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資源的互換
字數:3195 加入書籤
第二天清晨,江原農發行的會議室裏早已收拾妥當。
胡傑身著挺括的西裝,神色沉穩地坐在主位一側,身旁坐著餘一鳴、金正南和鄒菊等人,大家臉上都帶著幾分期待。
對麵,農發行信貸部的同誌們在賴德慶的帶領下依次入座,公文包整齊地放在桌前,這場關乎道口縣發展的項目貸款洽談,就此拉開序幕。
作為華夏掛牌的國家級貧困縣,道口縣雖底子薄弱,卻有著江原省最大農業縣的天然優勢。
在農業項目貸款上,國家本就有傾斜政策,那些印在文件上的優惠條款,此刻成了洽談桌上最堅實的底氣。
更不必說,昨晚邱行長與董遠方席間流露的親近姿態,早已在雙方心裏埋下了 “順利” 的伏筆。
“道口縣的農業基礎紮實,這幾年的發展規劃也很有前瞻性。”
賴德慶翻開麵前的資料,語氣裏帶著肯定,“尤其是董書記兼任道口縣委書記後,開建一係列民生工程,大力推進食品產業園和農業現代化這兩個利國利民的大項目,跟我們農發行的服務三農的經營理念高度契合。”
胡傑順勢接過話頭,條理清晰地介紹起項目細節:
“我們計劃在食品產業園打造標準化廠房,通過吸引農牧企業和食品企業入駐,形成從種植到加工的完整食品農牧產業鏈條。農業現代化這塊,主要是想以龍頭企業帶動,以大型農場的形式,開展冬春小麥與秋季大豆、花生等經濟作物雙線種植,同時,政策性引導養殖小區,推進畜牧業跨越式發展,讓三百萬畝耕地長出新效益。”
話音剛落,農發行的信貸專員便遞來一份初步方案,其實邱行長第一次在鄭鴻斌教授那裏見過董遠方後,都已經著手安排道口縣的合作事宜。
當看到紙上的數字時,鄒菊忍不住悄悄挺直了脊背 。
食品產業園開發專項授信一億元,入駐企業經營貸款一億元,農業現代化專項支持一億元,就連道口白酒廠這個老字號,也爭取到 2000 萬元專項貸款。
“總體授信三億兩千萬,周期五年,按年付息,到期還本。”
賴德慶指著利率條款補充道。
“考慮到道口縣的實際情況,按照我們政策性銀行的最大貼息力度,給這次合作綜合利息按市場利率五折計算,年息不到 5。”
這個數字一出來,會議室裏霎時安靜了幾秒。
胡傑端起茶杯的手指微微一頓 —— 這比董遠方預估的額度高出近一半,利息更是低到超乎想象。
他當即拿出手機,分別向董遠方和沈佳慧匯報了情況,電話那頭傳來的聲音裏滿是驚喜。
掛了電話,胡傑深吸一口氣,臉上露出笑意:
“賴總,這個方案完全符合道口縣的發展需求。”
在眾人的注視下,他代表道口縣委縣政府,與賴德慶鄭重簽下合作備忘錄。
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裏,仿佛能聽見道口縣破土生長的聲音。
“後續的貸款合同還需要走審批流程,我們會安排專人對接。”
賴德慶收起備忘錄,語氣輕快。
“期待看到這些項目在道口縣落地生根。”
胡傑握著他的手用力搖了搖,窗外的陽光正好落在兩人交握的手上,暖得像這個即將迎來新生的縣城。
會議室裏還殘留著簽約時的油墨香,那份三億兩千萬的合作備忘錄被胡傑小心翼翼地放進文件袋,可這看似水到渠成的合作背後,藏著的卻是不為外人道的資源互換。
董遠方這幾個月像是陷在泥沼裏,工作處處碰壁。
前陣子徐家旺帶著所謂的 “投資項目” 找上門時,他幾乎要抓住這根救命稻草,若不是最後關頭發現破綻,恐怕早已被古星辰一派設下的圈套拖入深淵。
所有困局的根源都指向同一個現實 —— 道口縣太窮了。
空蕩蕩的產業園區裏難見企業身影,縣政府的財政賬戶常年捉襟見肘,商業銀行看見道口縣的名字就搖頭,連本地銀行的貸款額度都早已見底,仿佛一塊被榨幹水分的海綿。
這些掙紮,周研省長看在眼裏。
這位主政一方的官員筆尖在道口縣的報告上停頓許久,最終撥通了農發行的電話。
於是才有了邱行長席間對董遠方的熱絡,有了那份近乎打破常規的授信方案 。
與其說是支持,不如說是一場心照不宣的默契。
邱誌遠心裏打得透亮: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賣省長一個人情,這筆隱形投資遠比任何收益都穩妥,無論將來何時兌現,都隻會賺不會虧。
可這些盤根錯節的考量,董遠方壓根沒往深處想。
他此刻心裏還美滋滋地盤算:
邱行長果然是性情中人,不過是幾頓酒的交情,竟真因為愛喝這口本地白酒,就給了道口縣這麽大的支持。
他對著那份授信清單反複打量,三億兩千萬的數字在眼前跳動,隻覺得是 “誌趣相投” 帶來的好運,卻沒意識到這早已超出了普通政策性貸款的範疇。
他更沒算過這筆賬背後的分量, 整個道口縣去年的財政收入剛過兩億,如今到手的授信額度比全年財政還多出一個億。
回程時,當他拿著合作備忘錄時,眼裏的光亮像孩童得到糖果,全然不知這份 “好運” 裏,藏著省長的關切、行長的權衡,政治資源的互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