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唐軍神,李靖

字數:7688   加入書籤

A+A-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旌表那些立下赫赫功勳的臣子們所精心打造而成的一座高聳入雲且繪滿功臣畫像的樓閣。在這眾多功臣當中,有著不少聲名遠揚的猛將豪傑。
    先說那李積,其原名為徐世積,表字懋功。想當年,他毅然決然地投身於瓦崗軍之中,後來隨著李密一同歸降大唐王朝。
    他這一生先後侍奉過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唐高宗李治三代帝王,因其忠心耿耿、智謀過人且武藝高強,故而深受朝廷的信賴,並被委以重任。
    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四處征戰平亂的歲月裏,他可謂是身經百戰,功勳卓著。曾兩次率軍進擊那強悍的薛延陀部眾,成功地平定了磧北一帶;而後更是大破東突厥,使其聞風喪膽;
    此外還出征高句麗,為大唐王朝開拓疆土立下汗馬功勞,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唐朝開疆辟土的主要戰將之一。
    再看那尉遲恭,此人性格質樸淳厚,為人忠實厚道,但同時也是一員勇冠三軍、驍勇善戰的猛將。
    他的一生幾乎都在金戈鐵馬中度過,縱橫南北,馳驅沙場,曆經無數次激烈戰鬥,建立下了累累戰功。特別是在那場驚心動魄的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挺身而出,全力協助李世民最終成功奪得皇位。
    然而到了晚年時期,尉遲恭卻閉門謝客,不再與外界往來應酬,最終於顯慶三年公元 658 年)與世長辭,享年七十四歲,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程咬金,程咬金後麵改過名字的,叫程知節,然而流傳最廣的名字還是程咬金)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乃是唐朝開國時期的一員猛將,同時也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不僅英勇無畏,而且善於征戰沙場,尤其擅長使用那威風凜凜的馬槊。
    想當年,正值隋末天下動蕩不安之際,程咬金先是投身於瓦崗軍中,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領導魅力。
    然而,時勢變幻無常,他之後又轉投到王世充的麾下效力。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體驗,程咬金深知王世充並非明主,最終毅然決然地選擇歸降大唐。
    歸順唐朝後的程咬金如魚得水,他跟隨唐太宗李世民衝鋒陷陣,屢建奇功。他們一同大破宋金剛,生擒竇建德,降服王世充等強敵,憑借著這些卓越的戰功,程咬金被封為宿國公,可謂是榮耀加身。
    不僅如此,程咬金還積極參與了那場驚心動魄的玄武門之變,為李世民登上皇位立下汗馬功勞。此後,他曆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等要職,並因其功績卓著而改封盧國公,且能世襲普州刺史一職,家族榮華富貴得以延續。
    再來說說另一位英雄豪傑——秦瓊。此人勇猛異常,聲名遠揚,威震四方。起初,秦瓊在隋朝為官,曾追隨過來護兒、張須陀以及裴仁基等諸位將領帳下效命。
    然而,隨著局勢的演變,他輾轉加入了瓦崗起義軍,並成為其領袖李密的得力部將。隻可惜好景不長,瓦崗寨最終走向衰敗滅亡。
    無奈之下,秦瓊隻得投靠鄭國王世充以求生存發展。可王世充其人陰險狡詐,實非值得托付終身之人。於是乎,秦瓊與程咬金等誌同道合之士一道棄暗投明,轉而投奔李唐政權。
    自從投入李唐陣營以來,秦瓊便一直伴隨在李世民左右,跟隨他四處征討,南征北戰。無論是麵對怎樣強大的敵人,秦瓊總是毫不畏懼,奮勇殺敵,堪稱李世民最為信賴和倚重的得力戰將之一。
    在無數次激烈的戰鬥中,秦瓊都表現出色,為大唐江山的穩固和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且說這淩煙閣諸多武將之中,最為人所稱道、津津樂道者,當屬那有著“大唐軍神”美譽的李靖無疑!
    李靖,表字藥師,乃是隋末唐初之時出類拔萃的一代軍事家。其出生於官宦世家,自小就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聰慧機敏。
    遙想當年隋末之際,天下大亂,豪傑並起。那時的李靖正擔任著馬邑郡丞一職,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和過人的智慧,他察覺到李淵暗藏起兵反隋之心。於是乎,忠君愛國的李靖當機立斷,意欲向朝廷告發此事,隻可惜最終未能成功。待到李淵率領大軍一舉攻占長安之後,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李靖審時度勢,毅然決然地選擇歸順李唐。
    自此以後,李靖便開始追隨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先是跟隨李世民一同平定王世充之叛,因其作戰勇猛,智謀超群,戰後獲封開府一職。緊接著,他又積極投身到一係列至關重要的戰役當中,諸如剿滅蕭銑之戰、平息輔公祏之亂等等。每一場戰鬥,李靖皆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將敵軍殺得丟盔棄甲,望風披靡。
    不僅如此,在對外抵禦外敵入侵的戰爭裏,李靖同樣表現得極為出彩。他親率大軍北上,一舉殲滅了強大的東突厥勢力;而後又揮師西進,大破吐穀渾,使得唐朝的邊疆得以長治久安,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靖之所以能夠屢建奇功,名垂青史,除了自身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外,還得益於他對於兵法戰術的深刻領悟與靈活運用。其所創立的獨特軍事思想,猶如夜空中璀璨奪目的星辰,照亮了後世無數兵家名將前行之路。此外,李靖還親自撰寫了《李衛公兵法》等多部極具價值的兵書典籍,這些著作不僅詳細闡述了他一生的治軍之道和戰略戰術精髓,更為後人研究古代軍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而李靖這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其擅長用兵的才能可謂是人盡皆知。然而,人們往往因為他卓越的軍事成就而忽略了他在政治領域所展現出的非凡能力,甚至誤以為他的政治水平並不出眾,但實際上這種看法存在著極大的誤區。
    李靖在政治方麵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首先,他對唐朝始終保持著一顆忠心耿耿的心,毫無二心。這份赤誠的忠心使得他義無反顧地投身於維護國家的穩定與統一大業之中,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其次,李靖擁有著極為出色的政治智慧。他目光敏銳,能夠精準地洞察當時複雜多變的局勢,從而為朝廷提供一係列極具前瞻性且切實可行的合理化建議。這些建議對於唐朝政府在製定政策、應對危機以及推動社會發展等方麵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再者,李靖還積極協助唐太宗治理國家,深度參與到朝政的各項決策當中。憑借著自身深厚的閱曆和廣博的知識,他常常能提出獨到的見解,幫助唐太宗在紛繁複雜的政務中做出明智的選擇,有力地推動了唐朝政治的良性運轉。
    此外,李靖在穩定邊疆方麵更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多次率領軍隊出征,通過一場場輝煌的軍事勝利,成功地為唐朝邊疆地區營造了一個相對安寧和平穩的環境。這種穩定不僅保障了邊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為國內政治的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李靖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工作。在他的悉心教導下,一大批優秀的軍事將領得以茁壯成長,如蘇定方、侯君集、李積等人皆出自他的門下。這些傑出人才後來成為了唐朝軍事力量中的中堅力量,為唐朝的繁榮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
    蘇定方,他叫蘇烈,定方是他的字)這位大唐盛世時期閃耀著璀璨光芒的將星,猶如夜空中最為耀眼的星辰般引人注目。
    他那超凡脫俗的軍事才能,令人讚歎不已,簡直可與一代軍神李靖相媲美,被世人讚譽為除李靖之外的二代軍神!
    想當年,在唐太宗李世民統治的時期,蘇定方尚還顯得有些默默無聞,如同埋於沙中的金子,尚未散發出其應有的光輝。然而,時過境遷,當曆史的車輪滾滾駛向唐高宗李治所主宰的時代,蘇定方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輝煌時刻。
    他的一生,仿佛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始終在金戈鐵馬和烽火硝煙的交織中奮勇前行。數十年漫長的沙場歲月,見證了他無數次衝鋒陷陣的英勇身姿;漫天飛舞的沙塵,掩蓋不了他那威震敵膽的赫赫威名。
    無論是遼闊無垠的草原大漠,還是險峻崎嶇的山川峽穀,隻要有戰火燃起之處,便必定能看到蘇定方率領著麾下將士浴血奮戰的身影。
    每一場激烈的戰鬥,都是對他智慧與勇氣的嚴峻考驗;每一次勝利的凱旋,都是他軍事才華的有力證明。在那刀光劍影、生死搏殺的戰場上,蘇定方憑借著過人的謀略和無畏的氣概,屢屢擊敗強敵,立下了不朽功勳。。
    向北進擊之時,麵對強大頡利可汗所率領的鐵騎,蘇定方毫無懼色,指揮若定。他巧妙地運用戰術,以雷霆萬鈞之勢給予敵人沉重打擊,最終大獲全勝。此役過後,頡利可汗狼狽逃竄,北方邊境得以安寧。
    而向西進軍,則是要剿滅那凶悍無比的突厥勢力。突厥人向來以勇猛善戰著稱,但在蘇定方麵前卻也黯然失色。
    經過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激戰,蘇定方成功地平定了突厥之亂,將其徹底消滅,並生擒突厥首領,使得大唐西部邊疆從此再無後顧之憂。
    東方的百濟之地亦是蘇定方的輝煌戰績之一。他率領大軍東征,一路勢如破竹,迅速攻克百濟諸多城池。最後更是憑借著過人的智謀和英勇無畏的精神,一舉擒獲百濟國王,平定了這片土地。
    至於南方的吐蕃,雖地勢險要、民風彪悍,但依然無法阻擋蘇定方前進的步伐。他深入敵境,與吐蕃軍隊展開殊死搏鬥,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後終於穩定住了南部局勢。
    由於蘇定方在戰場上屢建奇功,他所取得的那一連串令人矚目的輝煌戰績,猶如一道驚雷劃過西域廣袤無垠的天空,讓西域各國為之震撼和恐懼。這些國家的臣民們每當聽聞蘇定方之名,無不是麵色慘白、心驚膽戰。麵對如此強大且不可戰勝的力量,他們深知抵抗隻是徒勞無功之舉,於是紛紛派遣使者前往大唐,表示願意歸順並臣服於這個強大無比的帝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蘇定方本人還有著一個獨特而又引人注目的癖好——每當他成功俘虜了敵方的國主後,總是會興高采烈地將其押解至長安,在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之前,舉行一場盛大而莊重的獻俘儀式。
    放心,不會觸犯忌諱的,李治是個爸寶男,巴不得這樣的好消息給他阿耶看呢,蘇定方去昭陵獻俘說不定還是爸寶男李治要求的)
    在那莊嚴肅穆的氛圍之中,蘇定方身著戰袍,英姿颯爽地站在前列,身後則緊跟著被五花大綁的敵國之主以及眾多被俘獲的敵軍將領和士兵。
    伴隨著激昂的鼓樂聲響起,蘇定方高聲向昭陵中的先帝英靈稟報自己此次出征的赫赫戰功,並將手中的戰俘恭敬地獻給先皇,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
    這種行為不僅彰顯了蘇定方對大唐王朝的無限忠誠與赤膽忠心,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大唐軍隊的威猛雄風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統治下的盛世輝煌。
    與此同時,另一位唐朝名將侯君集同樣有著傳奇般的經曆。早年間,他便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為李唐江山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在那波瀾壯闊的亂世風雲中,侯君集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屢建奇功。
    尤其是在那場關乎大唐命運的玄武門之變中,侯君集堅定地站在了李世民一方。他精心策劃、果斷行動,與其他將領一起協助李世民成功奪取了皇位,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麵。
    而李靖所取得的軍事成就更是不可小覷。他多次率領大軍平定叛亂、抵禦外敵入侵,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秩序,使得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過上安穩平靜的日子。他的赫赫戰功不僅為國家帶來了和平與安寧,更為後世留下了一段段傳奇佳話。
    此外,李靖憑借著自身的忠誠品質和卓越才能,成為了無數人心目中的楷模。他那堅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勇氣以及運籌帷幄的智慧,都深深地影響著後來者。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都以李靖為榜樣,努力踐行著忠義之道。
    而且,李靖對於唐朝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由於他成功地平定戰亂,為國家創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這無疑有利於商業貿易的繁榮以及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可以說,李靖的功績不僅僅局限於軍事領域,而是涵蓋了社會的各個方麵。
    除此之外,李靖身上還有一處特質深受曆代皇帝的青睞。通常而言,每逢戰事爆發,一國之君最擔心的便是戰爭會導致國家日益貧困、資源枯竭。然而,李靖卻與眾不同,他擁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夠讓所征戰的國家變得愈發富有!
    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原來,每當李靖率軍出征時,總能以驚人的速度迅速結束戰鬥。如此一來,不僅大大縮短了戰爭持續的時間,還極大地節省了大量的糧草軍需。
    更令人驚歎的是,他在戰場上所繳獲的各類物資極為豐厚,其數量甚至超過了朝廷事先籌備的物資總量!這種卓越的戰績和出色的戰略眼光,無疑使得李靖成為了後世皇帝眼中不可多得的將才。
    李靖的一生堪稱輝煌壯麗,他南征北戰,屢建奇功,最終官至尚書右仆射,並被封為衛國公。然而歲月不饒人,這位偉大的軍事家在貞觀二十三年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九歲。
    唐太宗深感悲痛,特別下令讓李靖陪葬昭陵,賜予他“景武”的諡號,以此表彰他為大唐立下的不朽功勳。李靖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了曆史長河之中,熠熠生輝。】
    大唐
    太極宮
    隻見那李世民雙目炯炯有神,宛如兩道明亮的閃電,直直地射向淹沒在眾多武將之中的蘇烈。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與急切,一個箭步便從高高的台麵上衝了下來。
    來到此刻尚顯稚嫩青澀的蘇烈跟前,李世民毫不掩飾自己滿心的歡喜和讚賞之情,伸出寬厚有力的手掌,重重地拍打在蘇烈的肩頭之上。
    同時,他興奮得聲音都有些顫抖起來:“定方啊!你這一愛好當真是妙極啦!務必要將其好好發揚光大才是啊!隻是眼下嘛,就不必前往昭陵獻俘咯,你呀,徑直來朕的麵前獻俘便是!”
    被李世民如此熱情且興奮地拍打著肩膀,蘇烈不禁感到一陣麵紅耳赤。他低垂著頭,用略帶羞澀的口吻輕聲回應道:“陛下謬讚了,微臣如今哪有金榜盤點時那般厲害呢……”
    然而,李世民對於這番自謙之辭卻是全然不以為意,隨意地擺了擺手,滿不在乎地說道:“無妨無妨!既是在那金榜盤點之中,藥師已然成為了你的師父,那麽此刻提前前來又有何妨?”說罷,他再次爽朗大笑起來,笑聲響徹整個宮殿。
    淩煙閣武將看著李世民興奮拉著蘇烈的樣子,心裏有些不是滋味,怎麽這裏還有藏著掖著的呢。
    ——————
    後麵還有一個薛禮藏著呢,薛禮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後期的應夢賢臣薛仁貴。薛禮的人生經曆是十分精彩的,“三箭定天山”說的就是薛仁貴。
    至於李靖的打仗方式讓會打仗的人也都學不會,搞不懂他是怎麽做的。正所謂“善戰者無煌煌之名”李靖贏的次數太多了,讓後麵的人每次對於李靖打仗的印象就是:
    李靖出兵了
    李靖贏了
    李靖班師回朝了
    喜歡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請大家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