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麻雀”量產前夜

字數:4171   加入書籤

A+A-


    遠大電子那份如同“催命符”般的訂單,像一條無形的鞭子,驟然抽打在芯啟科技這台高速運轉的機器上,讓原本就緊張的節奏瞬間提升到了極限。公司立刻進入了林軒所說的“戰時狀態”,一場圍繞著“麻雀 rev b” asic芯片按時交付的攻堅戰,全麵打響。
    觀塘工業大廈的那個樓層,幾乎變成了不夜城。
    芯啟科技辦公室的燈光,常常徹夜通明。無論是周末還是深夜,總能看到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伏案工作,或者圍在白板前激烈地討論。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咖啡味、外賣盒飯味,以及因長時間工作和巨大壓力而產生的、略顯焦躁的氣息。
    壓力最大的,無疑是直接負責芯片設計的數字和模擬團隊,以及承擔著“把關人”重任的驗證團隊。
    “麻雀 rev b”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soc芯片,雖然相比後世的智能手機芯片還很簡單,但在1997年的當下,其集成度和複雜度已經相當可觀。它不僅包含了p3解碼的核心數字邏輯,還集成了顧維鈞負責設計的音頻編解碼器dec)、鎖相環p)、電源管理單元pu)等關鍵模擬ip,以及一些基礎的外設接口控製器。要將這些數字和模擬模塊完美地集成在一顆小小的矽片上,並確保它們在各種工作條件下都能穩定、高效地協同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時間,成為了最寶貴的資源,也是最大的敵人。
    為了趕在預定日期前完成設計和驗證,將最終的設計數據gdsii文件)交付給台積電進行流片tapeout),整個技術團隊都開啟了“搏命模式”。
    陳家俊帶領的數字設計團隊,負責將rt寄存器傳輸級)代碼轉化為最終的物理版圖。他們需要利用eda工具部分是芯啟科技自研的“追光者”引擎,部分是購買的商業軟件授權)進行邏輯綜合、布局布線、時序優化。每一微米的走線,每一個邏輯門的擺放,都可能影響到芯片最終的性能、功耗和麵積。他們常常為了優化一條關鍵路徑的延遲,或者解決一個微小的布局擁塞問題,而反複嚐試、徹夜不眠。
    顧維鈞帶領的模擬設計團隊,則麵臨著更精細、更“玄學”的挑戰。模擬電路的設計對噪聲、幹擾、工藝偏差等因素極其敏感,需要設計師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顧維鈞幾乎是以辦公室為家,親自操刀設計最關鍵的audio dec和低功耗pu模塊,反複進行電路仿真和版圖設計,力求在信噪比、線性度、電源抑製比等關鍵指標上做到最優。他帶來的幾位經驗豐富的模擬工程師,也都在各自負責的模塊上全力以赴。
    而壓力最大的,或許是剛剛組建不久,由李誌遠和幾位新招攬的驗證專家組成的驗證團隊。他們的任務,是在設計完成流片之前,盡可能地發現並修複所有潛在的設計缺陷bug)。因為一旦流片完成,再發現問題,損失的不僅僅是數百萬的流片費用,更重要的是寶貴的時間——這將直接導致無法按時向遠大電子交貨,引發災難性後果。
    驗證團隊構建起了一個初步的、混合了模擬和數字仿真的驗證平台。他們編寫了大量的測試用例test cases),模擬各種可能的應用場景和異常情況,對設計的每一個角落進行“地毯式轟炸”。新加入的驗證專家們,帶來了更先進的驗證方法學理念如覆蓋率驅動驗證、斷言驗證等,這些在當時還很前沿),極大地提升了驗證的效率和完備性。
    林軒作為總指揮官,更是身先士卒。他幾乎全程參與到最關鍵的技術環節中。白天,他與各個團隊開會,協調資源,解決瓶頸;晚上,他常常和李誌遠一起,對著“追光者”sta工具的報告,分析時序關鍵路徑,提出優化建議;或者和顧維鈞一起,研究模擬電路的仿真波形,診斷潛在的噪聲問題。他那超越時代的知識儲備和對全局的掌控力,成為了整個項目按計劃推進的定海神針。
    即便如此,意外和困難還是接踵而至。
    在一次全芯片的聯合仿真中,驗證團隊發現了一個隱藏很深的邏輯錯誤:在處理某種特定比特率的p3文件時,解碼器會發生數據溢出,導致音頻出現爆音。這個bug如果遺漏到芯片中,後果不堪設想!數字設計團隊立刻投入了緊急修複,重新進行邏輯綜合和時序驗證,耽誤了近兩天時間。
    模擬團隊那邊,顧維鈞在對p模塊進行極端溫度仿真時,發現其鎖定時間ock tie)在高溫下超標,可能導致芯片在某些環境下無法正常工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不得不對p的環路濾波器參數進行重新調整,並對版圖進行了細微修改,又花去了一天多時間。
    每一次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都伴隨著巨大的壓力和時間損耗。辦公室裏的氣氛,也隨著距離tapeout截止日期的臨近,變得越來越緊張。爭吵、焦慮、疲憊……各種負麵情緒開始蔓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軒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知道,這個時候,除了技術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鼓舞。
    他自掏腰包,每天晚上都為加班的同事們準備豐盛的宵夜,從燒臘飯到海鮮粥,盡量滿足大家的口味。他會在團隊取得階段性進展時,不吝嗇自己的讚揚和肯定。他也會在大家最疲憊、最沮喪的時候,拍拍他們的肩膀,說一句“辛苦了,再堅持一下,勝利就在眼前!”
    他還組織了幾次簡短的“戰前動員會”,不斷地向團隊強調遠大訂單對於公司的戰略意義,描繪“麻雀”芯片成功上市後的美好前景,並再次重申了他對核心員工的期權承諾。
    漸漸地,一種特殊的“戰友情”在團隊中彌漫開來。大家不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工作,更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了證明自己和公司的價值而並肩作戰。不同團隊之間的溝通協作也變得更加順暢,數字、模擬、驗證、軟件……大家擰成一股繩,互相支持,共同攻克難關。
    終於,在距離預定tapeout日期隻剩下最後48小時的時候,所有的設計和驗證工作,基本宣告完成!
    最後的時刻到來了。林軒、陳家俊、顧維鈞、李誌遠以及各個模塊的核心負責人,全部聚集在會議室裏,對著最終的設計數據庫gdsii文件)和各項驗證報告,進行最後一輪、也是最關鍵的signoff簽核)審查。
    空氣仿佛凝固了。每個人都瞪大眼睛,逐行逐項地檢查著那些密密麻麻的數據和圖形,生怕遺漏任何一個微小的錯誤。
    時序報告,通過! 物理驗證drcvs),通過! 功耗分析,符合預期! 功能覆蓋率,達標! ……
    一項項檢查確認無誤。
    林軒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疲憊,但眼神中卻閃爍著期待和決絕。
    “大家……還有沒有問題?”他沉聲問道。
    沒有人說話。
    “好!”林軒站起身,走到負責提交數據的工作站前,“那麽,我宣布,‘麻雀 rev b’設計……正式tapeout!”
    他移動鼠標,點下了那個象征著“發送”的按鈕。
    包含了數百萬個晶體管、凝聚了整個團隊無數心血的設計數據,通過網絡,開始緩緩地傳輸向位於台灣新竹的台積電服務器。
    這一刻,辦公室裏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和掌聲!所有的壓力、疲憊、焦慮,在這一瞬間得到了徹底的釋放!有人激動地擁抱在一起,有人喜極而泣,有人則癱坐在椅子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林軒也感到一陣難以言喻的激動和疲憊。他知道,這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的兩到三個月,將是漫長而煎熬的等待。矽片能否成功製造出來?良率如何?性能是否達到預期?這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而遠大電子那五萬片訂單的交貨期限,就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劍,依然在滴答作響。
    量產前夜,希望與風險並存,激動與焦慮交織。芯啟科技這隻傾盡全力、剛剛完成“破殼”的“麻雀”,能否在三個月後,迎著風暴,成功起飛?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命運的最終裁決。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