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五道口精神家園萬聖書園及圓明園廢墟

字數:9776   加入書籤

A+A-


    地球村五道口
    我們通常說的五道口是北京成府路上的五道口,隻此一地,別無二處,西到藍旗營,東到北京科技大學,高校林立,有清華、北大、北理、體大、地大、北語、北林、農大、北科、礦大、北航,新東方學校等,是一個亞***落;是聚集來自100多個不同國家學生和人民的小地球村。
    五道口擁有著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和潮流,有省吃儉用、行走於舊書攤的可愛學生;有背著吉他穿梭於各酒吧的搖滾歌手;有騎著老式的二八自行車,練習“討厭、倒黴”的大老美;把頭發率先染成綠色、灰色的日韓留學生;當然,還有十幾歲的哈韓族、暴走族。 這裏擁有太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試圖突破語言障礙來彼此融合。這些時代的產物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逝,改由新元素來代替,不過,再怎樣轉變,都離不開書、Bar和Cafe,小小範圍不知不覺透著一股子學生氣息,當然這個學生氣息是國際性的,這裏就是一個地球村。
    2013.3.5. 北京五道口:名牌院校匯集之地,中外莘莘學士薈萃之地,潮流混搭之地,青春前衛之地…
    2013.5.16. 夕陽正濃,在混響的老火車隆隆聲和榨汁機的嗡嗡聲中,被中國最知名大學包圍的的北京五道口雕刻時光咖啡廳飄溢著學子的青春氣息,淡淡的書香與揮之不去的國際範…
    2017.3.12. 《五道口的雕刻時光》
    五道口的咖啡年輕且洋溢著異國風味
    當民謠的背景音樂溫暖地響起
    正有一列老火年駛過二層的窗囗
    無論你的初戀屬不屬於清華和北語
    但都可以在這裏複活
    在下午的陽光裏騎車穿過校園
    桃花像霧又像雨開滿了時間
    如果你想回到五四或X四
    那青春就是一場完美的背叛
    五道口的十字路口總是人潮洶湧
    童鞋們從這裏奔向四麵八方
    隻有午夜燈火照亮著足球場的綠茵
    精神家園萬聖書園
    北京萬聖書園 是民營學術書店和學人辦店的先驅。書店早期位於西北三環中國人民大學附近。1994年三環路改造,萬聖遷址於北京大學東門外的成府街深巷,卻由此打通了與北大、清華的血脈,一度被譽為海內外學子的精神家園。萬聖和成府街幾乎成為海澱一帶的地標,創造了一段神話。2001年11月,集濃鬱的皇城民間風情和精英文化傳統的成府老街不幸又被拆遷,萬聖不得不第三次遷址至成府路藍旗營北大清華教師樓下,並由原來專營人文、社科、古籍、辭書等學術思想類圖書,擴展至藝術、文學、音像,以及精品工商管理等類圖書。經營麵積由原來的80餘平米擴大到600餘平米,經營品種也由14000種增加到45000種。
    “一萬個聖人”的意思卻顯得與萬聖更加貼近:“我寧願把它理解成‘一萬個聖人’,這一萬個聖人就是萬聖書架上的作者,在受益於這些聖人的讀者當中,有我一號。”(詩人西川語)於是,萬聖書園的英文店名便由原來的“Halloes Bookstore”。
    萬聖書園的創始人劉蘇裏是我大學時的詩友李夢(李飄鴻)的發小,李夢來京時曾引見我們相識。但最令北平詩歌界乃至文化界津津樂道的軼事卻是劉蘇裏的前妻甘琦2003年成了朦朧詩旗手北島的夫人並後來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而北島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講座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
    2014.4.27. 周末約兩位老友在萬聖書園下軍棋,戰鬥、即使是紙上談兵也需要運籌帷幄、守正出奇、分段實施,單兵突破。當然第三方裁判也很重要、能保證戰局的公平。總之無論是現實的競爭抑或遊戲都其樂無窮……
    《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
    運籌帷幄
    排兵布陣
    不過一場演習
    紙上談兵
    真實的敵人
    潛伏於棋盤的四周
    刀劍暗藏
    槍炮隱約可聞
    大家的目標
    都是為了消滅那些棋子
    下棋者與觀戰者談笑風聲
    有人喝茶
    有人抽煙
    有人指手劃腳
    有人沉默不語
    當一盤棋終於決出勝負
    所有人都出了一口長氣
    然後轟然而散
    雖然一盤遊戲
    但每個人都感受到戰爭的氣氛
    唯一清醒的人隻有裁判
    2013.2.20.最喜愛的人文書吧萬聖書園喬遷新址,新址更象一座巨大的私人書房…
    2013.7.16. 下午在北京萬聖書園約見一位久韙的大學同學順便買了幾本好書,還巧遇兩位老詩友時光在書本和閱讀中倒流並凝固…
    2014.9.17. 萬聖書園的貓和我今天買的書及晚餐……
    2017.9.22. 忙裏偷閑,來到久違的也是最喜愛的萬聖書園,買本《共病時代》、點杯《荒漠甘泉》,讓靈魂小憩一會兒......
    2018.5.22. 毎次來到萬聖書園都想做回知識分子甚至如我的微信簽名空想家[呲牙]
    清華東門。”
    “從此我與清華大學結下了八年之約。一直在校區辦公和工作。2010年亞太商業不動產學院成立後才搬離。但是每到事業或心態的關鍵轉折點,我都會不知不覺回到清華校園,漫步於熟悉的場景中,身心就會得到緩解和充電……”
    “學研大廈在清華東門外,與清華一牆之隔,牆內是美術學院。每天午飯後我都去校園內散步,濃鬱的學術氛圍和純粹的人文氣息讓我覺得曾經的滾滾紅塵與我近在咫尺又遠隔千裏…”
    2017.7.30. 感謝一位小夥伴推薦、今天終於抽空來到清華大學美術館觀賞《西方現代繪畫之路》展,不由想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學時光最喜愛的就是西方現代繪畫,一開始是印象派的莫奈、凡高等,後來是康定斯基,馬蒂斯到畢加索,而且寫詩受的最大影響也是這個軌跡,從大學時代的《靜物》到畢業後的《白日夢》、《西德版畫》...直至上周突然體悟的超短句詩《陽光》、《黃昏》等。前半生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當年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為畫家,未來退隱後最優先的愛好也是學習繪畫......
    2014.3.21. 清華大學的午後大學是一座自由而美麗的孤島、遠離父母讓你獨立,遠離社會讓你純粹,一群年齡、誌趣和價值觀相同趨近的青春學子朝夕相處、砥礪成長,享受人生最快樂而充實的生命時光並貴為一生的朋友和資源……
    2013.7.4. 今天分別與清華大學和國際購物中心協會ICSC就拓展和推進亞太商業不動產學的學曆教育和資格認證培訓進行充分和友好的溝通和商談為此我們願意和堅持付出時間,資金和人力的投入,戰略性和長期性地構建EDP培訓+資格認證+學曆教育的完整教育培訓體係……
    2013.8.20. 今天中午請久韙的老朋友清華建築學院的周榕教授吃飯聊天、下午受邀參加他發起的新城鎮化聯盟沙龍活動,還高興地見到了另外一位老友李津逵老師。聽中國鄉建院***院長講“逆城市化時代的鄉村發展”……
    2014.3.20. 2001年棄商從教、加盟清華大學哈佛大學“全球化城市與地產運營商培訓計劃UEO”;2006年在清華大學策劃國內第一個商業地產培訓項目“國際商業不動產運營營CREO”;2008年創辦清華大學對外學術文化交流中心與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聯合發起的“商業不動產專業委員會”;2010年在二十幾家學員企業的支持下成立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家商業不動產培訓學院“亞太商業不動產學院”……倏忽十三載、飲水思源三感清華和所有給予過幫助的清華師友及業內人士一一今日下午天高氣爽、重溫在清華當年的office、教室和食堂等足跡,學習清華精神,以清華為榜樣、一是努力把“亞太商業不動產學院”辦成中國最優秀的專業學院,為行業培養實戰人才。二是把院辦企業搞好,為學員企業提供全產業鏈的增值服務。
    2015.3.4. 今天和清華建院背景的兩位同代和隔代老友吃農家鐵鍋燉魚,探討商業不動產教育的互聯網化和互聯網金融化問題,也算一種土洋結合、線下線下結合。
    2015.3.29. 和一群八O後清華精英精致利己主義者在某著名湘菜蒼繩館喝酒談跨界合作……
    2016.10.27. 亞太學院前清華大學第一屆(2016年)商業不動產總裁班的幾位老學員在北京小聚十年如一日啊!
    2019.3.8. 十年咖啡、百年清華、庚子賠款、變相重現。
    2020.9.2. 感謝業內好友家英總發起,疫情之後第一次小規模的圈子聚會一一以清華大學EMA為背景主體的企業界人士暢談交流。
    北大講堂
    “蘇曆銘:那個年代詩壇上既寫詩又寫評論的人不多,你是其中的一個。我記得你和包臨軒聯袂寫過一篇文章《疲憊的追蹤》,是批評謝冕先生的,是基於什麽樣的原因你會寫這樣一篇文章,那個年代謝冕是新詩潮的引領者,是中國現代詩的理論家,為什麽要朝他開刀?
    朱淩波:這是很偶然的事件,去北京出差除了看你之外,當時北大一個五四文學社,張華鋒是當時的社長。之前我見到西川,印象很深的是,他請我吃了一份西式的西紅柿拌飯。旅居瑞典的詩人李笠那天也在北大,當時我希望張華鋒和李笠引見我去拜訪謝冕,其實見謝冕,某種程度上比當年見老徐還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正像你說的他是朦朧詩的推手,對現代詩不遺餘力的支持。但是去他家裏拜訪的時候,交流發現其實他對朦朧詩有一定了解,但對我們後來的這些年輕詩人,即所謂第三代詩人的生活方式、詩歌語言特點等等並不是有很深入的了解。說句不客氣的話,好像他想維持自己教父的地位,不得不收集這群人的信息、作品、想法,再去寫相關的評論。我覺得他已經過氣了,已經抓不住現代詩的真實脈絡,不真正了解第三代詩人,盡管他的願望是良好的,他想保護、鼓勵甚至宣傳這群人,但我認為他已經遠離了我們,所以當時就產生批評他的這種想法。我找到包臨軒,我們倆共同完成那篇文章。文章發表後,據說反響很大,很多人包括你也覺得謝冕對我們這代詩人是真心的好,這麽鼓勵我們,現在就開始批評他,有些過分了,聽說他的一些研究生很憤怒,想找到我,揍我一頓。”(節選自本書“第96章:最後一個年代一一關於詩與生命的對談(上))。
    2014.1.14. 今天在北大書店買的“閑書”、為春節長假做準備……昨讀胡適傳、今到北大轉,重溫和憑吊北大文化與五四精神……
    2014.9.19. 這就是網絡紅人號稱北大教授周恒甫所黑的北大夢桃源酒家……
    2015.3.21. 春節期間拜讀了李光耀先生的“新加坡的雙語之路”,對英語之優勢大為認同。尤其近幾年工作上與說英語的老外及香港人接觸較多、特別女兒出國留學後,近期乃至遠期赴美加頻率增加,被逼之下更感英語之痛!遂今日突發奇想頓下決心找一會說中文的老外或華人老外學英語,以便能應付日常之需、解決生存生活之語言之尷……
    尋師之後、順路轉到黃昏中的北大校園,一是憶起高考時最先報的就是北大;二是想到五四和八九都發源於未名湖畔;三是聯係今年新春伊始謀劃的關於大學生的果凍計劃。心有靈犀、順勢來接接地氣和青春之火……
    2017.11.7. 今天冬至,應中國著名管理專家、北大縱橫創始人王璞先生之邀參加他的家宴並與他的圈層朋友歡聚。酒後交流和探討下雙方合作的可能與方式。
    2019.5.26. 細雨霏霏中,踏察“北大紅樓”與“蔡元培故居”。蔡元培先生執掌北大期間,摧生和助推了“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那時的北大,各種流派的大師雲集,學生活功波瀾壯闊,直至影響了近現代中國的思想走向和政治格局。是中華幾千年曆史上唯一堪比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輝煌時代!一一一個世紀蕩然而去,留給後人無盡的唏噓和頓足......
    北大紅樓五四紀念展:五四運動與革命的機緣與洐生關係,曆史既無法重演更不能重新選擇。這或許就是是人類的也是國家的乃至個人的命運與輪回一一這是本人春季以來交叉啟動的三類學習與考察行動的深入和繼續:一是攀登北京未爬過的名山;二是訪拜北京未祭過的宗教聖地(寺、觀與教堂等);三是探查北京未考過的曆史人物故居/紀念館。
    圓明園廢墟
    “一個人跑到圓明園公園散步和冥想,在遺址廢墟間流連,黑天鵝出沒的湖麵上劃船,努力想寫一首詩也未果。晚上在附近隨便找了個小館子點了幾個菜,喝了5瓶燕京啤酒,醉醺醺地自己過了一個孤獨而沮喪的情人節。(節選自本書“第二十三章:望斷南飛燕”)
    2013.12.20. 《初冬的圓明園》
    廢墟的火焰 若隱若現
    入侵者的火焰 專製的火焰
    成排的烏鴉 夕陽下瘋狂聒噪
    赭紅的拱橋恍若新鮮的棺槨
    封閉的園林腐敗的園林
    凍僵的湖麵 折射沒落王朝的背影
    夜行者 正徒步仗量光的長度
    停泊的舟楫 夢想複興的輝煌
    2016.1.25. 再次來到圓明園,冬季陽光中的廢墟北風中的廢墟就是一個堅硬的象征:過去和曆史無法修複或挽回,麵對殘缺而無比真實的存在,沒有退路,盡管未來注定悲觀和虛無,穿越迷宮,等待你的也許是注定的黑天鵝......
    2016.5.27. 《公園裏的湖光山色》
    碧綠的碧碧的荷葉
    猶如妻妾成群
    遮蔽了人工的水麵
    散發著陳腐的味道
    夕陽
    斜照曆史的廢墟
    像大地一道永恒的傷口
    白天鵝飛向南方了
    留下黑天鵝與烏鴉作伴
    一隻野貓
    站在草嶺上
    雙眼熠熠閃光
    陰魂不散
    橋
    廟
    亭
    雕梁畫棟
    全是複製品
    遊客們
    徜徉於
    公園裏的湖光山色
    樂此不疲
    2016.5.27於圓明園
    2017.3.12. 《圓明園:靈魂的廢墟》
    圓明園的黑天鵝來自澳洲
    在北京的福海變成家禽
    中國的白天鵝深鎖月宮
    這個薄霧一般的早春
    與1860年沒有什麽本質區別
    一場大火燒毀得隻是一種記憶
    高牆圍困的皇家園林
    滿足著一代一代的偷窺癖
    桃花開遍山坡
    野貓爬上枝頭
    喜鵲與夕陽狼狽為奸
    那道傷口就是一把利劍
    直插喉頭血己流幹
    當曆史被複原的美奐美侖
    你的靈魂卻一片廢墟
    2020.6.8. 此時重遊圓明園別有感觸,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和重複!走不出曆史的怪圈和惡性循環,所謂的進步就是回到原點甚至倒退......
    平湖驚濤
    垂柳衝冠
    裂石鳴冤
    墨鳥還魂
    滿園春色
    夷為廢都
    再造庭閣
    皆為贗景
    頤和園贗品
    2018.4.25. 《春天的頤和園的春天》
    春天的頤和園
    隻是一座開放的遺跡平民的公園
    頤和園的春天
    卻是一座人造的名勝毒菜者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