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甘露滴血——唐文宗除宦敗局

字數:2725   加入書籤

A+A-


    《水龍吟·紫宸恨》
    丹墀碧血驚鴉,含元殿角寒星墜。
    玉階碎步,金吾影亂,蟒袍翻飛。
    甘露空凝,神策劍冷,書生謀潰。
    歎文宗暗泣,昭義未竟,終成恨、東流水。
    猶記太和初歲,對延英、君臣揮淚。
    李訓畫策,鄭注密藥,盡付塵灰。
    北司燈昏,南衙鼓歇,大唐氣萎。
    剩殘碑斷碣,秋風漫掃,說興亡罪。
    太和九年的晨露凝在含元殿鴟吻上,李訓的手心卻沁滿冷汗。這位宰相今日特意換了紫羅襴袍,腰間魚袋隨著急促步伐拍打大腿,裏頭藏著的甘露銀瓶叮當作響。卯時三刻,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按劍來報:"石榴樹夜降甘露!"話音未落,丹鳳門外已有神策軍的馬蹄聲如悶雷滾過。
    文宗李昂端坐紫宸殿,指尖摩挲著三日前鄭注獻上的"茯苓霜"。這包號稱能誅宦官的奇毒,此刻竟重逾千鈞。他望著殿下跪拜的仇士良,忽然想起五年前在思政殿與宋申錫的密談。那位被鴆殺的忠臣,臨終前在案幾刻下的"除宦"二字,如今已隨漆皮斑駁脫落。
    左金吾廳內,韓約的甲胄裏層早已濕透。他盯著院中那株掛滿素絹的石榴樹,耳畔回響著李訓的叮囑:"待宦豎集觀甘露,閉門盡誅之!"忽然一陣穿堂風過,素絹飄落露出底下藏著的刀斧手,仇士良的義子劉泰倫瞳孔驟縮,腰間軟劍已如毒蛇出洞。
    大明宮銀台門外,鄭注正快馬加鞭。懷中鳳翔節度使的調兵符烙得胸口生疼,他想起月前在浴室殿與文宗的賭誓:"臣願效申生剔骨奉君!"此刻長安城突然四門緊閉,城頭守將郭行餘的認旗竟換成了神策軍幡。鄭注猛勒馬韁,坐騎前蹄揚起時,護城河裏正漂過李訓的紫金冠。
    思政殿的銅鶴香爐被打翻在地,文宗被仇士良拽著龍袍疾走。這位天子瞥見廊柱上新濺的血跡,恍惚想起七歲那年,王守澄帶他認讀《貞觀政要》的情景。老宦官枯手點著"水能載舟"四字說:"陛下可知這水,便是北司的十萬神策軍?"
    光範門前,舒元輿的白須沾滿血汙。這位參與密謀的宰相,此刻被倒吊在城門鐵環上。他望著自己昨日寫的《牡丹賦》散落滿地,忽然明白為何劉禹錫要寫"種桃道士歸何處"——原來滿朝朱紫,不過是宦官園中的牡丹,開謝皆由人。
    終南山密林深處,李商隱正在破廟避雨。他展開浸濕的《有感二首》詩稿,"臨危對盧植,始悔用龐萌"的墨跡已化開。忽聞山腳馬蹄如潮,一隊神策軍押著數百囚犯逶迤而過。詩人蘸著雨水在斷牆上續寫:"誰瞑銜冤目,寧吞欲絕聲..."
    生存法則解
    甘露之變暗藏三重製衡玄機:其一,文宗欲借南衙北司之爭重掌皇權;其二,李訓鄭注利用藩鎮與禁軍矛盾火中取栗;其三,宦官集團借勢反撲徹底掌控朝堂。正如杜牧《阿房宮賦》所言:"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文宗集團三誤:
    1. 製衡失序:欲除宦官卻依賴另一派閹黨
    2. 節奏失控:甘露計未待鳳翔兵至倉促發動
    3. 退路失備:未在禁軍係統安插關鍵棋子
    觀此當悟:
    製衡當備"連環鎖":如周勃平諸呂需聯袂齊王
    除弊宜用"緩釋散":似漢武推恩令分化諸侯
    絕殺須鑄"雙刃劍":學康熙擒鼇拜先掌布庫房
    破局要訣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痛陳:"文宗暗弱,製禦無術。"破平衡困局當效法宣宗"術禦宦官":
    1. 借力打力術:如唐代宗用魚朝恩除程元振
    2. 信息迷霧陣:似嘉靖帝同時扶植嚴嵩徐階
    3. 草蛇灰線計:學雍正密建儲君製衡八王
    最耐尋味者,當屬仇士良退休前傳授權術:"天子不可令閑,常宜以奢靡娛其耳目。"這正暴露平衡術本質——讓各方勢力在永不停歇的遊戲中精疲力盡。正如李德裕在《丹扆六箴》中諫言:"屏風所以蔽惡,箴規所以補過。"真正的製衡之道,不在殺伐而在教化。
    驪山華清池畔,當年鄭注煉藥的丹爐早已生苔。會昌年間,李德裕焚毀煉丹殘方時,灰燼中飄出半張"誅宦密策"。這位鐵血宰相望著溫泉氤氳,忽然明白文宗敗在何處——欲除百年沉屙,豈能依賴江湖方術?真正的甘露,當是《帝範》中"去讒佞,用忠良"六字真言。
    正如白居易《長恨歌》暗喻:"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甘露之變雖敗,卻為後來武宗會昌中興埋下伏筆。那些滴在《大唐六典》上的鮮血,終化作《新唐書》中的凜然正氣,警示後人:權力平衡術的最高境界,乃是《尚書》所言"協和萬邦"。
    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