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各處尋匠,暗籌軍備
字數:3013 加入書籤
京城的深秋,寒風裹挾著沙塵撲麵而來,將皇城根下的青石板路蒙上一層灰黃。
孫攸身著一襲藏青色長褂,頭戴灰布方巾,混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目光警惕地掃視著街邊張貼的匠戶輪班告示。
此次奉郭險峰之命,他要在京城尋找歇班期的鐵匠、弓匠、甲匠和火藥匠,每一個都關乎著郭府複仇大計的成敗。
匠籍製度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將全國工匠牢牢束縛。這些工匠每三年必須服役三個月,編入 “鐵匠班”“軍器匠班” 等,在兵仗局、軍器局等官府作坊裏,為朝廷打造兵器甲胄。
平日裏雖能自行營生,卻終生不得脫籍,子孫後代也隻能承襲匠業。私自製造軍器更是觸犯大忌,一旦被發現,便是殺頭之罪。
孫攸混進一處匠戶聚居的街巷,隻見低矮的房屋鱗次櫛比,空氣中彌漫著鐵鏽與煙火的氣息。他打聽到有個叫張鐵成的鐵匠,剛從工部作坊歇班回家,手藝精湛,尤其擅長打造精鋼刀劍。
敲開張鐵匠家的木門,屋內爐火正旺,牆上掛著幾把未完工的刀具,刃口泛著寒光。
“張師傅,久仰大名。” 孫攸抱拳行禮,壓低聲音道,“我家主人惜才,聽聞您手藝超群,願出重金請您幫忙打造些物件。”
張鐵匠警惕地打量著他:“打造什麽?官府嚴禁私造軍器,你莫要連累我!”
孫攸從懷中掏出一錠十兩銀子,放在桌上:“實不相瞞,是為了防身用的短刀。您放心,絕不會給您惹來麻煩。若您願意,日後還有更多重謝。”
張鐵匠盯著銀子,喉結動了動。匠戶平日裏收入微薄,服役時更是辛苦,這一錠銀子對他來說極具誘惑。猶豫片刻後,他終於點頭:“好吧,但隻能打造短刀,且數量不能多。”
搞定鐵匠後,孫攸又馬不停蹄地尋找弓匠。在城郊一處竹林旁,他找到了老弓匠李長弓。李長弓白發蒼蒼,卻眼神矍鑠,正在製作一張角弓。
“李師傅,我家主人想定製一批強弩,不知您可否願意?” 孫攸開門見山。
李長弓猛地抬頭:“強弩?那可是軍器!你莫不是要害我!”
孫攸趕忙解釋:“李師傅,我們隻是用於護院,絕無他意。而且,我們願出三倍的價錢,還能保您家人平安。” 說著,他又掏出一張百兩銀票。
李長弓看著銀票,臉上露出複雜的神色。匠籍製度下,匠戶們生活困苦,為了家人能過上好日子,他最終咬牙答應:“隻此一次,下不為例。”
然而,尋找火藥匠的過程卻異常艱難。火藥製作關乎朝廷安危,管控極嚴,稍有不慎便是滅頂之災。孫攸四處打聽,終於從一個線人那裏得知,有個叫趙火的火藥匠,因在官府作坊犯錯,被逐出京城,流放千裏,如今隱居在某處鄉下的破廟裏。
找到破廟時,趙火正蜷縮在角落,身上散發著刺鼻的硫磺味。孫攸說明來意後,趙火驚恐地連連搖頭:“不行不行!私製火藥是死罪,我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不能再冒險了。”
孫攸沉聲道:“趙師傅,我家主人能保你周全,還能給你家人安排好去處。隻要你肯幫忙,這輩子衣食無憂。” 他又拿出一疊銀票,“這是定金,事成之後,還有重謝。”
趙火盯著銀票,眼中閃過一絲掙紮,最終還是接過了錢:“我…… 我試試吧。但醜話說在前頭,出了事,我可不會認。”
解決了京城的工匠,孫攸又將目光投向各地。他深知,衛所匠戶作坊技術落後,難以滿足需求,而邊鎮軍器局因邊防壓力,製造水平較高,尤其是遼東。於是,他派親信前往遼東,暗中聯絡當地匠人。在遼東,匠人們雖身處邊鎮,卻同樣受匠籍製度的束縛。
同時,他們還在河北暗中招募匠人,打造刀劍鎧甲。
這些行動都必須隱秘進行,一旦被官府察覺,便是謀逆大罪。
孫攸每日提心吊膽,不斷安排人手打探消息,確保行動不被發現。他知道,每一個匠人的加入,都意味著郭府離成功更近一步,但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隨著工匠們陸續到位,孫攸在全國各地,找尋隱秘之處設立了一些作坊。
鐵匠們揮汗如雨,打造著鋒利的刀劍;弓匠精心製作強弩;甲匠裁剪皮革、鍛造鐵片,製作堅固的鎧甲;火藥匠則在嚴密的防護下,小心翼翼地配製火藥。
然而,好景不長。一天夜裏,某個作坊,正當匠人們忙碌時,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孫攸心頭一緊,趕緊讓人熄滅燈火,隱藏起來。原來是官府的巡邏隊接到舉報,前來搜查。
“裏麵的人聽著,有人舉報此處私造軍器,速速出來接受檢查!” 為首的百戶大聲喊道。
孫攸強作鎮定,走出作坊:“官爺,誤會了。我們隻是一群普通的手藝人,在此打造些農具。”
百戶狐疑地掃視四周:“農具?我看未必。給我搜!”
士兵們衝進作坊,翻箱倒櫃。孫攸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暗中示意手下準備反抗。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名士兵突然喊道:“百戶大人,確實隻有農具,沒有軍器。”
原來,孫攸早有準備,將打造好的兵器鎧甲都藏在了隱秘的地窖裏,表麵隻擺放農具。百戶又搜查了一番,沒發現可疑之處,隻好帶人離開。
孫攸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知道這次隻是僥幸。但為了郭府的大業,他別無選擇,隻能繼續在這條危險的道路上走下去,與時間賽跑,與朝廷的禁令對抗,等待著郭險峰傷愈歸來,一舉實現計劃。
喜歡驚濤駭浪過險峰請大家收藏:()驚濤駭浪過險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