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狄仁傑二)
字數:5742 加入書籤
金榜如同一幅長長的畫卷,一頁頁地翻過,上麵詳細記載著狄仁傑波瀾壯闊的一生。
這不僅讓那些對狄仁傑知之甚少的人們有機會深入了解這位傳奇人物,更是仿佛將那段塵封已久的曆史重新展現在世人麵前。
緊接著,金榜之上突然放出了一段引人入勝的視頻。
畫麵中,一群人圍坐在一起,正熱烈地討論著一個饒有趣味的話題:“你們說說,那宋朝的包拯包青天和唐朝的狄仁傑,到底誰更為厲害一些呢?”
話音未落,其中一人便迫不及待地率先發問,瞬間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大家紛紛側耳傾聽起來。
短暫的沉默過後,隻見一位麵容白淨、氣質儒雅的書生,緩緩開口說道:
“依在下愚見,此二者實乃截然不同類型之臣子。先說這狄仁傑,堪稱治國理政之良才啊!
想當年,唐朝政局錯綜複雜,風雲變幻莫測,但他卻能以其超凡脫俗的智慧和深謀遠慮的策略,忠心耿耿地輔佐武則天,力保朝政安穩如山。
無論是宮廷內部的明爭暗鬥,還是朝外各方勢力的勾心鬥角,狄仁傑皆能沉著應對,巧妙周旋其間。
他就如同定海神針一般,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正因如此,朝堂上下對他無不尊崇敬仰有加。
而他也總能於波譎雲詭、危機四伏的政治鬥爭之中一次次化險為夷,最終為大唐的繁榮昌盛立下赫赫功勳,可謂居功至偉!”
就在此時,隻見坐在他身邊的中年人文人接過話語說道:
“且不說狄仁傑這個人物功績斐然,那位被世人傳頌千古的包拯,也是絲毫不遜色的!他可是法律最為堅定的守護者。
遙想當年,在那個貪官汙吏肆意橫行霸道、魚肉百姓的黑暗世道裏,包拯始終保持著剛正不阿的品性,他的眼中簡直容不下哪怕半粒沙子。
不管麵對的案件有多麽撲朔迷離、錯綜複雜,也不論那些權貴們如何施加壓力、百般阻撓,包拯都能夠憑借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智慧明察秋毫。
最終將隱藏在重重迷霧背後的真相徹底揭露出來,還廣大無辜百姓一個公正合理的結果。”
聽到這裏,人群中的一位身著青色衣衫的文人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然後緩緩地開口做出了一番總結性的發言:
“諸位所言極是。依我之見,狄仁傑與包拯雖然同屬青史留名的賢臣良吏,但實際上二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有所差異,而且他們所承擔的職責側重點也各不相同。
狄仁傑更多的是參與到國家政策法令的製定以及推行當中;而包拯大人則側重於對既有法令法規的嚴格執行和堅決維護。
因此,要將這兩位曆史人物放在一起進行直接比較,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畢竟,他們所發揮作用的領域和範圍不盡相同。”
這位青衣文人的話音剛落,周圍的人們便紛紛交頭接耳起來,經過短暫的議論之後,大家不約而同地點頭表示認同。
的確如此,狄仁傑和包拯這兩位名臣賢相盡管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肩負的使命各有側重,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都是漫長曆史長河之中璀璨耀眼的星辰。
他們分別以自身獨具特色的方式,譜寫了一段又一段令人拍案叫絕的傳奇篇章,並深深地銘刻在了後人的心間,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敬仰和讚頌的對象。
貞觀年間
太極殿
李世民端坐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中,神情凝重。他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時光的迷霧。此時,狄仁傑為武則天做事的種種情形浮現在他的腦海。
李世民何等聰慧,狄仁傑的真實目的又怎能逃過他的洞察。狄仁傑在武則天朝堂上鞠躬盡瘁,看似一心輔佐,實則有著更深的考量。
李世民明白,狄仁傑是擔心李唐皇室與武氏之間因權力更迭而引發動蕩,危及大唐的安穩。
在這風雲變幻的局勢下,皇帝的迭代猶如洶湧的暗流,隨時可能衝垮大唐這座宏偉的大廈。
李世民的眉頭緊鎖,心中泛起波瀾。他深知狄仁傑的忠誠並非背叛李唐,而是從大局出發,希望以一種相對平穩的方式過渡權力,避免血腥紛爭。
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的畫卷,若處理不當,朝堂之上將陷入無盡的混亂,百姓也將生靈塗炭。
李世民長歎一聲,深知王朝的延續不僅在於武力與權勢,更在於人心的安穩。
狄仁傑看似為武則天效力,實則是在守護大唐的根基,這背後的良苦用心,李世民已然領會。
“有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實乃朕之幸事!此乃我大唐之福澤,更是我大唐無上之大幸啊!”李世民麵色動容,語氣喃喃地感慨道。他那飽含深情與欣慰的目光緩緩掃過眼前的淩煙閣眾人。
淩煙閣內,眾臣皆微微頷首,臉上露出認同之色。他們深知,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群忠義之士,大唐方能如此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而此時,站在一旁的閻立本心緒卻顯得有些複雜。他望著金榜上剛剛播放完畢的那段視頻,心中不禁暗自感歎:自己這位未來的弟子,其能耐當真不容小覷啊!能得如此人才輔佐,實乃大唐之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這時,金榜忽然間沉寂了下去,仿佛完成了它此番展示的使命一般。然而,這短暫的平靜並未持續太久。
隻見蕭幼林稍稍思索片刻之後,輕輕揮了揮手。刹那間,一幅新的畫麵出現在了金榜之上——竟是那部膾炙人口的電視劇《神探狄仁傑》。
“既然如此,便將這部劇呈現於諸位麵前吧。權當是給予曆朝曆代的一份小小福利罷了。”蕭幼林微笑著說道。隨著劇情的展開,在場之人無不被深深吸引,沉浸其中。
——————————
永徽元年
二十歲的狄仁傑站在門口,微微皺著眉頭,手輕輕揉著太陽穴,顯露出一絲頭疼的模樣。他才剛剛踏入仕途,沒想到自己竟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每日,前來拜訪他的人絡繹不絕。有身著華服的官員,帶著客套的笑容,言辭間滿是對這位初出茅廬卻已在金榜上聲名遠揚的年輕人的誇讚與拉攏;也有一些文人墨客,懷揣著結交之心,渴望與狄仁傑探討學識見解,共話抱負。
而讓狄仁傑更為感動的,是那些悄悄來送東西的百姓。
他們或提著自家栽種的新鮮蔬果,或拿著親手製作的簡單物件,在官舍外東張西望,確定無人注意後,才小心翼翼地放下東西,匆匆離去。
望著那些質樸的禮物,狄仁傑心中五味雜陳。這些百姓的心意雖輕,卻重如泰山,讓他深感責任重大。
他深知,自己身負百姓的期望,也麵臨著官場的複雜。頭疼之餘,他暗暗握緊拳頭,眼神逐漸堅定起來。
“狄郎君,陛下有請”
剛剛完成登基大典、正式坐上皇位的李治,此刻終於得以稍作歇息。
在處理完一係列繁瑣事務之後,他才有閑暇去關注那金榜盤點之事。
當目光落在狄仁傑這個名字之上時,李治心中不禁湧起一陣難以言喻的喜悅之情。
因為此時此刻,他正迫切地需要像狄仁傑這樣既有出眾才能,其家族背景又並非來自那些龐大世家的人才。
沒過多久,狄仁傑就在宮人的引領下來到了皇宮之中。
站在這位年輕的皇帝麵前,狄仁傑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舉止間透露出明顯的局促與不安。畢竟麵對至高無上的皇權,任何人都難免心生敬畏之感。
李治敏銳地察覺到了狄仁傑的緊張情緒,他微微一笑,用溫和而略帶調侃的語氣說道:“難道朕看起來如此可怕不成?”
聽到皇帝這番話,狄仁傑連忙躬身施禮,恭恭敬敬地回答道:“陛下誤會了,實在是您的天威浩蕩,令微臣不敢輕易直視龍顏啊!”
對於狄仁傑的回應,李治感到十分滿意。隻見他緩緩伸出手來,輕輕拍了拍狄仁傑的肩膀,並以一種輕鬆詼諧的語調繼續問道:
“朕的未來狄國老,不必如此拘謹,放鬆些便是。對了,狄愛卿,不知你是否通曉醫術呢?朕可是想到了金榜裏麵的一些有趣情節哦。”
說罷,李治臉上浮現出一抹神秘的笑容,似乎在期待著狄仁傑給出一個令人驚喜的答案。
狄仁傑聽到這話後,腳下的步伐突然變得不穩起來,身體微微搖晃了一下,仿佛一陣輕風就能將他吹倒似的。
他那原本堅毅而沉穩的麵龐此刻也流露出些許無奈之色,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
要知道,自從這件事情發生以來,他在家中已經不知被狄家族人們詢問過多少回了。每一次麵對那些充滿好奇和期待的目光,狄仁傑心中都不禁感到一絲鬱悶。
更讓他哭笑不得的是,就連他的爹娘竟然也受到影響,為了符合金榜電視劇裏麵對他醫術高超這一人設的想象,都打算去尋找一位神醫來教導他。
想到這裏,狄仁傑忍不住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然後一臉無語地對著麵前的皇帝說道:“陛下啊,微臣確實略通一些醫術,但遠遠不及那金榜劇中所描述得那般神奇啊!”
李治聽聞狄仁傑的這一番話後,不禁哈哈大笑起來。笑聲爽朗,帶著身為帝王的幾分肆意。
他伸出手,重重地拍著狄仁傑的肩膀,眼神中雖有笑意,卻也隱隱透著一絲同情。
狄仁傑微微躬身站在一旁,抬眼望著眼前年輕的皇帝。李治身著明黃龍袍,身姿挺拔,眉眼間帶著上位者的威嚴與自信。可狄仁傑望著望著,神情漸漸有些恍惚。
在這一刻,陽光映照下李治的麵容,與記憶中那位故去陛下的影像悄然重疊。
回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狄仁傑仿佛又看到了故去陛下在朝堂上指點江山的模樣,那時君臣一心,為了大唐的昌盛而努力。
如今舊人已逝,新人在位。狄仁傑微微斂神,心中感慨萬千。
他深知,無論眼前的陛下是新是舊,自己的責任從未改變,依舊要為這大唐江山,為天下百姓,盡忠職守。
想到此,狄仁傑再次躬身行禮,眼神堅定,仿佛將心中的這份信念也一同深埋。
喜歡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請大家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