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進化生命體

字數:4854   加入書籤

A+A-


    鍾元打斷影說道:“影女士,你們終於成功了,那我們的潛意識能量的激發不就可以進行了嗎?”
    影解釋道:“不行,潛意識能量的激發跟意識流的注入是兩個不同的程序,
    我們隻是成功把意識流注入到猿猴腦部,但是經過很長時間,我們都沒有找到,
    合適的猿猴生命體來匹配承載方和四大護衛的意識流,更別說激發他們的意識能量了。”
    阿塔拉:“那怎麽辦呢?”
    影說道:“進化生命體。穀、魁和涅他們進一步研究發現,必須將猿猴生命體進行進化升華。”
    鍾元納悶問道:“進化生命體?這又是什麽東西?”
    影說道:“這個應該比較好理解吧,這就是你們人類所說的進化論思想。
    你們人類在研究人類文明起源的過程中,涉及到考古學、遺傳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
    考古學通過對古人類遺址、文物等的發掘和研究,提供了關於人類古代生活和文明發展的實物證據。
    遺傳學則從基因的角度分析人類的起源和遷徙等問題,為人類文明起源提供了分子生物學層麵的證據。
    文化學研究人類的文化現象,包括語言、宗教、藝術等,從文化傳承和發展的角度解釋人類文明起源。
    例如,考古學家發現的古代文物可以為文化學家提供研究古代文化的實物資料,
    文化學家對古代文化的解讀又可以為考古學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遺傳學家的研究成果可以幫助考古學家確定古代人類的遷徙路線和種群關係,
    考古學家的發現也可以為遺傳學家提供更多的樣本用於基因分析。
    進化論主要從人類的生物進化角度來解釋人類文明起源,
    而文化、環境因素理論則側重於文化發展和環境影響。
    人類的生物進化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如人類大腦的進化使得人類具有了更高的智力,
    從而能夠創造和傳承文化。
    而文化的發展又反過來影響人類的進化,比如農業文化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飲食結構,
    可能對人類的生理特征產生影響。
    環境因素在人類進化和文化發展中都起著重要作用,適宜的環境有利於人類的生存和繁衍,
    也為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鍾元疑惑問道:“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的化石研究顯示,我們人類的形象特征很像猿猴,
    這是不是說我們人類就是從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進化而來的呢?”
    影說道:“山頂洞人的化石具有一些獨特的特征,你們科學家們通過對這些化石的研究,
    推測不同地區的古人類可能有各自的進化路徑,
    不能完全說你們人類就是從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進化而來。
    與基因證據相符的是,古人類學家在非洲發現了一些具有部分現代人特征的古人類遺骸,
    比如在埃塞俄比亞的赫托遺址和奧莫基比什遺址中曾發現距今15萬~20萬年的遺骸,
    它們可能就是現代人的祖先。
    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又發現可能存在不同地區人類的基因交流等現象。
    這就像一場解謎遊戲,每一個考古發現都是一塊拚圖,我們還在努力拚湊出人類文明起源的完整畫麵。”
    鍾元感歎道:“原來這些考古發現背後有著這麽曲折的研究曆程,
    那現在距離拚湊出完整畫麵還有多遠呢?”
    影說:“對於你們人類來說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可以拚湊出來,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很簡單,
    因為你們人類進化的進程,都有我們圓宇宙和三體宇宙的高層參與,就是為了找到更合適的生命體。
    穀、魁和涅經過研究發現,必須打破猿猴生命體的內部結構體征,從人體基因結構方麵重新組合,
    讓每個生命體具有自己獨特的遺傳和傳承,這樣的話,他的意識流才會一直延續下去,
    隻要不間斷就會找到適合的生命體承載方和四大護衛的意識流。”
    伊西斯問道:“那我們人類到底是從哪裏進化而來的呢?”
    影接著說道:“現今,科學界普遍接納的理論是人類祖先大多源於非洲,
    但同時,隨著更多證據出現,針對非洲大陸的人類如何獲得了高度的基因多樣性,
    仍存在著激烈的討論。
    現代人起源於非洲東部和南部的一個有力證據是基因數據的分析結果。
    基因分析的目的在於判斷已有的數據更符合多地區起源模型還是簡單的非洲起源模型。
    很快,你們科學家就確定後者能更好地解釋現有的基因數據。
    但在上世紀90年代,研究者從一些現代非洲人體內發現了一些特殊的等位基因。
    他們發現,這些等位基因上的許多突變,都與其他現代人的等位基因相關。
    這些相關基因的廣泛存在說明,這些等位基因應當存在了很長時間20萬或30萬年以上)。
    也就是說,這些“古老的”基因應該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部分基因學家認為,這些等位基因的存在反映出,
    原始的非洲人與演化後的非洲人之間曾發生過基因交流。
    那麽,現代人的這些等位基因是如何產生的?它們的存在又能說明什麽呢?
    在過去20年間,生物學家建立了更加複雜的模型,以模擬人類基因組的變化過程。
    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同,無論原始人類的人口規模如何變化,
    相比起簡單版本的非洲起源說,基因交流曾經重複發生的理論能更好地解釋現代人的基因多樣性。
    但問題在於,這些模型十分複雜且很難給出具體的演化過程。
    如何從無數的情景模擬中選出能夠代表過去30萬年甚至100萬年間人口結構的模型?
    此時,考古學、古人類學、地質學、古生態學和古氣候學的數據就顯得尤為重要。
    綜合考慮各學科數據能夠縮減選擇範圍,幫助我們找出最可能的情景。
    根據我們對人類曆史上種群動態的了解,目前認為最接近真實情況的情景應該是,
    結構化的人類種群中逐漸演化出現了現代特征。在這個結構化種群的模型中,
    人類基因的多樣性從人類祖先直接遺傳而來。
    目前最可能的一種推測是,過去存在大量的文明和人類種群,人類的不同種觸或交流,
    但隨著環境變化和種群隔離的周期性發生,每一個種群又具有其獨特的基因、形態和文明特征。”
    鍾元及其同伴們在聽到影對於人類文明起源的新解釋後,內心有著複雜的感受。
    對於他們來說,以往可能隻接觸過一些常見的人類文明起源理論,
    影所提供的全麵而深入的解釋打開了他們的視野。
    比如關於神創論中不同神話背後文化意義的解讀,
    以及進化論相關理論中一些他們未曾深入思考過的方麵,
    像非洲起源說中基因交流的可能性等。這些新的知識和觀點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
    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繼續深入了解,向影提出更多的問題,
    想要挖掘更多隱藏在人類文明起源背後的秘密。
    通過影的解釋,他們更加意識到人類文明起源這個問題的深奧和複雜,
    意識到目前人類對自身起源的了解還隻是冰山一角。
    喜歡我眼中的宇宙世界請大家收藏:()我眼中的宇宙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