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廣晉古城

字數:1506   加入書籤

A+A-


    兩人來到廣晉古城西門——樂義門,那恢宏大氣、威嚴莊重的城門便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城門上方金色的“樂義門”三個大字,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步入城內,沿著南大街前行,腳下灰瓦青磚鋪就的路麵,像是一條時光回廊,每一塊磚石都承載著曆史的痕跡,向人們娓娓道來這座古城的滄桑變遷。
    南大街,這條自建城起便是古城政治、文化中心的街道,曆經明、清、民國,已有600多年曆史。街道兩旁林立的古建築,猶如一部部無言的史書,記錄著大名府曾經的繁榮昌盛。
    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店鋪,雖已不複當年的熱鬧喧囂,但那陳舊的門板、斑駁的牆壁,依然散發著濃厚的古典氣息,讓人不禁遐想昔日這裏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
    兩人又來到南門甕城遺址,在修好的棧道緩步上行,手指撫過新舊磚石的交界處。明代青磚上的"正德五年廣晉府官窯"刻字,喬愛軍指著城牆笑著說道:"那年開始修這個時,沒有城磚,當時就有人說老百姓家有的有,因為有好多老百姓把這磚拉回家蓋房子、蓋院牆,基至還有蓋了廁所和豬圈。”
    “我去,那修完時還能沒味兒?”王宇腦補了一下那個場景,渾身打了個顫。
    “肯定有啊,不過也沒辦法以,最後縣裏想了個辦法,發動全城百姓‘尋磚換糧票’,引發全城民眾尋寶熱,結果還真找到了不少東西。”
    “哦,是嗎?”
    “對,比如說有一位養雞場主,貢獻了祖宅牆基的"隆慶年"銘文磚,換得50斤麵粉票。還有城關小學操場挖出宋代條石,被緊急征用為城牆排水溝蓋板,最離奇的是某農戶豬圈牆體內,竟發現鑲嵌著萬曆年間《修城記》殘碑,碑文記載著當年征調"窯匠三百,豆秸九千束"的舊事。”
    “這真是有味道的碑文。”王宇皺著鼻子說道。
    “在這兒工作期間,你嫂子都不讓我回家,說我身上有豬糞味兒。”喬愛軍想到當時,也是笑個不停。
    “當時我們還想了不少方法,按你說的修舊如舊,但是城牆太大,隻好用新磚做舊,老匠人孫鐵頭獨創"新舊混砌法",將新燒紅磚浸入濃茶水做舊,與明代青磚形成"紅燒肉配翡翠"的奇妙美學。”喬愛軍說。
    “這座城牆始建於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當時因漳、衛兩河齊發大水,宋朝時期的廣晉城遭水毀,同年在艾家口鎮今大名鎮)徙築新城。此後,明朝三次、清朝九次對城牆進行修葺,使其近六百年而不衰。
    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城牆,基本呈正方形,外長4232.9米,裏長4135米,城高連垛口13米,下寬8.33米,上寬4.12米,炮台36座。高大挺拔的城牆,猶如一道雄渾古樸的銅牆鐵壁,莊重而威嚴。”喬愛軍對這些數據張嘴就來。
    喜歡重回78請大家收藏:()重回78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