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張靖借糧,諸侯反應

字數:5503   加入書籤

A+A-


    徐州,東海郡。
    治所郯城,刺史府內。
    “要借兩百萬石糧食?”
    陶謙也看完了張靖的書信,當即大怒道:“這張玉衡好大的口氣,他怎麽不去搶啊?”
    “曹豹,立刻點齊兵馬!”
    “不日攻打泰山,我就不信了,一個小小的黃巾,竟然敢如此放肆!”
    “我倒要看看。”
    “是他攻破徐州來的快,還是我先領兵攻破泰山來的快!”
    作為一個外地人。
    陶謙能在徐州站穩腳步,權力還沒有被架空,自然也是有些手腕的。
    張靖給他的書信。
    又與袁術的書信不同。
    對袁術,那是瞎忽悠。
    對陶謙,就得展現一番悍匪氣質了。
    簡單點就是,現在我軍缺糧,你之前渡河打了我,不給糧草的話,那我就得打你。
    連從哪裏開始打。
    怎麽打,都寫得清清楚楚。
    就問你坑不抗揍。
    陶謙本就丹陽豪強出身,年輕的時候被一個太守看好,收做女婿以後,便平步青雲,更有行伍的經曆。
    為人不拘小節。
    行事也是雷厲風行。
    隻可惜如今的他,卻是有些老了。
    想搞事情,也沒那麽容易。
    所以給張靖留下了,又菜又愛玩的印象。
    現在被張靖這麽一威脅。
    他就一怒之下,實際上也就準備怒一下而已。
    “還請主公息怒!”
    隨著陶謙發怒,左側首位一名身著青色錦袍,腰配美玉,麵容俊秀的青年開口道:“青州黃巾橫掃兗州以後,更擊潰了豫州袁術,聚數百萬口於四郡之地。”
    “其威勢。”
    “已非尋常賊寇可比,手中更是掌握攻城利器,若想將其剿滅,尚需從長計議才是。”
    青年名為糜竺。
    東海郡朐縣富商出身,陶謙赴任徐州之際,為了供養大軍,所辟的刺史府別架。
    “糜別架所言極是。”
    糜竺說完後,又一名老者趕忙出言。
    老者名為陳珪,是徐州真正的坐地虎。
    頂尖世家豪族出身。
    哪怕四世三公出身的袁術,與他都是以好友論交。
    黃巾要是攻打徐州。
    毫無疑問,陳珪的損失最為嚴重。
    畢竟陶謙是外來戶,打不贏大不了跑路回丹陽,而陳珪卻跑不了一點。
    “主公。”
    曹豹麵色凝重,出言道:“那張玉衡在書信中,都說了什麽?”
    “爾等拿去看吧!”
    陶謙早就知道這些人的反應,也正是這個原因,他才對出兵沒抱什麽想法。
    至於黃巾找徐州要糧草。
    關他陶刺史何事?
    到時候真要給,那也是這些世家大族的人出血。
    不出那就打。
    贏了還好。
    輸了就讓兒子回丹陽避難,他一把老骨頭,死了又何妨。
    讓他主動對黃巾退步。
    他的一世英名還要不要了?
    “嗯?”
    曹豹看著書信,心中有些發寒,可當他看到,張靖說他攻打東郡的時候,他有些蚌埠住了。
    “我們何時打過東郡?”
    “這張玉衡分明是睜眼說瞎話!”
    “……”
    糜竺和陳珪等人看過書信以後,都陷入了沉默,也為他們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
    經過一陣商議。
    他們還是決定一邊厲兵秣馬,一邊籌集糧食,走一步看一步再說。
    等張靖的書信。
    到了臧霸那裏的時候,又變了一個味道。
    先是拉攏了一番感情。
    表示大家都是反賊頭子,那就都是兄弟,現在我差點糧食救命,你怎麽也得意思意思。
    兄弟坐擁琅邪福地。
    怎麽著也得借個三五十萬石,實在不行,借個三五萬石,也算是認了我這個哥哥。
    “孫觀!”
    臧霸看完書信以後,沉聲道:“下去後,準備五萬石糧草,給泰山的乞活軍弟兄送過去。”
    “啊!!?”
    麾下諸將聞言,腦袋有些發蒙,連孫觀也驚詫道:“主公,您這是?”
    “張玉衡要借糧!”
    臧霸爽快道:“兗州數百萬百姓,還等他去養活,日前乞活軍抄掠徐、豫兩州,卻唯獨沒動咱們琅邪。”
    “這個情,咱們得領!”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嘛!”
    “咱們多的拿不出來,拿出五萬石糧食,還是不算什麽大問題。”
    “以乞活軍眼下的威勢。”
    “咱們就算不能與之為友,那也不能與之為敵,爾等可明白了?”
    臧霸的想法很簡單。
    那就是不能得罪張靖,因為對方的戰績,的確有些嚇人。
    雙方離得又很近。
    他不過兩萬左右的兵力,真要與之對上,不死也得脫層皮。
    與其如此。
    五萬石糧草,給了也就給了,雙方的麵子上都過得去,臉皮也沒有撕破。
    至於以後。
    那也隻能到時候再看了。
    青州,北海國。
    都昌縣,國相府。
    孔融看著手中的書信,眼中也滿是意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意外的是。
    這回黃巾的語氣,卻格外的有道理。
    通篇沒有任何威脅,有的全是聖人之道。
    俗稱:道德綁架。
    作為聖人之後的孔融,表示自己就吃這一套,而且還有些無力招架。
    “子義啊!”
    孔融看完以後,把書信交給一位體型健碩,虎背熊腰,身著半甲的男子,麵帶憐憫道:“你也拿去看看,如果沒有異義,便由你護送糧草前往兗州。”
    男子名為太史慈。
    東萊人氏,寒門出身。
    早在五年前便已經出仕,因為護送重要公文出了意外,怕牽連家小,在外地躲避了數年。
    這幾年下來。
    家中老母多受孔融恩惠,回到家後便跟隨在孔融身邊報恩。
    隻不過孔融是個書呆子。
    諸侯聯盟散場後,並沒有什麽危機意識,反而老老實實的當著漢臣,以至於治下兵少將寡。
    去歲黃巾作亂。
    又跑去平亂,然後戰敗的張饒,一巴掌扇回了都昌,最後管亥圍城。
    隻能派太史慈出去搬救兵。
    待黃巾褪去以後,孔融依舊沒有任何厲兵秣馬的打算,反而悠哉悠哉的治理百姓。
    麵對這樣的恩人。
    麵對這樣的亂世諸侯。
    太史慈表示心好累,他想起飛,但孔融不給機會,隻把他當成信任的護衛頭子。
    “府君!”
    看完書信後,太史慈蹙眉道:“末將願意前往送糧,可張玉衡雖以乞活立世,但終究不為朝廷所容,您送糧於他,天下諸侯與朝廷,又會如何待您?”
    喜歡三國:開局繼承三十萬青州兵!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繼承三十萬青州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