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風波亭月——嶽武穆魂歸臨安
字數:2513 加入書籤
《滿江紅·風波祭》
鐵馬冰河夢斷,朱仙鎮外雲裂。
十二金牌催命急,風波亭裏忠魂滅。
靖康恥未雪,臣子恨難絕!
秦檜笑藏刀筆,高宗冷看鵑血。
莫須有罪釘青史,天日昭昭空映月。
武穆槍纓朽,棲霞嶺柏咽。
紹興十一年的冬雨浸透臨安城,嶽飛卸甲跪接第十二道金牌時,掌心黏著的郾城血土簌簌而落。這位曾令金人哀歎"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統帥,此刻望著手中《滿江紅》詞稿被雨水暈染,恍惚見"靖康恥"三字化作二帝囚車轍痕。
大理寺獄的黴斑爬上磚牆,鑄成"精忠報國"的刺青。萬俟卨提著鴆酒踏入牢房時,嶽飛正用斷鐐在牆上刻《出師表》。"元帥何苦?"禦史的聲音似毒蛇吐信,"認了這"指斥乘輿"的罪,聖上或可開恩。"嶽飛猛然抬頭,額角"盡忠報國"的金印灼得萬俟卨連退三步,酒盞傾翻處,毒液蝕穿磚縫裏半片金兀術的求和書。
風波亭的殘月被烏雲啃噬,嶽雲腕間鐵鏈在石階上拖出火星。二十二歲的少年將軍忽然笑問:"父親可記得槍挑小梁王時,宗澤老帥那聲喝彩?"話音未落,隗順的麻繩已套上脖頸。嶽飛闔目前最後所見,是亭角蛛網中掙紮的飛蛾——恰似當年汴京圍城時,那些撲向龍旗的百姓。
棲霞嶺的野柏無風自動,韓世忠獨闖相府那日,秦檜正在把玩金國密使所贈的玉璧。"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老將軍的劍鞘擊碎案上汝窯盞。秦檜輕撫壁上"一德格天"匾額,忽然掀開暗格,露出建炎四年高宗手諭:"必殺飛,始可和。"韓世忠踉蹌出府時,腰間"克虜"佩刀竟自鞘中滑落。
大理寺的狴犴石像淌下血淚。張憲受盡"披麻問"酷刑,仍高呼"北伐!"獄卒以燒紅鐵鉤挑其琵琶骨時,忽聞空中驚雷炸響,暴雨衝垮詔獄外牆。血水混著《武穆遺書》殘頁流入錢塘江,江潮夜夜轟鳴如萬馬悲嘶。
廿年後,隗順之子夜盜武穆遺骨。月光映著九曲叢祠的陶甕,甕中《滿江紅》全詞突然顯現,字字滲血。少年想起父親臨終所言:"嶽帥脊梁永不彎",遂將陶甕沉入西子湖底。彼時金使途經臨安,見湖中忽現嶽王虛影按劍而立,驚墜馬下,從此臨安童謠唱:"西湖水,將軍淚,北望中原何時歸?"
生存法則解
風波亭冤案暗藏三重替罪玄機:其一,高宗借"謀反"罪名轉移紹興和議之責;其二,秦檜利用金人"必殺飛始可和"要挾攫取相權;其三,主戰派成宋金博弈犧牲品。正如朱熹所言:"嶽飛之死,非檜獨能殺,時勢為之也。"
嶽飛之誤有三:
1. 功高震主:直搗黃龍口號威脅高宗正統
2. 忠直過剛:"文官不愛錢"得罪整個官僚集團
3. 兵權集中:嶽家軍威名使朝廷忌憚
觀此當悟:
軍功當分"九鼎烹":如郭子儀散財自汙
忠言需裹"糖衣藥":似魏征諫太宗寓諷於頌
兵權要係"千絲結":學戚繼光以鴛鴦陣分化部曲
破局要訣
《宋史》暗藏春秋筆法:"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破局當學韓世忠"騎驢湖上":
1. 急流勇退:效範蠡泛舟五湖
2. 養寇自重:如李成梁縱努爾哈赤
3. 化忠為愚:學郭子儀"醉打金枝"自損名節
最堪玩味者,當屬嶽珂著《金佗粹編》為祖辯冤。這位嶽王之孫在編纂《鄂國金佗稡編》時,將高宗禦劄精心編排,既昭雪冤情,又不觸皇家逆鱗。這正應了《韓非子》"事以密成"之訓——真相如龍泉劍,出鞘時需裹七層軟帛。
棲霞嶺的柏樹年年結出劍形鬆果,遊者拾之可聞戰馬嘶鳴。明成化年間,周木重修嶽王廟,發現跪像下壓著半塊紹興十年的軍餉銀錠,背麵"還我河山"四字仍帶朱仙鎮血跡。這銀錠如今與秦檜夫婦跪像同沐風雨,恰似曆史開出的殘酷玩笑:忠奸終需天地秤,人心自有定盤星。
正如文天祥被押解過臨安時所作:"嶽王祠畔,楊柳煙濃。至今草木憶英雄。"那些風波亭裏未寒的碧血,終在《說嶽全傳》中化作星鬥,照亮後來者的丹心。而西湖邊的香火,也永遠炙烤著跪像的膝蓋,印證著《尚書》那句:"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