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現有平台的“原罪”

字數:3922   加入書籤

A+A-


    林軒那句“我們為什麽不自己製定規則”,如同投入滾燙油鍋裏的一滴水,瞬間讓整個會議室的氣氛變得熾熱而激蕩。自己做操作係統?自己建生態?這個想法太過大膽,以至於讓這些身經百戰的技術和市場精英們,一時都有些難以消化。
    短暫的沉默之後,最先提出疑問的,是負責軟件平台的小張張明)。他作為公司內部最懂操作係統和軟件生態的人,深知其中的水有多深。
    “林總,您的想法非常激動人心,但……打造一個全新的、能夠與syobie甚至未來可能的對手競爭的移動操作係統,這……這難度恐怕比我們設計一顆頂級soc還要大得多吧?”他的語氣帶著明顯的疑慮,“我們真的有這個能力嗎?操作係統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涉及到龐大的生態建設、開發者關係、以及長期的維護和更新……”
    林軒讚許地點了點頭:“小張你的顧慮非常到位。這絕非易事,甚至可以說是一場九死一生的豪賭。但在我們決定是否要‘賭’之前,我們必須先看清楚,我們現有的‘對手’,或者說,我們打算‘拋棄’的那些現有平台,它們到底存在哪些根本性的、無法彌補的缺陷。隻有認清了它們的‘原罪’,我們才能堅定自己另起爐灶的決心,並找到我們能夠‘後來居上’的突破口。”
    說著,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筆,開始係統性地剖析當時市場上主流的移動操作係統:
    第一個被“開刀”的,是當時市場份額最大、諾基亞力挺的sybian,”林軒在白板上寫下這個名字,“它的優勢在於起步早,功能相對完善,尤其是在低功耗和穩定性方麵,針對早期硬件資源極其有限的手機做了很多優化,這也是諾基亞能夠長期稱霸功能機和早期智能機市場的重要原因。”
    “但是,”他筆鋒一轉,開始列舉其“原罪”: “架構陳舊,開發效率低下 sybian的核心架構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末,其基於微內核早期版本)或宏內核後期版本)的設計,以及獨特的麵向對象c++方言sybian c++)和複雜的內存管理機製兩段構造、eavetrap異常處理),對於開發者來說極其不友好,學習曲線陡峭,開發效率低下,bug層出不窮。” “ui體驗落後 無論是諾基亞主導的s60主要用於智能手機),還是s40主要用於功能手機),其用戶界麵交互邏輯都相對複雜、不夠直觀,而且對觸摸操作的支持非常糟糕。即使後續增加了觸摸支持,也往往隻是在原有按鍵邏輯上的簡單模擬,體驗割裂。” “對新硬件支持乏力 sybian的底層設計,是為了適應早期低頻率cpu和極小內存而優化的。當硬件快速發展,出現像‘蜂鳥’、‘天樞’這樣擁有強大cpu、gpu和更多內存的soc時,sybian陳舊的架構反而成為了性能發揮的瓶頸!它很難充分利用多核處理能力,圖形渲染效率低下,難以支撐我們想要的流暢、華麗的用戶體驗。” “生態相對封閉,創新受限 雖然sybian也試圖構建應用生態,但其複雜的開發模式、嚴格的簽名認證機製尤其是s60 v3之後)、以及諾基亞對其主導平台的強勢控製,都在很大程度上限製了第三方開發者的創新活力。”    “然而,它的‘原罪’同樣致命:” “桌麵思維,水土不服 indos obie的設計理念,本質上是將桌麵indos係統強行塞進手機裏。其界麵交互邏輯、資源管理方式、甚至很多底層api,都帶有濃厚的桌麵係統烙印,對於小屏幕、觸摸早期主要是電阻屏單點觸摸)和移動網絡環境,適應性很差,用戶體驗往往臃腫、卡頓、不直觀。” “功耗控製糟糕 indos obie的內核和架構並沒有針對移動設備的低功耗需求進行深度優化,導致搭載係統的手機普遍存在續航時間短的致命弱點,這與我們‘蜂鳥’追求極致低功耗的設計理念背道而馳。” “硬件要求高,成本難降 由於其相對龐大的係統內核和資源消耗,係統對手機的硬件配置cpu主頻、內存容量)要求較高,這使得搭載係統的手機成本很難降下來,難以在中低端市場普及。” “生態碎片化與版本混亂 微軟試圖通過提供不同的版本pocket pc, sartphone)來適應不同形態的設備,但反而造成了生態的碎片化和版本的混亂,開發者需要為不同版本進行適配,用戶體驗也難以統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軒的分析,讓在場的工程師們想起了市麵上那些運行緩慢、操作繁瑣、需要頻繁更換電池的早期手機,再次認同地點頭。
    隨後,林軒又簡要點評了其他幾個當時或曾經存在的移動平台:< os 曾經的pda王者,以其簡潔高效著稱。但其早期架構過於陳舊單任務、內存管理原始),難以適應日益複雜的智能手機需求,雖然推出了後續版本如gar os),但已顯頹勢,生態也在萎縮。” “inux的早期移動嚐試 當時已經有一些基於inux內核的移動平台探索,比如摩托羅拉曾經嚐試過的基於inux的手機如a780),還有一些開源社區項目如openoko)。它們展現了inux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潛力,但普遍存在驅動不完善、功耗控製差、用戶體驗粗糙、缺乏統一標準和強大商業推動者等問題,尚未形成氣候。” “至於摩托羅拉自家的p2k平台,”林軒看向馬克·安德森,“ark你更了解,它本質上還是一個功能手機時代的封閉平台,雖然也在不斷增加新功能,但其底層架構的局限性決定了它不可能真正進化到我們所設想的智能手機時代。”
    安德森苦笑著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一輪分析下來,結論已經非常清晰。
    “大家看到了嗎?”林軒放下筆,環視眾人,“當時市場上所有的主流移動平台,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根本性缺陷!它們要麽誕生於硬件資源極其匱乏的舊時代,背負著沉重的曆史包袱;要麽是桌麵巨頭試圖將舊有成功模式強行嫁接到移動端的‘怪胎’;要麽是雖然方向正確但力量弱小、不成體係的早期探索者。”
    “它們沒有一個,是真正為即將到來的、以‘大屏觸控、高速網絡、海量應用、雲計算’為特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而生的!”
    “這就是它們的‘原罪’!也是它們注定要被顛覆的命運!”
    “而我們啟明芯,現在正站在一個絕佳的曆史節點上!”林軒的聲音再次提高,充滿了力量,“我們擁有了定義下一代移動硬件核心天樞soc)的能力!我們擁有了加速軟硬件協同設計的利器eda工具)!我們擁有了充裕的資金和全球頂尖的人才!我們更擁有了……對未來的清晰洞見!”
    “我們完全有機會,也有能力,打造出一個全新的、沒有曆史包袱、真正麵向未來的移動操作係統——‘北辰’!一個能夠完美釋放我們硬件潛能、能夠提供極致用戶體驗、能夠吸引全球開發者共同繁榮的偉大平台!”
    “這,才是我們啟明芯應該選擇的道路!這,才是能夠讓我們從‘打工皇帝’真正蛻變為‘行業領袖’的唯一途徑!”
    林軒的這番係統性、前瞻性、且極具煽動性的分析,如同一道閃電,徹底劈開了籠罩在眾人心頭的迷霧!他們終於清晰地看到了現有平台的“不堪”和未來新平台的巨大機遇!
    之前那些關於風險、關於難度、關於得罪客戶的顧慮,在“重新定義未來”這樣宏大而激動人心的願景麵前,似乎都變得不再那麽重要了。
    一種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創業激情,開始在會議室裏重新燃燒起來!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