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靈活應變,危中尋機

字數:6096   加入書籤

A+A-


    軍心既定,芯啟科技這台一度有些遲滯的機器,再次高速運轉起來。林軒將之前製定的“現金為王,聚焦核心,苦練內功,逆勢布局”十六字方針,迅速分解為一係列具體、可執行的行動計劃,並在各個層麵同步推進。芯啟科技不再是被動地承受風暴的衝擊,而是開始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水手,在驚濤駭浪中靈活地調整航向,甚至嚐試迎著風浪,撒網捕魚。
    既然香港本地及東南亞市場短期內指望不上,林軒果斷決定,將市場開拓的重心全麵轉向受金融危機衝擊相對較小、且對新技術接受度更高的歐美市場。這在當時看來,對於一家毫無海外根基的香港初創公司而言,無疑是極具挑戰性的決策。
    黃耀龍肩上的擔子驟然加重。他帶領著剛剛組建起來的、隻有兩三個人的迷你銷售團隊其中一人還是剛從本地電子廠挖來的、略懂英語的銷售員),開始了“揚帆出海”的艱難征程。他們通過香港貿易發展局的數據庫、行業展會的名錄、甚至互聯網上零星的信息,大海撈針般地尋找著歐美潛在的p3播放器品牌商、方案商或大型分銷商。
    過程充滿了挫敗。大部分發出去的郵件和傳真都石沉大海,偶爾接通的電話,對方往往在聽到“xinqi tegy”這個陌生的名字後就禮貌地掛斷。語言障礙、時差顛倒、文化隔閡、缺乏信任……重重困難擺在麵前。
    林軒給予了黃耀龍充分的授權和支持。他親自參與製定了針對歐美市場的推廣資料,強調“麻雀”芯片在性能、功耗上的技術優勢,以及芯啟科技作為亞洲新興設計公司的靈活性和成本優勢。他還建議黃耀龍可以采取更靈活的合作模式,比如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樣品價格、更長的技術支持周期,甚至可以考慮與當地有實力的方案設計公司合作,共同開拓市場。
    “我們的目標不是立刻拿到大訂單,”林軒對焦慮的黃耀龍說,“而是先找到一兩個願意嚐試我們方案的‘種子客戶’,哪怕隻是一個小品牌,一個小訂單。隻要能打開一個缺口,建立起一個樣板工程,後麵的路就好走了。”
    與此同時,對於像遠大電子這樣陷入困境的老關係,林軒也沒有完全放棄。他讓黃耀龍保持聯係,主動了解對方的難處。當得知遠大電子正苦於內銷訂單銳減,急需拓展出口業務時,林軒甚至讓陳家俊帶領技術團隊,花費了不少精力,協助遠大電子的設計師,針對歐美市場的審美和功能偏好,改進了他們原有的p3播放器外觀和軟件設計,並提供了基於“麻雀”芯片的、更具性價比的整套解決方案。
    這種在困境中“雪中送炭”的做法,雖然短期內沒有帶來直接的經濟回報,卻贏得了遠大電子高層的極大好感和信任,為未來的長期合作,埋下了重要的伏筆。精耕細作,維係關係,同樣是“危中尋機”的重要一環。
    金融危機如同大浪淘沙,香港和珠三角地區那些管理不善、過度擴張、或者僅僅是運氣不佳的電子配套廠商,紛紛陷入了經營困境,甚至倒閉破產。這對於正在努力構建自身供應鏈體係的芯啟科技來說,既是風險,也是機遇。
    黃耀龍根據林軒的指示,開始有針對性地梳理和接觸那些與芯啟科技業務相關,但目前正麵臨困難的供應商。這其中,既有提供pct貼片、元器件分銷的小廠,也有一些掌握著特定封裝技術或測試能力的公司。
    談判桌上的博弈,變得微妙而激烈。
    一方麵,芯啟科技利用對方急於獲得訂單和現金流的心理,在價格、賬期、交貨條件等方麵,爭取到了比以往更有利的條款。比如,與一家瀕臨倒閉的台灣封裝廠談判時,黃耀龍成功地以低於市場價近三成的價格,鎖定了未來一年“麻雀”芯片所需的封裝產能,並爭取到了分批付款的優惠條件。
    但另一方麵,林軒也深知涸澤而漁的道理。他反複叮囑黃耀龍,不能隻顧壓價,更要評估對方的技術實力、質量控製體係和長期發展潛力。對於那些確實有技術特色、管理也相對規範,隻是暫時遇到流動性困難的供應商,芯啟科技甚至會考慮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預付部分貨款,或者介紹一些其他的潛在客戶,以建立更穩固的戰略合作關係。
    “我們要的不是一次性的‘撿便宜’,”林軒在一次供應鏈會議上強調,“而是要利用這個機會,篩選和鎖定一批能夠與芯啟科技共同成長、值得信賴的核心供應商。穩定、高質量的供應鏈,是我們未來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基礎。”
    通過一係列靈活而精準的操作,芯啟科技不僅有效降低了當前的采購成本,緩解了部分資金壓力,更重要的是,初步構建起了一個更具韌性和成本優勢的供應鏈網絡雛形。
    在林軒看來,金融危機帶來的最大“紅利”,莫過於人才市場的劇變。這為一直苦於高端人才匱乏的芯啟科技,打開了一扇前所未有的“機遇之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親自掛帥,將“人才抄底”提升到公司最高戰略優先級。人事部門在他的直接指示下,火力全開,將目標鎖定在那些因危機而被裁員或主動尋求新機會的頂尖技術人才身上。
    招聘目標被精確地定義為芯啟科技未來發展最急需的幾類關鍵人才:
    · 模擬電路設計大師: soc芯片的性能和功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模擬ip的質量。林軒深知,一名經驗豐富的模擬電路設計專家,其價值甚至超過十名普通的數字電路工程師。他尤其關注那些在p鎖相環)、adcdac模數數模轉換器)、電源管理芯片等領域有深厚積累的人才。
    · 高級驗證工程師: 隨著芯片設計複雜度呈指數級增長,“流片一次成功”變得越來越困難,驗證環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林軒需要能夠構建先進驗證平台如基於systeveriog和uv,雖然這些概念在當時還很超前,但林軒已經開始布局)、精通形式驗證、能夠獨立承擔複雜模塊乃至soc係統級驗證重任的高級人才。
    · eda核心算法專家: 這是林軒的“私心”,也是芯啟科技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他渴望找到那些在物理設計布局布線)、時序分析、邏輯綜合、形式驗證等eda核心算法領域有深入研究和實踐經驗的頂尖高手。這些人往往隱藏在cadence、synopsys、entor graphics等eda巨頭的研發部門,或者頂尖大學的相關實驗室裏。要在香港找到這樣的人才,難度極大,但林軒堅信,危機中總會有“遺珠”出現。
    為了吸引這些“千金馬骨”,林軒拿出了最大的誠意。除了提供在當時市場環境下極具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外,他還向核心人才承諾了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期權激勵。“現在加入,你得到的不僅僅是一份工作,”他在麵試一位從飛利浦香港研究院離職的資深模擬電路專家時,真誠地說道,“更是成為一家未來偉大的芯片公司早期合夥人的機會!”
    他親自參與了每一位核心候選人的最終麵試。他不僅僅考察對方的技術能力,更看重對方的學習潛力、價值認同以及是否具備與初創公司一同“摸爬滾打”的創業精神。他與候選人深入交流芯啟科技的技術路線、產品規劃和長遠願景,用自己對半導體產業未來的深刻洞見和堅定信念去感染對方。
    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些目標人才對芯啟科技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心存疑慮,擔心穩定性;有些則對加入一家“前途未卜”的初創公司,放棄大平台的安逸生活感到猶豫;還有些則在薪資、期權等具體條件上反複拉鋸。
    但林軒展現出了驚人的耐心和決心。對於真正看中的人才,他不惜三顧茅廬,反複溝通。
    其中,最為艱難的一次,是招攬一位在時序分析算法領域頗有建樹、剛剛從矽穀回流香港的博士。這位名叫李誌遠的技術大牛,原本計劃加入某家大型通訊公司,但受金融危機影響,該公司的招聘計劃凍結。林軒得知消息後,立刻通過各種關係聯係上對方。
    初次見麵,李誌遠對芯啟科技的“宏偉藍圖”並不感冒,他更關心實際的研發平台、技術挑戰和個人發展空間。林軒沒有空談理想,而是直接將芯啟科技在eda點工具開發中遇到的具體算法瓶頸和盤托出,坦誠地展示了公司的技術實力和麵臨的挑戰,並邀請李誌遠參與討論。
    連續幾天的技術“切磋”,讓李誌遠對林軒在eda領域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布局感到震驚,也對芯啟科技正在嚐試攻克的難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終,在林軒承諾給予其獨立領導算法團隊、並提供充足研發資源和極具吸引力的期權後,這位技術大牛點頭加盟。
    李誌遠的加入,如同給芯啟科技的eda研發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也極大地鼓舞了整個技術團隊的士氣。
    通過這一係列精準而堅決的“抄底”行動,在短短幾個月內,芯啟科技的核心研發團隊規模不僅沒有縮減,反而逆勢擴張,吸納了近十名在各自領域都堪稱一流的高端人才。公司的技術短板得到了有效彌補,整體研發實力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這為後續“麻雀 rev b”的成功以及eda工具的突破,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在執行上述一係列“危中尋機”策略的過程中,林軒發現,自己對專業法律和財務顧問的需求,變得空前迫切。無論是進行海外市場開拓中的合同談判,還是與供應商進行風險評估和交易結構設計,抑或是處理人才招聘中涉及的勞動法、競業限製、期權計劃等複雜問題,都需要高度專業的支持。
    很自然地,他再次想到了趙雅凝。
    他開始更頻繁地聯係這位已經轉投頂級律所的“專業人士”。起初,隻是就一些具體的法律條款或合同文本進行谘詢。但漸漸地,隨著交流的深入,林軒發現趙雅凝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律師,她對商業運作、風險評估、甚至宏觀經濟形勢,都有著遠超同齡人的敏銳洞察力和獨到見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比如,在林軒計劃收購一家擁有特殊封裝技術、但已瀕臨破產的小型工廠時,趙雅凝不僅從法律角度提示了潛在的債務風險和環保責任,還敏銳地指出了該工廠管理混亂、技術更新停滯等更深層次的經營問題,建議林軒謹慎行事,或者采取更靈活的合作方式如技術授權或設備租賃)而非直接並購。她的建議,最終幫助林軒避免了一個可能拖累公司現金流的“大坑”。
    又比如,在設計核心員工的期權激勵計劃時,趙雅凝不僅考慮到了香港本地的法律法規,還結合矽穀科技公司的成熟經驗,為林軒設計了一套既能有效激勵員工、又能保護公司利益、且具備未來融資靈活性的期權方案。
    林軒開始將更多戰略層麵的思考和困惑,與趙雅凝進行交流。他驚訝地發現,這位看似冷靜理性的女律師,在商業邏輯和戰略思維上,與自己竟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她總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他未曾考慮到的風險點或建設性意見。
    他們的見麵地點,也從最初嚴肅的律所會議室,逐漸轉移到了氛圍更輕鬆的咖啡館,甚至在某個加班後的深夜,一起在路邊攤吃過一次簡單的宵夜。
    討論的話題,也從純粹的工作,偶爾延伸開去。他們會聊起金融風暴對香港社會各階層的影響,會探討香港未來的經濟轉型方向,甚至會交流彼此對生活、對理想的看法。
    林軒了解到,趙雅凝出身於一個殷實的商人家庭,但她並沒有選擇按部就班地繼承家業,而是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法律係,並立誌成為一名頂尖的商業律師。她對新興科技充滿了好奇,也對林軒身上那種敢於挑戰、無懼風險的創業精神,隱隱帶著一絲欣賞。
    而趙雅凝也從林軒身上,看到了不同於她所接觸的其他商人的特質。他沒有商人的油滑和市儈,卻有著驚人的商業嗅覺和戰略眼光;他癡迷於技術,卻又懂得如何將技術轉化為商業價值;他在危機麵前展現出的冷靜、果決和逆向思維,更是讓她印象深刻。
    這種基於專業能力的相互欣賞和智力碰撞,讓兩人之間的關係,在不知不覺中超越了單純的客戶與律師、或者普通朋友的範疇,滋生出一種更為複雜和微妙的情愫。盡管雙方都默契地沒有點破,專注於眼前的工作,但彼此心中都清楚,對方已經成為了自己事業乃至人生中,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存在。
    危機仍在持續,芯啟科技的挑戰也遠未結束。但通過這一係列靈活應變、危中尋機的操作,林軒不僅穩住了陣腳,更在逆勢中積蓄了力量,磨礪了團隊,布局了未來。這隻誕生於風雨前夜的“麻雀”,正以超乎所有人預料的速度和韌性,在驚濤駭浪的“芯海”中,頑強地成長著。而遠方,那片更廣闊的、屬於芯片與代碼的星辰大海,正等待著它羽翼豐滿後的振翅翱翔。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