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秦:王家
字數:7163 加入書籤
【當然啦,始皇帝嬴政麾下可不單單隻有蒙氏一族能征善戰。還有另外一個同樣聲名顯赫的家族——王氏家族也是不得不提呢。
這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王翦、王賁以及王離祖孫三代了。
他們和蒙家一樣都是秦朝當之無愧的軍事世家啊,在秦統一六國以及之後的曆史發展進程當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先說這王翦吧,那可真是戰國時期秦國出類拔萃的軍事家。
王翦經曆過好幾任秦王當政的時代,可以說是久經沙場、經驗豐富得很。而且呀,他不僅具備非凡卓越的軍事才能,更有著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想當初,在秦國致力於一統天下的宏偉征程之中,王翦絕對稱得上是居功至偉!
遙想當年,也就是公元前 234 年的時候,王翦率領大軍前去征討趙國。當時趙國這邊有一員猛將叫李牧,此人威名赫赫,確實不是個好對付的主兒。
然而王翦心裏跟明鏡似的,清楚地知道李牧的厲害之處。不過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王翦很快就想到了應對之策。
他巧妙地施展起反間之計來,成功地讓趙王遷對李牧產生猜忌之心,並最終痛下殺手除掉了這位趙國的頂梁柱。
沒了李牧這個勁敵之後,王翦自然是如魚得水,勢如破竹一般地大敗趙軍,緊接著一鼓作氣攻克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還活捉了趙王遷。至此,曾經強大一時的趙國已然是名存實亡。
公元前 224 年,風雲變幻之際,秦國與強大的楚國之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決。
當時,楚國兵強馬壯,實力不容小覷,但王翦卻毅然決然地率領著六十萬大軍踏上了征程。
在與楚軍對峙的漫長日子裏,王翦展現出了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沉穩的指揮風範。他深知楚軍士氣正盛,不宜與之正麵交鋒,於是選擇按兵不動,以逸待勞。
這一決策讓秦軍得以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同時也令楚軍逐漸產生了懈怠情緒。
終於,在一個恰當的時機,王翦敏銳地捕捉到了楚軍防線中的破綻。他果斷下令發動猛攻,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軍。
秦軍將士們個個奮勇當先,喊殺聲震耳欲聾。經過一番激烈廝殺,楚軍最終抵擋不住秦軍的淩厲攻勢,紛紛潰敗。這場戰役中,楚將項燕不幸戰死沙場,楚國軍隊遭受重創。
首戰告捷之後,王翦乘勝追擊。次年,他率領大軍長驅直入,攻入了楚都壽春。楚王負芻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隻得率眾投降。
至此,曾經強盛一時的楚國宣告滅亡。王翦憑借著自己非凡的軍事智慧和沉穩果敢的指揮風格,成功地為秦國統一六國之路掃除了兩大強勁對手。
而王翦之子王賁,亦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不僅繼承了父親出色的軍事才能,更有著自己獨特的作戰策略。
公元前 225 年,王賁肩負起攻打魏國的重任。當他麵對著魏國那固若金湯的都城大梁時,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
相反,他經過深思熟慮,巧妙地想出了一條水攻之計。
王賁先是派人勘察地形,尋找合適的引水渠道。隨後,他親自指揮士兵們開鑿河道,引黃河、鴻溝之水洶湧灌入大梁城中。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大水不斷衝擊著大梁城的城牆。曆經整整三個月的浸泡,大梁城的城牆終於不堪重負,轟然崩塌。
眼見城池即將淪陷,魏王假走投無路,隻好出城投降。就這樣,魏國也在王賁的智謀下灰飛煙滅。
公元前 222 年,風雲變幻之際,王賁這位英勇無畏的將軍再次率領著士氣高昂、裝備精良的秦軍踏上了征途。此次他們的目標直指遼東,那裏仍有燕國的殘餘勢力負隅頑抗。
一路上,秦軍勢如破竹,所到之處敵軍望風披靡。王賁身先士卒,指揮若定,他巧妙地運用戰術,讓敵人防不勝防。
終於,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之後,燕軍全麵潰敗,燕王喜也淪為了階下囚。至此,燕國的殘餘勢力被徹底消滅,這片土地也歸入了秦國的版圖之中。
就在同一年,王賁沒有絲毫停歇,馬不停蹄地揮師南下,矛頭對準了強大的齊國。麵對來勢洶洶的秦軍,齊國上下人心惶惶,但齊王田建卻心存僥幸,妄圖憑借堅固的城牆和充足的糧草堅守都城臨淄。
然而,王賁怎會給敵人喘息之機?他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於是率領秦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臨淄發起猛攻。
秦軍如猛虎下山一般,銳不可當,很快就突破了齊軍的防線,衝入城中。齊王田建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隻得開城投降。
隨著齊國的覆滅,標誌著秦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諸侯紛爭局麵,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而王賁在此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他接連攻滅三國,不僅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更成為了秦國統一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有力地推動了曆史車輪滾滾向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到王賁,就不得不提及他的兒子——王離。身為秦朝的第三代將領,王離自小受到嚴格的軍事訓練和家族傳統的熏陶,年紀輕輕便已嶄露頭角。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王離肩負起了維護秦朝統治的艱巨使命。當時,北方的匈奴時常騷擾邊境,威脅著秦朝的安全。為此,秦始皇派遣王離率領大軍北擊匈奴。
王離不辱使命,他帶領秦軍與匈奴展開了多次激戰,憑借著出色的指揮才能和頑強的鬥誌,屢次擊敗匈奴軍隊。
不僅如此,王離還組織士兵們修築起雄偉壯觀的長城,這道綿延萬裏的防禦工事有效地阻擋了匈奴的入侵,為保衛秦朝北方邊境的安寧建立了不朽功勳。
可惜好景不長,秦末時期,各地紛紛爆發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原本平靜的局勢瞬間被打破,秦朝的統治陷入風雨飄搖之中。此時,王離接到命令,被調往中原地區參與平叛作戰。
在那場驚心動魄的巨鹿之戰中,王離親自統率著強大的秦軍,與項羽所率領的英勇無畏的楚軍狹路相逢。雙方在戰場上展開了一場空前慘烈的生死較量。
項羽深知此戰關乎生死存亡,毅然決然地采取了破釜沉舟這一極端策略。士兵們眼見退路已斷,唯有奮勇向前才有一線生機,於是個個鬥誌昂揚,士氣如虹。
而反觀秦軍一方,雖然人數眾多,但麵對如此悍勇決絕的楚軍,竟漸漸心生怯意。
戰鬥的號角吹響後,楚軍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陣,喊殺聲震耳欲聾。王離指揮秦軍奮力抵抗,然而此時的楚軍已經勢不可擋。
經過一番浴血奮戰,最終王離所率領的秦軍全麵潰敗。這場戰役以楚軍的大獲全勝告終,而王離本人則不幸淪為了楚軍的俘虜。
自那以後,關於他的下落便成了一個謎團,無人知曉這位曾經威風凜凜的秦軍將領究竟去向何方。
巨鹿之戰不僅改變了當時的戰局形勢,更成為了秦末農民戰爭的重要轉折點。它極大地削弱了秦朝的軍事實力,使得各地反秦勢力紛紛崛起,從而進一步加快了秦朝走向覆滅的步伐。
王翦、王賁、王離這祖孫三代,他們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都曾為秦國以及後來的秦朝立下赫赫戰功,為國家的發展與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王翦作為一代名將,智勇雙全,善於用兵布陣;其子王賁繼承父業,同樣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南征北戰,為秦開疆拓土;
到了孫輩王離這裏,雖然後來遭遇巨鹿之敗,但他也曾跟隨祖父和父親征戰沙場,積累下不少作戰經驗。
可以說,王氏一門三代皆為秦國名將,其軍事成就堪稱輝煌,他們的家族傳奇故事更是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留下了極為濃重且絢麗多彩的一筆。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這祖孫三人同為秦國名將,但在軍事風格方麵卻既有傳承又存在一定的差異。王翦用兵沉穩老練,注重戰略謀劃;
王賁則勇猛果敢,常常能出奇製勝;至於王離,則兼具了祖輩父輩的一些特點,同時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戰術理念。
正是這種傳承與創新的結合,才使得王家在軍事領域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力。
重視戰略謀劃乃是王家三代人的顯著特點。從王翦到王賁再至王離,每一代人皆深刻知曉戰略布局對於戰爭勝負的關鍵影響。
王翦攻楚之時,堅決要求六十萬大軍出征,此決策並非盲目之舉,而是建立在他對楚國綜合實力以及複雜多變的戰場形勢進行全方位、深入細致的考量之上。
正是憑借著這種未雨綢繆的周全思考以及充足完備的戰前準備工作,王翦成功地掌控了戰爭的主動權,從而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王賁攻打魏國之際,則巧妙地構思並實施了水攻之策。他精心設計,精準計算,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投入換來了最為輝煌耀眼的戰果。
這場戰役不僅展現了王賁卓越的軍事智慧與謀略才華,同時也證明了其在戰略製定方麵的高瞻遠矚和獨具慧眼。
至於王離戍守北方抵禦匈奴之時,可以想見他必然同樣有著針對當時局勢發展變化的長遠規劃。
或許他會仔細研究敵我雙方力量對比、地形地貌特征等諸多因素,並據此構建起堅固嚴密的長城等一係列防禦工事體係。
如此一來,既能有效地阻擋匈奴鐵騎南下侵擾,又可逐步實現長治久安的戰略目標。
此外,執行紀律嚴格亦是秦軍一貫以來的優良傳統,並且在王家三代將領所統率的軍隊之中得到了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
一支軍紀嚴明的隊伍,就如同一個緊密有序運轉的精密機器一般,無論麵臨怎樣艱難困苦的任務環境——不論是長途跋涉急速行軍去突襲敵軍後方,還是在漫長歲月裏與敵人展開艱苦卓絕的對峙消耗戰——都能夠始終保持高度統一協調的行動節奏和井然不紊的良好秩序。
因為唯有這樣令行禁止、如臂指使般高效運作的軍隊,才有可能在血雨腥風的戰場上爆發出無堅不摧的強大戰鬥力,從而克敵製勝,屢建奇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同點, 王翦沉穩持重,作戰講究穩紮穩打,不急於求成。在與楚軍對峙時,他讓士兵養精蓄銳,以逸待勞。
等到楚軍糧草短缺、軍心不穩時才發動總攻,體現出老成持重的軍事風格,注重以實力碾壓對手,盡量減少自身損耗。
王賁迅猛果決,繼承了家族軍事才能,作戰風格更為迅猛。攻打魏國時,迅速采取水攻,不給對手喘息機會;
進攻齊國,更是勢如破竹,快速直搗黃龍,展現出果敢的決策力和強大的執行力,善於抓住戰機,速戰速決。
王離剛猛有餘,靈活不足,王離身處秦朝末年複雜局勢,麵對農民起義軍,更多憑借秦朝軍隊的傳統優勢進行正麵作戰。
巨鹿之戰中,麵對項羽破釜沉舟的奇襲戰術,未能及時有效應對,反映出他在軍事指揮上不夠靈活多變,難以適應複雜多變的戰場形勢。
盡管這三代人的軍事風格存在差異,但他們無一不是憑借著自身卓越的軍事才能,在秦國乃至秦朝)漫長的軍事發展曆程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們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永遠閃耀在中國古代軍事史的長河之中。】
大秦
嬴政此時已然能夠泰然自若地直麵大秦二世而亡這個事實。在目睹王家祖孫三代人各異的表現之後,他心中已然有了周詳的盤算和部署。
一側的王翦老將軍,目光緊緊鎖定著自己孫子的一舉一動,隻見那年輕人稍顯稚嫩與冒失,他不禁緊皺起眉頭來,暗自思忖:“這孩子莫不是書讀得不夠多、不夠精?如此表現怎能堪當大任啊!”
二十歲的王賁筆直地站立於其父親王離身後,卻不知為何感到脊背發涼,陣陣寒意襲來,仿佛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正逐漸籠罩著他。當他小心翼翼地轉過頭,望向祖父那張嚴肅的麵龐時,那種不安的感覺瞬間攀升到了頂點。
正在此時,嬴政深思熟慮後,終於開口:“王老將軍,朕決定將所有武將子弟全部送入鹹陽學宮,由您親自前往講學授課。”
嗯?嬴政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然而,話剛說完,他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個念頭——那位被稱為兵仙的韓信。
此時的韓信,年僅十五歲,卻已顯露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天賦。
嬴政雙眼微眯,又道:“王翦,不妨讓那韓信也一同進入鹹陽學宮。待武安君歸來,想必也會前往那裏講學授業。如此,學宮中必是人才輩出,定能培育出更多國家棟梁。”
要知道,王翦雖年事已高,但自從食用了果園中的仙果之後,身體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和調養。
然而,即便如此,他畢竟年歲漸長,實在難以承受過多的繁瑣事務和勞累奔波。因此,讓他前往學宮授課,悉心教導出一批卓越出眾的大秦將領,無疑是最為恰當不過的選擇。
倘若教學質量一時之間無法提升至理想高度,那麽就以數量取勝,相信眾多學子之中,總歸會湧現出一名驚世駭俗的軍事奇才。
喜歡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請大家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