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芯”的考驗 - 性能遠超預期
字數:2771 加入書籤
“開始測試!”林軒的聲音打破了短暫的寂靜,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
早已準備就緒的測試區立刻忙碌起來。黃耀龍協調著後勤,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備用耗材充足。而林軒則親自坐鎮中央測試台,小王、小李等核心工程師則分別負責不同的測試項目。
新購置的部分是二手的頂配)測試設備在這一刻展現了它們的價值。高精度的探針卡在顯微鏡下緩緩下降,精準地接觸到芯片表麵那些比頭發絲還細的焊盤pad);泰克的數字示波器屏幕上瞬間充滿了複雜的波形;惠普的頻譜分析儀開始掃描輸出信號的純淨度;一台大型的溫控箱則準備模擬各種極端工作環境。
林軒親自編寫並審核了大部分的測試向量和自動化測試腳本。這套測試流程,其嚴苛程度和覆蓋廣度,遠超當時行業內對一顆消費級芯片的普遍標準。他不僅僅滿足於“gonogo”通過不通過)的功能性測試,更要求對芯片的每一項關鍵性能指標進行精密的“特性分析”。
“小李,模擬前端的信噪比snr)和總諧波失真thd+n)數據怎麽樣?”林軒看著實時滾動的測試數據,頭也不抬地問道。
“林…林生!”負責模擬測試的小李聲音都有些發顫,指著屏幕上的數據,“結果……好得有點……離譜!snr輕鬆超過95db,thd+n低於0.005!這……這都快趕上專業錄音棚裏那些昂貴的獨立音頻解碼器了!我們設計的隻是一個p3芯片啊!”
林軒點點頭,臉上波瀾不驚,仿佛這是理所當然的結果。他腦海中那些基於未來sigadeta調製和噪聲整形技術的優化設計,果然起到了關鍵作用。“繼續測試動態範圍和聲道分離度。”
“小王,數字部分的最高穩定工作頻率能跑到多少?”他又轉向負責數字邏輯測試的小王。
小王死死盯著邏輯分析儀屏幕上穩定跳動的時鍾信號,結結巴巴地匯報道:“報告林生!標稱頻率是60hz,但我們……我們嚐試超頻到80hz,連續跑了三個小時的複雜運算壓力測試,沒有出現任何邏輯錯誤!甚至……甚至還能往上衝一衝!”
“漂亮!”林軒忍不住讚了一句。這意味著他的“動態功耗平衡與異步時鍾域管理”架構思路是完全成功的!這不僅能帶來更長的電池續航,更預示著未來“啟明二號”衝擊更高性能有了堅實的基礎!
測試一項接一項地進行著:存儲器接口帶寬、dsp運算單元的ips百萬指令每秒)值、gpio通用輸入輸出接口)的驅動能力、各種電源管理模式下的喚醒時間……結果無一例外,全部達到甚至大幅超越了設計規格書datasheet)的要求!
在進行高溫老化測試時,林軒又展現了他“先知”般的能力。當芯片在85攝氏度的溫控箱裏連續運行到第五個小時,一項負責監控內部時鍾的測試指標開始出現極其微小的、但在林軒看來“不可接受”的漂移時,他立刻叫停了測試。
“放大這裏的波形,對比一下常溫下的數據。”他指示道。
工程師們手忙腳亂地調出數據,果然發現了細微的差異。
“看到了嗎?”林軒在白板上快速畫著草圖,“這是因為核心dsp單元在高負載、高溫下產生的熱量,通過襯底耦合,影響到了旁邊p鎖相環)電路中某個敏感的電容元件的參數。雖然漂移量在spec規格)範圍內,但這是設計上的一個瑕疵。v1版本不影響使用,但在‘啟明一號’的設計中,這裏的物理隔離和熱屏蔽必須加強!”
他不僅僅發現了問題,還精準地指出了問題的物理根源,並給出了下一代產品的改進方向!這份洞察力,讓在場的工程師們徹底拜服。他們明白,跟著這樣一位技術領袖,他們不僅僅是在完成工作,更是在以最快的速度學習和成長!
整整三天三夜,林軒和核心團隊幾乎沒有離開實驗室。當最後一份詳盡的、包含了數百頁數據和圖表的《qc01 es芯片全麵性能評估報告》完成時,所有參與測試的人都累癱了,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無法掩飾的興奮和自豪。
林軒拿著這份報告,逐頁仔細翻閱,每一個關鍵數據都與他腦海中的“未來常識”進行著印證。
“很好。”他合上報告,臉上露出了真正輕鬆的笑容,“這顆‘芯’,比我預想的還要出色。它不僅能完美支撐我們的第一代p3播放器,甚至還有足夠的潛力去應對未來一到兩年的市場競爭!”
他站起身,對著已經累得東倒西歪的團隊成員們,用力一揮手:“兄弟們!我們成功了!‘啟明一號’,性能完美!今晚,我請客!觀塘最好的海鮮大排檔,不醉不歸!”
實驗室裏再次爆發出震天的歡呼,之前的疲憊仿佛一掃而空,隻剩下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林軒知道,最關鍵的一道坎,他們已經成功邁過!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