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平定流寇

字數:2769   加入書籤

A+A-


    正德六年八月,德州平原的金穗沉甸甸地低垂,朱厚照捏著加急軍報,「劉六劉七複犯德州」的朱批下,「流民附賊者複增」的字跡被案頭茶盞水汽洇開。窗外穀穗沉甸,卻難掩遠處烽煙——距上次德州之戰僅兩月,賊軍竟卷土重來。「張忠,」他敲了敲《匠戶屯田續策》竹簡,「傳旨:命山東屯田匠戶攜「勸農炮彈」馳援,此次需將代耕架改作「火銃拒馬」,務必在秋收前定亂。」
    辰時的德州城郊新營,青禾踩著代耕架調整「火銃拒馬」角度,九月即將收割的粟米地已被踩出條條壟溝。「按巧妃娘娘新繪的《耕戰圖》,」她扯動腰間「工」字哨繩,「代耕架斜插成四十五度,犁頭朝敵,銃手躲在架後裝填——賊騎衝過來時,正好撞在鐵犁上。」匠人弟子們將「屯田火銃」架在拒馬缺口,槍管稻穗紋在晨露中泛著冷光,扳機護圈的「禾」字微刻已被磨得發亮。此次馳援的屯田匠戶已增至千人,每人配備改良「神銳銃」——牛二虎的「三煉三淬」精鐵槍管經青禾「縮膛省藥」改良,裝填時間較前縮短近半,雖射程降至一百五十步,卻可在近距離形成密集火網。
    巳時,賊軍揚塵而至。劉六望著明軍陣中閃爍的鐵犁頭,勒馬對劉七冷笑道:「上次著了道,這次咱先轟開他們的鐵架子!」三千賊騎分兩翼包抄,前排騎兵竟推著偷來的「明瞳炮」——炮身刻著模糊的「十」字廢銅標記,顯然是用劉瑾走私的劣質銅料鑄製。身旁謀士欲言又止:「大帥,這炮身泛青,怕是含鉛……」劉七卻揮手打斷:「管他鉛銅,能響就行!」「放!」劉六的令旗未落,明軍陣中先飛出五枚「勸農炮彈」。八月的熱風裹著硫磺味撲麵而來,炮彈在賊軍陣前炸開,裹著石灰粉的粟米秸稈碎末如煙霧騰起,驚得戰馬連連倒退。這法子仿自《天工開物·燔石》「石灰吸濕」之理,石灰粉遇水汽增重下沉,竟在低空形成煙霧屏障。「快補填鉛彈!」青禾在拒馬後大喊,屯田匠戶掀開拒馬底部暗格,露出預先裝填好的「神銳銃」。青禾吹響徵調哨音,千支火銃同時擊發,改良後的螺旋紋膛線讓鉛彈如暴雨般穿透賊軍前排的藤牌——這些槍管皆經牛二虎「聽聲驗銅」篩選,含鉛量極低,啞火者十無一二。劉六看著自家火炮啞火率過半,這才驚覺手中火銃槍管已出現裂紋,卻不知是劣質銅料含鉛過高所致。
    未時,短兵絞殺間,劉七率輕騎突破左翼,卻見明軍拒馬突然翻轉,代耕架的鐵犁頭竟變成鋒利的反鉤。「這是「鐵錨拒馬」!」他的坐騎被鉤住馬腿,栽倒前看見明軍火銃手從拒馬後方站起,扳機護圈上的「禾」字在陽光下閃著鬆煙墨的幽光——那是青禾用「繡紋驗鐵法」標記的合格兵器。青禾貓腰穿過拒馬間隙,手中「繡紋驗鐵錘」敲響繳獲的「十」字廢銅炮管,錘音暗啞如破盆,她果斷揮手:「含鉛超八成,登記造冊,裝車運往京城尚工局!」匠人弟子們將硫磺包臨時封存炮膛,退至二十步外監護——這些劣質銅料需經京城「五煉去鉛法」統一處理,嚴禁就地私煉。劉七被押解時仍不服氣:「憑啥你們的火器就不炸?」青禾冷笑:「真銅需三煉三淬,鉛砂過五成,遇熱必炸。」劉七雖不知「三煉三淬」為何物,卻從青禾的語氣中聽出匠作之精,悔恨自家輕信劣質兵器。
    申時,王守仁的「車營」從粟米地殺出,戰車所載「明瞳炮」已換上青禾改良的錨形準星。炮手用琉璃明瞳鏡鎖定賊軍火藥車,鏡中清晰映出炮管內壁的「工」字火漆印——那是尚工局用鬆煙墨與銅液共鑄的防偽標識。「心宿主火,擊其輜重!」隨著令下,炮彈精準命中目標,殉爆的火光中,「十」字廢銅火銃再次成為催命符。劉六望著漫天火光,忽覺腰間一震——他的「十」字廢銅火銃竟自行炸膛,鉛砂劃破小腹。劇痛中他想起曾聽匠人議論「牛二虎驗銅如神」,卻從未放在心上,此刻方知劣質銅料的致命隱患。而明軍火銃手此刻正用鬆煙墨塊擦拭槍管,那墨塊裏摻著的硫磺,正是牛二虎「急驗墨」的改良配方,既能防蝕,又能在關鍵時刻讓劣質銅顯形。劉六至死不知,明軍火器的精良源於匠人對銅料的苛求,而他的無知終將付出生命代價。
    酉時的戰場清點中,青禾站在繳獲的「十」字廢銅堆前,以牛二虎「石灰驗鉛術」逐一篩查:撒出生石灰後,絕大多數廢銅表麵迅速結塊——這些曾被劉瑾偽裝成「正品斑銅」的劣質銅料,含鉛竟超七成。「全部造冊,」她對匠人弟子道,「即日起由神機營護送回京城尚工局,按《匠作廢銅回收令》登記熔鑄。」遠處,王守仁押著被俘的劉七走來,其腰間火銃刻著模糊的鐵錨紋——那是賊軍仿造的鐵錨會標識。「鐵錨非形似,」青禾冷笑,「真錨紋的錨爪間距,必合《九章算術》的「方五斜七」之率。」劉七盯著青禾腰間的驗銅錘,忽然想起兄長臨終前的驚吼,這才明白為何明軍火器「百發百中」,而自家兵器卻如廢鐵——原來匠人驗銅的每一錘、每一道墨線,都是生死攸關的匠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戌時的捷報再傳至乾清宮,朱厚照展開新繪的《德州耕戰圖》,圖中代耕架與火銃拒馬交織成網,粟米地中點綴著爆炸後的焦痕。張忠捧著尚工局戰報:「陛下,此次火銃啞火率不足一成,牛師傅的「掌紋驗銅法」果然神準。廢銅已按《匠戶管製條例》全數運回京城,交由鐵錨會統一煉造。」他望著圖中青禾改良的「鐵錨拒馬」,忽然想起王巧兒的密信:「工器之利,在精亦在統。」提筆在戰報批道:「著尚工局立「廢銅歸京」鐵律,火器匠戶仍隸軍籍,非詔不得私鑄。」窗外暮色四合,遠處尚工局的煙囪又騰起青煙——那是京城熔爐在等待德州運回的廢銅,即將重鑄為守護疆土的精鐵。
    王巧兒在永春齋輕撫女兒朱瑢的胎記,聽著宮人念誦捷報。案頭的「海船應力圖」已繪至第七稿,錨形齒輪與代耕架的傳動原理竟相通——或許不久後,大明的寶船也能像代耕架一樣,在江海間犁出屬於匠人的航路。八月空氣濕度大,青禾早命匠人在火銃槍管內塗「鬆脂蜂蠟」混合層,比例七比三,既防生鏽又潤滑膛線,經實測啞火率較前大減。而那些繳獲的廢銅,正沿著運河向京城疾馳,它們終將在尚工局的熔爐中獲得新生,如同大明的火器匠人,在統一管製下鍛打出更鋒利的守護之器——而劉六劉七之流,因不知匠作之精、工器之要,終湮沒於曆史的烽煙,隻留下劣質銅料鑄成的教訓,刻在大明的火器史上。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