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茶餘飯後的談資

字數:3344   加入書籤

A+A-


    董遠方在道口縣幹部大會上提出的十年發展目標,像長了翅膀一樣傳到省裏和更上麵的層級,成了不少人茶餘飯後爭相嘲諷的談資。
    “好大喜功”“信口開河”“誇誇其談”“浮誇風”“不成熟”“不穩定”—— 這些標簽被牢牢貼在他身上,仿佛僅憑那串數字,就能給這個縣委書記的能力下判決書。
    在嵩州的省委辦公大樓裏,距離省委常委會開始還有十分鍾,會議室門外的走廊上已經熱鬧起來。
    省委書記秦英凱和省長周研還沒走進會議室,就聽見裏麵傳來陣陣議論聲,話題正是道口縣委書記董遠方在全縣幹部大會上 “放了顆衛星”。
    “當初,我對他進朝陽市委班子就保留意見,太冒進,不夠成熟。”
    省委組織部部長閆和平陰沉著臉,手指在公文包上無意識地敲著。
    之前他們在朝陽市的布局沒撈到好處,董遠方 “功不可沒”,他自然不會給什麽好評價。
    “這種人怎麽能擔任縣委書記?如果在嵩州,連個鄉長我都不會讓他幹。”
    江原省委副書記、嵩州市委書記譚江峰接過話頭,語氣裏滿是不屑。
    作為左家在江原省的代言人,他對處處 “礙事” 的董遠方本就沒好感,此刻更是毫不客氣。
    這話剛落,秦英凱和周研正好推門而入。
    周研臉色瞬間沉了下來,目光直看向譚江峰:
    “譚書記,這樣評價我們江原省的一個縣委書記,不合適吧?”
    會議室裏的空氣頓時凝固了。
    大家都知道周研是董遠方的老領導,卻沒料到她會如此直接地護短。
    “周省長,大家就是會前閑聊,沒別的意思。”
    省紀委書記池建設連忙笑著打圓場,給譚江峰遞了個眼色。
    秦英凱走到主位坐下,清了清嗓子,原本嘈雜的會場瞬間安靜下來。
    “大家聊得都挺熱烈。”
    他手指在桌麵上輕輕點了點。
    “正式開會前,我覺得可以開個小範圍的民主生活會 —— 就聊聊這位被當地老百姓戲稱‘董大炮’的同誌,大家暢所欲言嘛。”
    眾人麵麵相覷,沒人敢接話。
    剛才還唾沫橫飛,此刻卻像被按了靜音鍵。
    “剛才大家不是聊得挺起勁?現在怎麽都啞巴了?”
    秦英凱的語氣漸漸嚴肅起來,目光掃過全場。
    “董遠方這位同誌,我見過。”
    他忽然開口,打破了沉默。
    “在我印象裏,是位很謙遜、穩重的基層幹部。剛才譚書記說,如果在嵩州,連個鄉長都不讓他幹。”
    秦英凱抬眼看向譚江峰,“我不知道董遠方同誌能不能幹好鄉長,但我知道他擔任濟水市一個鄉的副鄉長時,開發了景區,建了鄉鎮企業園區,實現了村村通路,那個鄉後來成了當地最富裕的山區鄉鎮。”
    有了秦英凱開頭,了解董遠方的常委們陸續開了口。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齊振邦放下手中的茶杯,接過話頭:
    “大家去過濟水市嗎?那個縣級市市中心的城市綜合體,規模大氣,規劃超前了至少十年;還有他拉來的煉油項目,盤活了濟水鋼鐵 —— 這些事,董遠方都是身先士卒衝在前麵。”
    他頓了頓,看向譚江峰,語氣裏帶著幾分意有所指:
    “說到這裏我倒想起,當初布文礦務局誰都不願去,不也是董遠方臨危受命?他把一個瀕臨破產的礦務局改製成現在的大型銅業集團。如今的江原銅業,是我們省前十的納稅大戶,一把手享受正廳級待遇。如果當初沒調他走,現在人家早就是正廳級了。怎麽在譚書記眼裏,連鄉長都不配當?”
    齊振邦和譚江峰本就不合,這番話像軟刀子,精準地戳在了譚江峰的痛處。
    “我也覺得董遠方是搞經濟的好手。”
    省委常委、省政協主席賈望春沒給譚江峰反駁的機會,接過話說道:
    “朝陽市開發區現在進駐了兩百多家企業,再過幾年,產值能占朝陽市的一半。當初他說要打造千億產值的國家級開發區,不也沒人信?現在再去看看,是不是已有眉目了?”
    一直沒吱聲的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菊芳也挺了挺肩膀:
    “之前省報報道過,他剛到道口縣時,麵對一窮二白的局麵,還是堅持開工建設提了幾年的十大民生工程。現在去看看,有些項目都已經完工了, 能把藍圖落地的,總比隻會說空話的強。”
    秦英凱看著眾人,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會場裏的風向早已悄然改變。
    他放下茶杯時,聲音裏帶著一絲溫和:
    “一個縣委書記敢拿自己的仕途當賭注,敢在全縣的幹部大會上定目標,總比渾渾噩噩混日子強。至於能不能成,不妨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這話看似中立,卻給這場議論定了調。
    譚江峰和閆和平臉色難看,卻再沒說什麽 。
    他們不知道的是,秦英凱對董遠方的好感,除了那些實打實的政績,還有一大部分來自侄女秦墨的稱讚。
    “好了,說正事吧。”
    秦英凱翻開麵前的文件,“先討論下一季度的經濟工作……”
    會議正式開始,但剛才的議論像投入湖麵的石子,在每個人心裏都漾開了漣漪。
    董遠方和他的 “十年目標”,注定還要在質疑聲裏,一步步往前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