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橡膠子彈

字數:1528   加入書籤

A+A-


    工器五年秋七月,朱載鈞在南京工器監翻閱《東瀛戰報》,神銳銃隊在近江國的「鐵火剃刀陣」圖示旁,用朱砂批注「可推廣至漠南」。案頭的《工器通寶流通奏疏》顯示,石見銀礦所鑄錢幣已覆蓋西國三十三郡,但佐渡金礦的工器金餅在關東流通遇阻——武田信虎仍用甲州金幣支付軍糧。「通知景王,」他擲筆於《輿圖》甲斐位置,「命工器水師封鎖駿河灣,斷其鐵源。」
    此時京都傳來急報:六角氏殘餘勢力聯合比叡山僧眾,在琵琶湖西岸襲擊工器衛所。朱載鈞冷笑,取出景王密信——信中提及僧人用橡膠殘片鑄佛,鉛刺混入香爐灰。「技術若與神佛結合,」他對青禾道,「比刀兵更難馴服。」遂命王銳率樓船溯琵琶湖而上,明瞳炮需「隻毀工事,不焚寺院」——此乃朱厚照「工器不滅信仰」的訓誡。
    戶部呈上《金銀入籍表》,朱載鈞見薩摩藩每月輸送的橡膠與白銀比例失衡,提筆將「橡膠二十噸」圈紅:「興王在薩摩建工坊,竟需如此多橡膠?」青禾解釋橡膠支柱可延緩礦洞坍塌,但過量使用會致土壤板結。朱載鈞沉吟片刻,在奏疏批:「薩摩橡膠輸華減半,餘者留當地改良土壤。」實則暗命工器監密探監視興王府工坊,防止其私鑄兵器。與此同時,堺港傳來南蠻商船走私火繩槍的密報。朱載鈞卻批複「許其入境,稅銀三倍」——這是朱厚照「以毒攻毒」之策:南蠻火器可逼日本諸藩依賴工器監火銃,重稅則能充實工器監銀庫。當葡萄牙商船載著橡膠廢料離港時,船上的「工器協理」早已將火繩槍構造圖密傳南京。
    興王朱厚熜的《薩摩工器疏》送達,言及「招募當地匠人,改良鐵砂冶煉」。朱載鈞盯著「改良」二字,命楊宗慶核查匠戶名單——果然發現三名甲州鐵匠混入。「宗室好手段,」他將奏疏投入鉛製密箱,「借工器之名,收倭地匠人之心。」遂下詔「工器監匠戶不得私授技藝」,同時賜興王「工器協理印」,表麵褒獎,實則將其工坊納入工器監直管。青禾在《工器隱患錄》新增條目:「薩摩藩橡膠林出現枯葉病,恐與土壤毒化相關。」朱載鈞閱後,密令景王在京都推廣「工器堆肥法」——用橡膠廢料與糞便混合發酵,既能消解毒性,又可作肥料。此策暗合朱厚照「工器循環」理念,卻無意間催生京都周邊「橡膠肥商盟」,為日後商人勢力崛起埋下伏筆。
    王銳艦隊抵達琵琶湖時,比叡山延曆寺的「火鐵觀音」大旗正掠過湖麵。神銳銃手在樓船甲板列陣,卻見僧兵抬著「橡膠佛頭」衝鋒——佛頭眼窩處嵌著南蠻火繩槍。「唐人工器能毀肉身,毀不了佛心!」僧正高舉「工器文殊」旗呐喊,話音未落,明瞳炮鉛彈已擊碎佛頭,橡膠碎片裹著鉛粉紛飛,恰似「佛光碎滅」。「停火,換神銳銃。」王銳下令。五千銃手齊射橡膠彈,彈體擊中僧兵時爆散出鬆脂煙霧,眾人雙目刺痛倒地。青禾隨醫隊登岸,見僧兵鎧甲內藏工器斷刃熔鑄的護心鏡,鏡背刻著「工器除魔」字樣。她忽然想起景王曾說:「當倭寇開始用我們的廢料,工器文明便在東瀛生根了。」
    是夜,朱載鈞在工器監接見景王使者,獲贈「火鐵觀音」殘片。他輕撫碎片上的工禾紋刻痕,對朱載錤的密信心領神會——所謂「叛亂」,不過是工器監借宗教勢力測試新型非致命武器。窗外,工器燈塔的光束掃過秦淮河,照見河麵上漂浮的橡膠浮標,每隻標上都刻著「工器通寶,水火不侵」。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