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明朝,朱載堉

字數:7077   加入書籤

A+A-


    第四十章:明朝,朱載堉
    國靈空間
    蕭幼林負手而立,她神色淡然地望著那扇通往小世界的門戶。各朝各代的人,無論是身著華麗袍服的皇室成員,還是素衣麻衫的尋常百姓,都井然有序地踏入其中,身影逐漸消失在光芒之中。
    她微微眯起雙眼,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似是感慨這無數人物匯聚於此刻的奇異場景,又似是對那未知小世界中即將發生之事有所期待。
    待所有人都進入後,蕭幼林收回目光,不再關注那扇門戶。她抬起手,寬大的衣袖輕輕飄動,仿佛攜帶著歲月的痕跡。
    隻見她輕輕一揮,光芒自指尖綻放,如同星辰灑落,在空中漸漸凝聚成今天的盤點。
    有些賊心不死想要掀起風波的人本想從那個小世界那裏學東西的準備造反的,在看見金榜將那方世界關閉時全都死了心。這真是一點機會都不給啊。
    “明朝皇帝,有的癡迷於木工,將那宮殿營造之術玩得爐火純青,不理朝堂卻在木工坊自得其樂;
    有的醉心於軍事,禦駕親征在沙場上縱橫馳騁,仿佛那才是他真正的舞台。這皇帝都如此不拘一格,宗室子弟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些宗室子弟鍾情於文學藝術,整日吟詩作畫,與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其作品在當時的文壇畫界竟也能占據一席之地。
    他們於亭台樓閣間,揮毫潑墨,留下一篇篇佳作,一幅幅妙畫。有的深入鑽研醫術,苦心研讀醫書,懸壺濟世。而其中代表就是明朝的周王朱橚,他們在民間為百姓治病療傷,贏得了一片讚譽。
    明朝的這些宗室子弟,在副業的道路上各展神通,仿佛為那個看似嚴肅刻板的朝代,添上了一抹別樣的、鮮活的色彩,讓人不禁感歎其豐富多彩。”
    金榜的語氣中似乎夾雜著些許驚訝和戲謔,讓人不禁對金榜接下來要說的話充滿好奇。然而,就在這一瞬間,金榜的語調突然一轉,變得異常嚴肅正經起來。
    “今天我們要盤點的人物,乃是明朝時期的一位宗室子弟,他的名字叫做朱載堉。”金榜的聲音在空氣中回蕩,仿佛帶著一種莊重的儀式感。
    “這位朱載堉,可不是一般的人物。”金榜繼續說道,語氣中透露出對朱載堉的欽佩之情,“他在古典音律方麵有著卓越的貢獻,堪稱是一位音樂大家。”然後金榜就將他的生平展現在了天際。
    【朱載堉1536 年—1611 年),字伯勤,號句曲山人,是明代著名的律學家、曆學家和音樂家。他出身顯赫,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鄭藩王朱佑烷之子。
    朱載堉自幼便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和勤奮好學的精神。他對天文、算術等領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並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和才華。
    盡管他身為王室子弟,生活優渥,但他並未因此而貪圖榮華富貴,而是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學術研究之中。
    然而,命運卻對朱載堉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由於其父牽涉宮廷紛爭,朱載堉在 15 歲時不得不離開王府,開始了他漫長而孤獨的宮外生活。在宮外,他獨自築起一間土室,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一住就是 19 年。
    在這漫長的 19 年裏,朱載堉並沒有被困境打倒,反而更加刻苦地學習和研究。他深入鑽研古代典籍,廣泛涉獵各種知識領域,不斷積累和沉澱自己的學識。
    這段艱苦的經曆不僅鍛煉了他的意誌,更為他日後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朱載堉在音樂領域的貢獻堪稱卓越。他通過長時間的精密計算和反複實驗,成功地創造出了“新法密率”,這一成就將計量學、旋宮法、生律法以及正律器等多個方麵融為一體,實現了十二平均律理論的完美構建。
    十二平均律理論一直以來都是音樂界的一個難題,困擾了人們數千年之久。然而,朱載堉憑借著他的智慧和毅力,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題,為世界音樂理論的發展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由於他的這一貢獻,朱載堉被譽為“鋼琴理論的鼻祖”,他的理論被廣泛應用於樂器製造等領域,對後世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除了在音樂領域的傑出貢獻外,朱載堉在曆法方麵也有著非凡的建樹。他深入研究傳統曆法,並著有《律曆融通》《聖壽萬年曆》等多部曆法書籍。
    在這些著作中,他對舊曆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了修正,提出了許多精確的天文數據和創新的曆法理念。
    朱載堉的研究成果猶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為後世曆法的修訂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成為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他的貢獻不僅僅局限於中國,更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讚譽,推動了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曆法學的蓬勃發展。
    在數學的廣袤天地中,朱載堉猶如一位勇敢的探險家,對一係列數學難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在開方運算方麵展現出了獨特的見解,其計算方法猶如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當時數學研究的新境界,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為明代數學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不僅如此,朱載堉還是一位多產的學者,他的著作如同一座座知識的寶庫,涵蓋了音樂、天文、曆法、數學、舞蹈等多個學科領域。其中,《嘉量算經》《律呂精義》《律學新說》等著作更是他學術成就的傑出代表。
    這些著作不僅展示了他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學術造詣,更反映了當時中國科學文化的繁榮昌盛,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麵前。
    可以說朱載堉以其卓越才華和刻苦鑽研精神,為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也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大明
    洪武年間
    今日的大殿氣氛異常凝重,仿佛被一股無形的重壓籠罩著,讓人感到窒息。整個空間都彌漫著一片死寂,沒有絲毫的聲響,隻有那沉默如厚重烏雲般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頭頂,令人喘不過氣來。
    年幼的朱棣靜靜地站在一旁,他的身體微微顫抖著,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他的眼睛偷偷地抬起,望向坐在高位上的父親。隻見父親眉頭緊鎖,那兩道濃眉就像兩座小山一樣,緊緊地壓在他的眼睛上方。父親的目光深邃而凝重,仿佛能夠穿透人的靈魂,讓人不敢與之對視。
    朱棣的心中充滿了忐忑和不安,他感覺自己的心髒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揪住,無法掙脫。他想起了之前自己犯錯時,父親那怒不可遏的樣子,以及父親用鞋底抽打他時的火辣辣的疼痛。那嚴厲的眼神和無情的打罵,至今仍曆曆在目,讓他心有餘悸。
    朱元璋身著明黃色的龍袍,端坐在龍椅之上,他的手中握著象征權力的大圭。他的目光落在金榜上,那個“朱載堉”的名字格外醒目。朱元璋的眉頭緊緊地皺起,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表情。
    他緩緩地站起身來,高大的身影在大殿中顯得格外威嚴。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和思索,嘴裏喃喃自語道:“我老朱家,先是出了個在醫學領域名震天下的,如今又冒出個音樂大家?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陽光透過殿內的窗欞,灑在他身上,映出他複雜的神情。想起朱家子孫們在各自領域開枝散葉,心中不禁五味雜陳。
    朱元璋心中暗自思忖,本以為他朱家的後人們都會在朝堂之上大顯身手,沿著他精心鋪設的道路,將大明江山穩穩當當地傳承下去。然而,事與願違,現實卻給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不僅皇帝抽象,他朱家的王爺們也同樣如此抽象,實在是讓人難以捉摸。想到這裏,朱元璋不禁微微歎息一聲,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沮喪。
    不過,他很快就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甚至還能夠自我安慰道:“至少我朱家的子孫們還是全麵發展的嘛,比起其他人來說,已經算是很不錯的了。”
    然而,當他仔細觀察這些子孫們的成就時,卻發現他們並非都像他所期望的那樣,一心撲在政治權謀之上。
    相反,這些子孫們憑借著自身的天賦和才華,在醫學、音樂等領域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開辟出了一片別樣的天地。
    “唉,這樣也不錯了”
    朱元璋嘴角微揚,露出一抹若有似無的自嘲笑容,他的頭部卻輕輕地搖晃著,仿佛在思考著什麽。也許,這並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他暗自思忖道。
    家族的榮耀,又怎能僅僅局限於朝堂之上呢?他的子孫們若能在各個領域中嶄露頭角、大放異彩,那何嚐不是老朱家的福分呢?如今的他,早已曆經無數風雨洗禮,世間已無多少事物能夠撼動他的心境。
    朱元璋的目光緩緩轉向一旁的小朱棣,眼神略帶一絲戲謔,直勾勾地盯著他,讓小朱棣頓感渾身不自在,如芒在背。
    “老四啊,”朱元璋突然開口,聲音低沉而又帶著些許威嚴,“待會兒你隨咱一同寫份東西給後麵的皇帝。”
    朱元璋頓了頓,繼續說道,“告訴他們,咱家的宗室子弟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
    說到這裏,朱元璋稍稍提高了音量,“但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無論選擇何種道路,都必須有所成就。若做不出成績來,那就老老實實地給皇帝效力,不得有絲毫懈怠。”
    大明朝堂之上,氣氛壓抑得有些詭異。皇帝們麵色凝重地展開那道禦令,僅僅掃了一眼,原本還算鎮定的表情瞬間凝滯。
    禦令上赫然是太祖爺朱元璋的口吻,言辭之中滿是對諸王的訓誡與要求,要他們恪守職責,為國效力,不可懈怠。
    皇帝心中暗自叫苦,忍不住腹誹:太祖爺您可是出了名的“卷王”,那精力與抱負非凡人能及,可如今這些朱家王爺們,哪還有當年的風範。
    他抬眼望去,那些朱家王爺們聽到禦令,亦是一臉的不自在。有的微微皺眉,似在苦惱這突然的命令該如何應對;有的則一臉茫然,顯然還沒從震驚中回過神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曾經威風凜凜的朱家王爺們,如今養尊處優慣了,早已沒了先輩們開疆拓土的雄心壯誌。在他們看來,每日飲酒作樂,享受榮華才是生活。這禦令的到來,無疑打破了他們安逸的美夢。
    皇帝看著這群王爺,心中滿是無奈。他深知,太祖爺的意願是好的,希望朱家江山永固,可現實卻是這些王爺們早已沒了進取之心。
    這道禦令,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他實在不敢抱太大希望,隻是在心底暗暗歎息,這江山之路,怕是愈發艱難了。
    崇禎年間
    朱由檢端坐在乾清宮的龍椅上,手中緊握著那道禦令,眼裏泛著熠熠精光。陽光透過窗欞灑在他身上,卻驅散不了他心底長久以來對宗室問題的陰霾。
    此時的大明王朝,宗室龐大,消耗了巨額的財政開支,成為國家沉重的負擔,朱由檢一直苦尋削減宗室勢力的契機而不得。如今太祖爺和成祖爺這道禦令宛如天賜良機,令他心中暗喜。
    他緩緩起身,在殿中踱步,思緒飛轉。想象著如何借著這祖宗禦令,名正言順地對宗室進行整頓。
    削減他們奢靡的用度,收回一些不合理的特權,將節省下來的財力物力投入到搖搖欲墜的江山社稷之中。
    朱由檢深知,這一舉動定會引發宗室的強烈反對,甚至可能掀起不小的波瀾。但他已決心已定,眼神中透著堅毅與果決。
    朱由檢深知這道禦令的重要性,他堅信隻要運用得當,就能夠在不引起軒然大波的情況下,逐漸削弱宗室的勢力。
    這不僅可以為大明王朝減輕沉重的負擔,還能為國家的未來帶來一線生機。
    經過深思熟慮,朱由檢決定將自己的心腹大臣召集到跟前,輕聲細語地交代著接下來的計劃。他的話語雖然輕柔,但其中蘊含的決心和策略卻讓人不敢小覷。
    這場圍繞著宗室變革的風暴,正像一場被嚴密控製的颶風,雖然尚未爆發,但已在暗中悄然醞釀。
    朱由檢和他的大臣們都清楚,這是一場艱難的變革,需要極度的謹慎和策略。
    然而,對於那些堅持“祖宗之法不可變”的人,朱由檢毫不畏懼。畢竟,這道禦令可是大明開國的太祖爺傳下來的,誰敢不服?
    若是有哪個王爺膽敢質疑,朱由檢完全可以讓他去和朱元璋當麵對質,看看太祖爺會不會狠狠地責罵他一頓。
    ————————————
    題外話:
    別說朱元璋的人設崩了,其實朱元璋這個人的思維是很靈活的,在麵對大明的各方問題時,他是完全可以推翻自己的決策的。而前麵盤點過明朝後期已經發不起藩王的俸祿了,這個事情朱元璋沒忘記的。
    盤點周王朱橚時,朱元璋其實就已經有了一個關於藩王的決策,在金榜盤點朱載堉的成就之後,朱元璋這才決定下來的:朱家王爺不能再把自己當成種豬,就算才能平庸,那也別給朱家皇室丟人。這是最低要求了。
    朱元璋:這麽做之後,咱應該可以去漢高祖麵前走兩圈吧。撐下巴沉思狀ing)
    喜歡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請大家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