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都之鼓山、林則徐故居和名士輩出三房七巷
字數:5581 加入書籤
1986年春第一次到榕城,唯一的記憶就是登臨鼓山並寫下一首驚悚而暗黑的預言般咒語式的祭詩,至今仍想不明白為何那時會有如此神秘而魔幻的心境和文字,仿佛暗示和兆喻後來發生和洐變的禍端與惡果一一
《登鼓山之後》
黑色Tax
把思路開成蛇狀
每一個驚險的拐彎處
都希望發生紅色車禍
靜靜地 看著別人死去
上升的雨簾
門 提出曆史的假設
台階默默地
爬向山頂
(山頂有霧)
一塊岩石
一棵樹木
也可以風景
佛門重地
禁止攝影
深淵之上
我與逝去的大師 比肩而立
英雄或功績
不過一種諳熟的話題
下山的靈魂焚成灰狀
臨睡之前
我為自己戴孝
1986年春於福州
鼓山
民間傳說,石鼓原是東海龍王進貢給天庭的。玉皇大帝將它與一麵大旗一起陳列在南天門,作為人間幹旱時指揮降雨的信號,結果在“大鬧天宮”時被孫悟空打翻而落入凡間,成了福州城一東一西的鼓山和旗山。故此,福州每逢久旱不雨之時,官方便到鼓山祈雨……
A.林則徐
2008年4月24日:參加福州“海峽西岸首屆商業地產峰會”,做“南北二線城市商業地產的共性和差異“主題演講。會後參拜林則徐故居和林則徐墓。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一1850年11月22日),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中國清代後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林則徐年少時曾登鼓山屴崱峰,寫下了“海到天涯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氣幹雲的詩句。
a.國際禁煙日與國際禁毒日
林則徐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禁毒銷煙,20世紀初,國際聯盟把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定為“國際禁煙日”。1987年12月,第42屆聯合國大會又把虎門銷煙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
b.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 使林則徐“最先從封建的閉關自守的昏睡狀態中覺醒,以全新的態度睜眼看世界” 。林則徐赴廣州主持禁煙後,在與侵略者鬥爭的實踐中意識到自己對西方知識的貧乏、國人對王朝之外世界的無知狀況,於是他親自主持並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參考消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曆史、政治,較為係統的介紹世界各國的情況,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誌》,記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和曆史,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相對完整、比較係統的世界地理誌書。
同時,為適應當時對敵鬥爭和對外交涉的需要,林則徐著人迅速編譯了《國際法》。法學學者劉恒煥認為,這一舉措“它標誌著西方國際法著作開始正式傳入中國,標誌著近代國際法開始在我國應用於對外交涉,標誌著中國近代國際法學史的開端”[19] ,他進一步稱林則徐是“中國引進國際法的第一人、中國近代外交事業的先行者、中國國際法學的開山者”。
通過分析外國的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情況,林則徐認識到隻有向西方國家學習才能抵禦外國的侵略。他萌生出“師敵長技以製敵“的思想,提出為了改變軍事技術的落後狀態應該製炮造船的意見;並推動了之後“洋務運動”開展及“福建船政局和馬尾水師的建立。但因治標不治本和未觸及體製變革的改良主義,再加上身處清朝末法末世的大周期中,終未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c. “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
隨著對西書的翻譯、對西事的了解,林則徐對沙皇俄國侵略勢力的迅速膨脹極為關注,並預見到“夷生無厭,得一步又進一步……且他國效尤”的可能性,對沙俄保持著高度警覺。謫戍新疆時期,林則徐始終關注著鬥爭形勢的發展、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沙俄的認識。在告病家居時,有人問林則徐西洋的事情,他說∶ “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一一事實證明,在晚清曆次簽訂的喪權辱國的條約中,沙俄是侵奪中國土地最多的國家。
並於退休前(1849年)嶽麓山下約見素有大誌,剛直不阿的左宗棠進行了史稱的“湘江夜話”,老少兩傑互慕已久,相見恨晚!林則徐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繪製的地圖全部交給左宗棠。後來左宗棠征戰新疆,遂成抗俄大業,名垂青史!
B.三房七巷
2014.2.22. 今天出席福州紅星國際廣場玫瑰天街玫瑰金管家發布會並做銷售型/散租式物業管控運營的主題講演……
2014.2.23. 今天考察商業地產新銳泰禾集團第一個標杆項目福州五四北泰禾廣場,整個場子無論是璀燦剔透的外部鑽石造型還是內部動感、明快和前衛的色彩、燈光、空間及動線,都彰顯出泰禾的雄心和激進風格……據陪同的商業總經理曹業鋒先生介紹泰禾廣場還有三大亮點令人關注:一是外部商業街與mall結合部的24小時動線設計。二是獨家買斷未來所有泰禾廣場統一標準的香熏味道(係統)。三是獨家推出的麗人導航/內部女交警服務。
2014.2.23. 參觀著名的文旅項目“三坊七巷”,彷佛漫步於近現代的時光走廊中一一清末民初雖然是混亂的但也是自由的,群雄並起,名人輩出,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很多傑出人物和大師,可能是中國曆史上唯一可以與戰國春秋時代“雙百”局麵有一拚的時段一一而“三坊七巷”無疑是一個縮影和案例一一拜訪了林則徐、嚴複、林覺民和冰心相關遺跡,最後買了一本林覺民先生堂侄女林徽因的建築學專著,領略一下這名蜚聲中外前輩詩姐的理性思維……
“三坊”即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即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曆史文化街區基本格局形成於唐代後葉,到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中葉發展到了鼎盛,總占地約45公頃,現存古建築200多座,坊坊相連、巷巷相通,粉牆黛瓦、布局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中國城市裏坊製度的活化石”。福州許多名人都出自“三坊七巷”或與之密切相關。
夢落南國福地
1986年的鼓山依然如墨
這是一場邂逅的細雨
悠長地衝洗著2003年的非典病毒
深入血液並間歇性發作
保留一麵遺失的口罩
遮住青春的伶牙利齒
一個約定的聖涎
因為季節的誤差
阻斷了海水與島嶼的擁抱
即使回到故鄉的冰雪
也無力改變候鳥的方向
2014.2.22. 於榕城
C.城頭變幻大王旗
2014.5.23. 午夜細雨中抵達福州,每次出差無論客觀主觀都選擇末班飛機、喜歡城市燈火輝煌又空寂開闊的景象和感覺!隻有此時的人性、思想和詩歌才真正蘇醒著……
下午參加贏商網論壇,中午吃完酒店自助餐偷閑出來逛逛福州的茶亭公園、細雨如絲、陰涼如秋,一解北京的燥熱和喧囂……尤其荷畔古戲台上小夥子悠然的獨笛、更有江南懷古之遺韻……
多次到福州尤其“中國夢”以來,有意研究了閩都的曆史,發現這個邊緣城市卻屢次重複王朝覆滅和都城變遷的魔幻劇,梟雄輩出,戰亂橫生一一
辛棄疾等諸多名人都相繼主政福州,勵精圖治,促進經濟文化發展,福州遂享有“海濱鄒魯”的美譽。宋末、明末福州兩度成為臨時國都。乾符六年(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黃巢軍隊攻占。德祐二年(1276年),蒙古軍隊攻占臨安後,南宋益王趙昰以福州為行都稱帝,改年號景炎,十一月,蒙古軍隊攻占福州……
隆武元年(1645年),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都稱帝,改元隆武,隆武二年(1646年),清軍擊潰隆武政權後攻占福州。清初,清軍與鄭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進行拉鋸戰,康熙十三年(1674年)至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又據福州反清。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基督教新教開始在福州傳播,並在此後創立了許多教會學校和福州最早的報紙和期刊。洋務運動興起後,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在馬尾設立福建船政局(後改福州船政局)以建造現代艦船,並開設福建船政學堂培養相關人才。隨後福建水師成立。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在馬尾港發生的馬江海戰導致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晚清的福州是中國較為現代化的城市。清朝立憲運動後,福建省谘議局於宣統元年(1909年)在福州開幕。宣統三年(1911年)11月9日,福建同盟會擊敗清軍,占領福州,成立福建軍政府……
鴉片戰爭後,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隨著洋務運動興起,福州船政成為中國近代海軍搖籃
民國二年(1913年),福建的二次革命失敗後,福州軍閥爭權、政局動蕩,各派係軍閥先後進駐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權。民國三年(1914年)福州屬閩海道。[68] 民國十五年(1926年)12月13日,北伐軍占領福州並結束福州的軍閥統治。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和國民黨內部分反蔣中正的勢力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於福州,蔣中正隨即率軍進攻福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16日占領福州,閩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