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莊子觀魚悟天機——能量守恒的古老智慧

字數:3343   加入書籤

A+A-


    濠梁魚樂非常道,子非我兮我非魚。
    但見秋水明如鏡,方知能耗有乘除。
    秋水邊的玄機
    公元前四世紀的一個秋日,濠水泛起粼粼金波。莊子與惠子漫步在石橋上,衣袂被河風卷得獵獵作響。惠子忽然駐足,指著水中驚散的魚群:“快看!那漁人好生奇怪。”隻見蓑衣漁夫立在蘆葦叢中,三網撒罷便收竿歇息,任憑魚群重新聚攏。
    莊子撫掌而笑:“此乃真悟道者也!昔年黃帝問道崆峒山,廣成子曾言‘抱神以靜,形將自正’。這漁人看似少得三網魚,實則養得一池生機。”話音未落,對岸傳來重物落水聲——是個錦衣商賈在怒砸漁具,因整日瘋捕導致魚盡船空。
    惠子若有所思地撿起片魚鱗,陽光穿透鱗片映出奇異紋路:“莫非這捕魚多少,竟與養生之道相通?”莊子拾石擊水,漣漪中竟浮現千年後的景象:某鹽商晝夜應酬,雖坐擁金山卻形銷骨立;某書生懸梁刺股,金榜題名時咯血而亡。
    魚簍裏的陰陽賬
    那漁人的竹簍,暗藏著華夏文明最深的生存智慧。《黃帝內經》所謂“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在小小漁網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每次收網的間隙,恰似人體十二時辰中的“子午覺”——
    卯時57點)撒網:對應大腸經當令,借天地蘇醒之氣催動漁獲。
    巳時911點)停手:恰逢脾經主事,此刻歇息正如“脾土運化水穀”。
    申時1517點)補網:正值膀胱經旺,修補漁網如疏通水道。
    反觀那個破產商賈,像極了《周易》裏“亢龍有悔”的卦象。他辰時79點)胃經當值時醉酒未醒,午時1113點)心經主事卻暴怒傷神,戌時1921點)心包經旺相仍在青樓豪擲千金。這般顛倒陰陽,縱有萬貫家財也難買半日安寧。
    古人的能量賬簿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裏記過一樁奇案:東京汴梁的趙掌櫃開了三十年酒樓,每日亥時2123點)必親自撥兩刻鍾算盤。某日夥計偷懶代勞,不出半月,趙氏突然中風。後來才知,他那套“夜算”實為調理三焦經的秘法——五指撥珠暗合五行相生,算珠碰撞聲恰能疏通膽氣。
    這故事讓我想起老家的茶商周老爺子。他每年清明采茶前,總要帶夥計去道觀住三日。旁人笑他迷信,他卻指著《茶經》裏的句子:“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後來才明白,那三日實為“充能”——晨起練八段錦采天地清氣,午間靜坐納茶山靈氣,黃昏與道士手談養心智。待到開秤采茶,七旬老人竟能日夜監工半月不倦。
    七情是柄雙刃劍
    《淮南子》說“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早把情緒能耗算得明白。南宋臨安城有位傳奇訟師,每次上堂前都要吃三顆冰鎮楊梅。旁人以為這是怪癖,實則是用酸寒之物壓製“肝火”——他深諳《丹溪心法》“怒則氣上”之理,生怕庭辯時情緒過耗。
    更妙的是唐代孫思邈的“情誌相勝法”。《千金方》記載某貴婦久咳不愈,藥石罔效。藥王探得她常年憂思,故意讓弟子當街散布其夫君納妾的謠言。貴婦聞訊大怒,三日咳症全消。這“以怒勝思”的方子,暗合五行木克土的至理。
    現代人的能量漏洞
    寫字樓裏的王總監最近總犯偏頭痛,西醫查不出毛病。他辦公室的布局倒是暗藏玄機:
    震位東方)擺著枯死的發財樹——對應肝經受損
    離位南方)文件堆積如山——象征心火過旺
    乾位西北)空調直吹後頸——正應《易經》“乾為首”之說
    按明代計成的《園冶》理論,他在西南坤位添了座流水擺件,三日後頭痛竟緩。這不是風水顯靈,而是流動的水聲調節了潛意識焦慮——正如《遵生八箋》所說“水聲養腎,木氣滋肝”。
    子午流注養能法
    古人把一日分為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對應一條經絡。欲守能量守恒,可效仿清代禦醫的調息術:
    寅時35點)
    肺經當令,宜麵東深呼吸。想象吸入青氣存入肝髒,呼出濁氣時默念“呬”字。當年蘇軾流放海南,便是靠這招抗住瘴氣。
    午時1113點)
    心經主事,小憩莫超三刻鍾。南宋詩人陸遊常在此時“握固臥”——拇指掐無名指根,四指包握成拳,此法能固守心陽。
    酉時1719點)
    腎經當值,可用掌心摩挲後腰。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裏記載,文徵明晚年作畫前必先溫腎,故能八旬高齡仍筆力遒勁。
    五禽戲中的生意經
    華佗創編的五禽戲,實為古代企業家的能量管理術。某徽商曾改良“鹿戲”用於談判:
    緩步徐行時觀想鹿角生發——培養洞察力
    驟然駐足模仿鹿驚——訓練應激反應
    昂首嘶鳴狀——提升氣場震懾對手
    他在漢口鹽市憑這套“商戰鹿戲”,從三十六家商號中殺出血路。如今腦科學證實,特定肢體動作確能刺激前額葉皮層,增強決策能力。
    做個能量守財奴
    《道德經》有言:“治人事天莫若嗇”。這“嗇”字不是小氣,而是像看守國庫般珍視自身能量。下次遇到吸能之人,不妨學學莊子在《逍遙遊》裏的智慧——
    若是酒肉朋友來訴苦,便效仿許由洗耳:“君不見穎水清兮,可濯吾纓?”
    若是上司強行攤派,就搬出《戰國策》的典故:“昔者曾子居衛,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君子謂其能儉也。”
    若是親人情感綁架,輕聲吟誦《詩經》裏的句子:“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這般應對,既不斷人情,又守得精氣。畢竟咱們老祖宗五千年前就明白:真正的逍遙,從學會說“適可而止”開始。
    喜歡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家收藏:()堪破三千世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