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祠堂香火的另類續——祖訓框架下的創新術

字數:2174   加入書籤

A+A-


    鷓鴣天
    祖宗牌位如山重,香灰深處藏蛟龍。
    跪破蒲團非孝子,改弦更張是真忠。
    舊供果,新酒盅,燭淚滴成萬裏虹。
    莫道古訓不可易,且看頑孫戲祖翁。
    臨安城東的崔氏祠堂裏,三百塊烏木靈位在燭火中沉默如淵。守祠人阿福跪在蒲團上擦拭供案時,目光總黏在最末那塊新牌位上——那是上月剛添的崔三爺靈位,刻著\"篤守祖訓\"四字,卻讓他想起三爺臨終前攥著他手說的:\"祠堂東南角的磚,該換了……\"
    三更梆響,阿福撬開祠堂東南角的青磚,裏頭竟塞著本泛黃的《崔氏祭儀補遺》。翻開脆頁,見先祖崔琰親筆批注:\"冬至祭改用活鯉,取鯉躍龍門之意。\"可如今崔氏仍循舊製用醃魚。次日晨祭,阿福\"失手\"打翻醃魚壇,將昨夜釣的活鯉擺上供案。族老們怒斥時,他抖出《補遺》:\"七世祖明訓,冬至當供鮮鯉!\"
    半月後的春分祭,阿福又\"誤\"將祭文中的\"恪守成規\"誦成\"恪守祖訓\"。族老們翻開族譜,驚見扉頁夾著片殘紙,上書崔琰遺訓:\"祖訓非鐵律,當隨四時更。\"滿堂嘩然中,阿福默默添燈油——那殘紙是他用祠堂老鼠啃剩的族譜邊角,蘸著香灰仿寫的。
    酒坊杜瘸子的手段更妙。他繼承祖傳\"三蒸三釀\"古法,卻偏在酒曲裏摻桃花瓣。族叔們罵他辱沒祖藝,他翻出太祖手劄:\"春釀宜添花氣。\"待\"桃花燒\"名動江南,眾人才發現那手劄殘頁是杜瘸子用酒糟染舊的宣紙,字跡乃是以竹簽蘸醋所書,遇熱方顯。
    \"祖宗托夢教的。\"杜瘸子晃著酒葫蘆,\"夢裏太祖爺還說,咱家的蒸酒甑該打個側孔哩!\"他敲了敲甑上新開的孔眼,酒香混著桃瓣飄滿街巷。
    一曰\"借屍還魂\"。正如《鬼穀子》所言\"因其言,聽其辭\",阿福表麵尊崇祖訓,實則借《補遺》之殼塑新規。他將活鯉祭祖,恰似《韓非子》\"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變通,在舊製骸骨上賦新生。
    二曰\"以假亂真\"。杜瘸子的假手劄暗合《孫子兵法》\"能而示之不能\"的詭道。當族老們沉迷考據真偽時,新酒香已浸透祠堂門檻。
    三曰\"指鹿為馬\"。阿福篡改的祭文如同《莊子》\"盜亦有道\"的戲謔——他顛覆的並非祖訓本身,而是族人對祖訓的僵化認知。
    更絕的是紙馬鋪的韓娘子。她紮祭品時偏不循\"男童女轎\"的古例,反給紙人添上書生袍、繡花鞋。族老斥其\"陰陽顛倒\",她翻開《冥器考》:\"宋時寒食節,紙偶皆可換裝娛鬼。\"待知府夫人訂購整套\"功名紙馬\",眾人才知那《冥器考》是韓娘子丈夫用墳頭土拌墨,仿宋版書偽造的。
    \"死人規矩活人定。\"韓娘子紮著紙燈籠,\"祖宗見小輩們燒的新玩意,指不定多歡喜呢!\"燈影搖曳中,紙書生衣袂飄飄,似要破窗飛去。
    遇此等\"托古改製\"之輩,較真不如借勢。昔年徽州鹽商程老太爺,見分家契上被添了\"善賈者當濟族人\"的條款,非但不怒,反捐資重修祠堂,將條款刻上功德碑。待官府賜\"義商\"匾額時,他方指著碑文笑道:\"這‘濟族人’三字,本是太祖爺酒醉的塗鴉。\"
    《淮南子》有雲:\"聖人不朽,時變是守。\"崔氏祠堂的燭台突然在秋分夜爆出燈花,映亮梁間塵封的匾額——\"革故鼎新\"四個金字赫然在目,落款竟是明成化年間的族長。阿福扶梯細看,匾後藏著半截族譜,記載著某位先祖為改祭儀,曾謊稱夢獲神諭的舊事。
    柳梢青
    牌位森森,燭煙嫋嫋,蒲團藏針。
    活鯉換鯗,殘紙作訓,舊瓶新斟。
    酒甑偷開桃汛,紙馬馱來狀元襟。
    莫道祖宗法難違,當年亦是造反人。
    祠堂梁上的燕子又銜新泥,阿福正教小童重抄族譜。族老們隔窗窺看,見那孩子將\"恪守成規\"的\"成\"字描成了\"承\"字。香爐突爆火星,燙醒了打盹的老貓——它縱身撲向供案,撞翻了活鯉盆。水漬漫過先祖牌位,竟在磚地匯成個歪扭的\"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