題,而是輕輕歎了口氣,目光投向遠處街道上搖曳的燈火,仿佛在看自己來時的路。
“儒聖……吳兄的家鄉,竟也有這等人物?真是大道萬千,殊途同歸。”他先是感歎了一句,隨後才緩緩說道,聲音平和,如同在講述一個平凡卻又對自己至關重要故事:
“不瞞吳兄,我其實並無師承。若硬要說有,便是手中那一卷無意間得來的殘簡,與這天地間亙古長存的道理罷了。”
楚硯秋頓了頓,似乎在組織語言,又似乎在回憶,語氣帶著一種奇異的平靜:“我今年三十八歲了,可是在在三十五歲之前,我與‘仙路’二字,可謂是毫無緣分。”
聽到這裏,吳良震驚不已,豈不是說,楚硯秋修煉到超脫境界隻用了三年時間?但吳良並沒有打斷對方,而是靜靜聽著。
楚硯秋停頓片刻,繼續說道,“生於這蒼茫古域,尤其是中州之地,人人皆言修行,弱肉強食乃是常態。偏偏我生來便無靈根,是個徹頭徹尾的‘凡人’,無法感知、更無法吸納一絲一毫的天地靈氣。”
“在這個偉力歸於自身的世界,無法修煉,便意味著你隻能生活在底層,是螻蟻,更是異類,我縱有滿腹詩書,亦不過空中樓閣。我曾苦悶過,也曾心有不甘,但最終也隻能認命,我回到自己的家鄉,一座偏僻的小村莊,成了一名教書先生,日複一日,與孩童啟蒙識字,誦讀那些聖賢文章,換取微薄薪俸,聊以度日。本以為此生便是如此,數十載光陰,渾噩而過,最終化為一抔黃土。”
楚硯秋的的聲音裏沒有抱怨,隻有一種經曆過後的淡然,但這淡然卻更顯當初的無奈。
“就當我已經認命之時,命運的齒輪卻在我三十五歲那年開始轉動。”楚硯秋的語氣微微揚起,帶上了一絲暖意,“那一日,天空之中電閃雷鳴,我家門前那棵不知活了多少年月的老槐樹,在那一場暴雨後被雷劈中,焦枯了近半。我心疼老樹,便想著清理一下枯枝,鬆鬆土,盼著它另一半還能煥發生機。就在我挖掘樹根旁的泥土時,鋤頭卻‘鐺’一聲,碰到了一個硬物。”
楚硯秋伸出手比劃了一下:“我挖出來一看,竟是一個密封得極好的青銅盒子,樣式古拙,布滿了鏽跡,顯然埋在地下不知多少歲月了。我費了些力氣才將其打開,裏麵沒有金銀珠寶,也沒有靈丹妙藥,隻有一卷以不知名獸筋串聯起來的陳舊竹簡,竹簡本身似乎也被某種力量保護著,並未完全腐朽。”
“我當時十分好奇,於是就拂去上麵的塵土,展開一看……”楚硯秋講述得十分詳細,眼神都亮了起來,仿佛回到了那個決定命運的時刻,“竹簡上麵記載了一些文字,卻並非如今修真界所使用的通用字體,而是一種極為古老的銘文,幸而我平日喜好研究古籍,勉強能識得大半。那竹簡不過寥寥五千言,字跡古樸,甚至有些殘破,但當我沉浸心神去閱讀時,卻感覺每一個字都重若千鈞,仿佛內蘊星河,包羅萬象!其上所載,並非是修煉法訣,更非神通秘術,而是闡述天地至理,萬物規律,人性本質,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