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深圳速度與質量紅線

字數:3229   加入書籤

A+A-


    與香港總部這邊被全球熱議和資本追捧的“光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百多公裏外的深圳寶安區,那兩家被啟明芯選中的代工廠,此刻正上演著一場真實而殘酷的“冰與火之歌”。
    黃耀龍幾乎是以工廠為家了。他黝黑的臉上布滿了疲憊,但眼神卻異常銳利,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時刻緊盯著生產線的每一個環節。林軒那句“不惜一切代價提高產能”的指令,如同緊箍咒般時刻懸在他的頭頂。
    為了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兩家工廠都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將“深圳速度”這個詞演繹得淋漓盡致。    “軍事化”管理與“人海戰術” 為了提高效率,工廠管理層采取了近乎軍事化的管理模式。嚴格的上下班打卡、精確到秒的工序時間控製、流水線式的責任劃分……同時,為了彌補自動化程度的不足和熟練工的短缺,工廠大量招聘臨時工,用“人海戰術”來堆高產量。一時間,廠區裏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但也魚龍混雜,管理難度陡增。
    駐廠工程師的“救火隊” 小李帶領著一支由十多名啟明芯工程師組成的“駐廠支持團隊”,分成兩組,24小時輪流駐紮在兩家工廠。他們不僅僅是技術指導,更像是“救火隊員”。生產線上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無論是設備參數漂移、工藝流程錯誤、還是元器件批次差異導致的兼容性問題——他們都必須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快速診斷,拿出解決方案。他們吃住都在工廠的簡陋宿舍裏,每天睡眠不足五個小時,神經時刻緊繃。
    然而,極限的壓榨和高速的運轉,必然帶來一係列的問題和挑戰。
    設備與物料的極限 生產線長時間超負荷運轉,導致設備故障率明顯上升。高精度的貼片機時不時需要停機維修,回流焊爐的溫控曲線也開始出現波動。同時,大批量的物料消耗,也給本就緊張的供應鏈帶來了更大壓力。某些非核心的輔料如特定規格的螺絲、連接線)甚至出現了短缺,黃耀龍不得不親自跑遍珠三角的電子市場去“掃貨”。
    質量的波動與紅線的堅守 在追求速度的同時,質量問題開始抬頭。一些批次的產品,出現了外殼縫隙不均、按鍵手感差異、甚至內部焊點虛焊等問題。工人們在長時間疲勞作業下,出錯率也在增加。黃耀龍麵臨著巨大的壓力。一方麵是來自香港總部的催單,一方麵是生產現場的混亂。但他牢牢記住了林軒的底線:“核心功能和可靠性絕不妥協!”他頂住了工廠管理層希望“放寬標準保產量”的壓力,與駐廠工程師一起,堅決執行嚴格的抽檢和全檢流程,將不合格品擋在產線上。為此,他甚至不惜與工廠老板拍了桌子。
    管理的混亂與利益的衝突 兩家代工廠之間,為了爭奪啟明芯的優質訂單和資源比如優先獲得啟明芯提供的關鍵測試設備),開始出現了一些“小動作”。互相挖角熟練工人、在物料分配上斤斤計斤、甚至在出現質量問題時互相推諉責任。黃耀龍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去協調、彈壓,甚至動用了一些“江湖手段”比如恩威並施,將訂單量與配合度掛鉤),才勉強維持住局麵。他深刻體會到,與這些草莽起家、規則意識淡薄的民營工廠打交道,遠比在香港和跨國公司談判要複雜得多。
    在一個深夜,黃耀龍拖著疲憊的身軀,給林軒打了一個電話,匯報著當天的產量數字和遇到的種種困難,聲音沙啞,充滿了焦慮。
    “林生,今天產量又上了一個台階,突破日產八百台了!但是……a廠那邊有批外殼的陽極氧化出了點色差,b廠那邊又因為工人操作失誤報廢了幾十塊主板……供應鏈那邊,三星的fash這個月可能要晚到三天……兩家廠的老板還在為下個月的訂單分配吵個不停……”他一口氣說了一大堆問題。
    林軒在電話那頭靜靜地聽著,沒有打斷他。等黃耀龍說完,他才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股安撫人心的力量:“老黃,辛苦了。我知道你那邊壓力很大。這些問題,都是高速發展中必然會遇到的。不要慌,我們一個一個來解決。”
    他針對黃耀龍提到的每一個問題,都給出了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 “色差問題,如果隻是輕微,不影響功能,和趙晴鳶溝通,看看能不能作為b級品,或者針對特定市場比如對外觀要求不高的東南亞)進行折價銷售,盡量減少損失。” “報廢的主板,讓小李帶人去現場分析原因,是工藝問題還是元器件問題?必須找到根源,避免重複發生。同時,加強對關鍵工序工人的培訓和考核。” “三星fash晚到,立刻啟動備選方案!聯係鎂光icron)或者現代電子,看看能不能緊急調撥一部分產能!價格高一點也沒關係,不能讓生產線停下來!” “兩家工廠的矛盾,你要軟硬兼施。一方麵,明確我們的訂單分配原則——質量優先,效率優先,配合度優先;另一方麵,也要給他們一些‘甜頭’,比如承諾後續的技術升級支持,或者在支付貨款時適當加快速度。讓他們明白,跟我們啟明芯合作,是雙贏,而不是零和博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軒的思路清晰,邏輯縝密,如同庖丁解牛般,將看似一團亂麻的問題逐一拆解,並給出了解決方案。黃耀龍聽著,心中的焦慮漸漸平複,取而代之的是對林軒那份運籌帷幄能力的深深欽佩。
    “最後,老黃,”林軒的語氣變得鄭重,“記住,速度很重要,但質量是我們的生命線!尤其是在這個品牌建立的初期,絕不能因為趕產量而砸了口碑!我授權你,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犧牲一部分短期產量,來確保產品質量!這個責任,我來承擔!”
    “我明白了,林生!”黃耀龍感到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所有的委屈和壓力仿佛都煙消雲散。他知道,有林軒這句話,他就有了堅守質量紅線的底氣。
    掛了電話,黃耀龍重新振作精神,投入到下一輪的“戰鬥”中。窗外,深圳的夜空下,無數工廠的燈火連成一片,如同奔騰不息的河流。這裏充滿了廉價的勞動力、野蠻生長的活力,也隱藏著無數的陷阱和挑戰。而啟明芯,正試圖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駕馭這股強大的“深圳速度”,為自己的全球擴張,鍛造出最堅實的製造基石。
    這不僅僅是關於產能的提升,更是一場關於管理、關於質量、關於中國製造早期模式的探索與博弈。而黃耀龍,這位昔日在香港電子圈摸爬滾打的老江湖,也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挑戰中,經曆著蛻變與成長。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