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醫患關係中的道德困境

字數:3581   加入書籤

A+A-


    ——《老殘遊記》中江湖郎中的心理戰法
    一、懸壺濟世的幌子下
    清末濟南街頭,遊醫老殘搖著虎撐串鈴,在“專治疑難雜症”的幡旗下坐診。這個看似仁心的場景,實則是江湖醫者的經典舞台——用仁術包裝算計,拿人命操弄人心。
    1. 問診台前的信息壟斷
    老殘給婦人診脈時,必先長歎:“此病來勢凶險啊!”接著用三招控場:
    專業術語轟炸:把風寒說成“六淫犯衛”,胃疼稱作“陽明腑實”
    病程恐嚇術:“三日不治必傳肝經,旬月將入膏肓”
    稀缺性營造:“這方子需用長白山百年老參,全城僅存三支”
    《老殘遊記》中,某知府小妾求醫,被遊醫用“任脈瘀阻,衝氣上逆”等術語唬住,十兩銀子買回一包陳皮。這種信息差戰術,至今仍在某些“專家門診”中改頭換麵。
    二、藥香裏的攻心術
    在山西太穀發現的清代《藥行密錄》,揭露了江湖郎中的心理操控體係:
    1. 望聞問切的心理暗示
    望:盯著患者印堂搖頭,引發“印堂發黑”焦慮
    聞:嗅藥包時突然皺眉,製造“病氣深重”錯覺
    問:“近來可夢見過世親人?”將普通病症與陰祟相連
    切:把脈時手指忽重忽輕,暗示“脈象詭異”
    某縣令日記記載,其母頭痛求醫,郎中把脈後連說“奇怪”,嚇得老太太當場加付二兩“壓驚銀”。
    2. 藥引子的精神綁架
    遊醫開方必用“奇珍藥引”:
    晨露:需少女寅時采集
    蟋蟀:得是重陽節捕的“金頭將軍”
    灶心土:須百年老灶刮取
    這些無法驗證的玄虛之物,實為操控工具:若病愈是醫術高明,若無效則怪藥引不純。
    三、病榻旁的道德絞索
    《老殘遊記》中,黃大戶患怪病,全家被江湖術士玩弄於股掌。這場持續三年的醫療鬧劇,堪稱古代醫患操控的百科全書。
    1. 病程的金融化運作
    首診費:十兩確診“邪祟入體”)
    驅邪金:五十兩購買桃木劍、符水)
    續命丹:每月二十兩宣稱延緩病勢)
    陰德錢:臨終十兩保來世無病)
    黃家最終耗銀千兩,病人卻被灌符水脹死。這種分階段收割的手法,與現代醫療詐騙中的“漸進式消費”如出一轍。
    2. 家屬愧疚的精準打擊
    術士對黃子說:“令尊此劫,實因你去年修祖墳動了龍脈。”將疾病歸咎於家屬行為,類似現代“父母生病是因子女不夠孝順”的道德綁架。
    四、杏林暗戰的破局之道
    清代名醫徐大椿在《醫學源流論》中痛斥江湖騙術,並提出三大對策:
    1. 常識破玄法
    徐大椿曾當街揭穿“仙丹”騙局:將術士所謂“天山雪蓮丹”投入醋中,立即冒出綠泡——實為堿麵與銅綠所製。這種用生活常識破解玄虛的方法,至今仍是防騙利器。
    2. 三方驗證術
    蘇州名醫葉天士立下規矩:
    初診方需徒弟謄抄留底
    複診必換醫師交叉診斷
    重症須三醫會簽方可用藥
    這種相互製衡的機製,有效防止個別醫者操控病情。
    3. 療效契約製
    某藥鋪懸掛“治不好分文不取”鐵匾,但要求患者簽訂文契:
    愈後付款需按市價八折
    無效則賠償車馬費
    惡化倒賠藥資三倍
    這種風險共擔模式,倒逼醫者慎斷慎治。
    五、草木皆兵的現代啟示
    北京同仁堂祖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道破醫患關係的本質——信任建立在透明與專業之上。古代智慧對今人仍有啟示:
    1. 信息平權運動
    清代《驗方新編》將藥方編成歌謠傳唱:“柴胡退熱有奇功,半夏能治痰飲衝。”這種醫療知識普及,削弱了郎中的信息霸權。
    2. 醫德可視化建設
    杭州胡慶餘堂設立“光明櫃”:所有藥材明碼標價,炮製過程公開可見。患者看著夥計稱藥搗粉,自然減少猜疑。
    3. 情緒防火牆設置
    名醫薛雪出診必備“三不問”規矩:
    不問家世背景
    不問飲食偏好
    不問鬼神之事
    專注病理本身,杜絕情感操控切入點。
    結語:
    站在濟南老藥市的殘碑前,那些被風雨磨平的石刻藥方,仍在訴說醫道真諦。江湖郎中的虎撐串鈴早已鏽蝕,但利用人性弱點的把戲從未消失。《老殘遊記》裏黃大戶的悲劇提醒我們:當疾病成為道德籌碼,藥方便成索命符。真正的良醫,當如《黃帝內經》所言:“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唯有撕下疾病身上的道德標簽,讓醫學回歸草木金石的本真,才能打破那延續千年的醫患困局。正如老殘最終扔掉的串鈴,在塵土中化作一聲歎息。
    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