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軟件基因”的拷問
字數:3674 加入書籤
趙晴鳶從戰略和財務層麵,為林軒勾畫的“北辰”藍圖注入了強大的可行性論證。然而,橫亙在眾人麵前的,還有一個看似難以逾越的障礙——啟明芯,這家以硬核芯片設計能力聞名於世的公司,真的具備駕馭操作係統和軟件生態這種“軟實力”的“基因”嗎?
這個問題,如同房間裏的大象,雖然暫時被宏偉的願景和潛在的巨額回報所掩蓋,但它始終存在於許多技術人員,尤其是那些擁有深厚軟件背景的工程師心中。
在後續的一次專門討論新戰略技術細節的閉門會議上,曾經在微軟總部參與過indos ce內核開發、後來被啟明芯重金挖來的資深軟件架構師劉建明老劉),終於忍不住將這個疑問擺在了桌麵上。
“林總,趙總,各位,”老劉的表情很嚴肅,語氣也十分直接,“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啟明芯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成功都建立在強大的硬件設計能力之上。無論是p3芯片、dvd芯片,還是即將驚豔世界的‘蜂鳥’soc,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對半導體底層技術、對芯片架構、對物理實現的深刻理解。”
“但是,操作係統和軟件生態,是完全不同的遊戲規則。”他環視著在場的眾多硬件專家,“它需要的不僅僅是邏輯嚴謹的工程師思維,更需要對用戶交互、對開發者心理、對社區運營、對商業模式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把控力。”
“我們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全不同於芯片設計的、高效的、能夠支撐億萬行代碼開發的軟件工程管理體係;我們需要招募、培養、並留住成千上萬的頂尖軟件工程師、架構師、測試工程師、產品經理、uiux設計師、開發者關係經理……”
“我們還需要在全球範圍內,與數以百萬計的第三方開發者建立互信、共贏的合作關係,說服他們放棄成熟的平台,來為一個前途未卜的新係統投入時間和精力……”
“最關鍵的是,操作係統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持續迭代、不斷修複bug、提供安全更新的‘生命體’。它不像芯片流片成功就基本定型,它需要一個龐大而專業的團隊,進行長達十年甚至更久的維護和演進……”
老劉深吸一口氣,總結道:“恕我直言,目前我們公司從組織架構、人才儲備、到企業文化,都還嚴重偏向於硬件思維。我們真的準備好迎接這樣一場徹底的、深入到‘基因’層麵的轉型了嗎?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智慧、足夠的‘軟實力’去贏得這場軟件和生態的戰爭?”
老劉的話,如同尖銳的探針,刺破了籠罩在眾人心頭的樂觀情緒,直指啟明芯目前最核心的軟肋。
會議室裏,氣氛再次變得有些沉寂。不少有軟件背景的工程師,都默默地點頭表示認同。即使是對新戰略充滿信心的陳家俊和張建華,此刻也露出了思索的神色。他們知道,老劉提出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新戰略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關鍵時刻,負責整個公司軟件平台研發工作的負責人小張張明),站了出來。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退縮,反而充滿了昂揚的鬥誌。
“劉工提出的問題非常關鍵,也非常現實。”小張的聲音洪亮而堅定,“我承認,我們啟明芯目前的‘軟件基因’,相比微軟、諾基亞這些老牌軟件或平台巨頭,確實還不夠強大,經驗積累也相對欠缺。”
“但是,”他語氣一轉,充滿了自信,“要說我們完全沒有軟件基因,或者說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進化出強大的軟件基因,我絕不同意!”
“第一,我們並非從零開始!”小張提高了音量,“大家是否還記得pioneer v1發布時,我們那套完全自主開發的、基於嵌入式inux深度定製的操作係統和ui界麵?它的流暢度、穩定性和資源占用優化,在當時是不是秒殺了市麵上所有的p3播放器?為了那套係統,我的團隊攻克了多少底層驅動、內存管理、圖形渲染的難題?積累了多少嵌入式軟件工程的寶貴經驗?”
“再看我們正在進行的‘蜂鳥’項目,”他看向張建華,“老張團隊開發的gsgprs協議棧,其複雜度和實時性要求,難道不比很多桌麵操作係統模塊更高嗎?我們能在資源極其受限的ar9平台上,將其穩定高效地運行起來,這本身就是世界級的軟件能力體現!”
“還有我們正在打磨的sdk,”他繼續說道,“我們對開發者工具鏈的重視程度,對文檔規範和易用性的追求,難道不體現了我們對‘開發者體驗’這個軟件生態核心要素的深刻理解嗎?”
“所以,我們並非‘一窮二白’!我們已經在實踐中證明了,我們具備開發高質量、高性能複雜嵌入式軟件的能力!我們缺乏的,可能更多是超大規模軟件項目管理、跨平台兼容性處理、以及大規模生態運營方麵的經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這些經驗,是可以通過學習、引進和實踐來快速彌補的!”小張的語氣愈發激昂。
“第二,我們擁有最強的‘領路人’!”他的目光充滿崇敬地望向林軒,“林總對軟件架構、人機交互和未來趨勢的理解,早已超越了這個時代!有他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把控,我們‘北辰’os的起點,就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不需要像微軟或諾基ax那樣在錯誤的道路上反複試錯!”
“第三,我們可以‘買’來基因!”他看向趙晴鳶,“我們即將擁有巨額的資金!我們可以用最優厚的待遇,從矽穀、從西雅圖、從全球各地,招募最頂尖的操作係統內核專家、編譯器大神、圖形渲染大牛、人機交互大師、以及經驗豐富的生態運營操盤手!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戰略並購,直接將擁有成熟技術和團隊的‘軟件基因庫’納入麾下!”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我們擁有獨特的‘軟硬結合’優勢!”小張再次強調了林軒之前的觀點,“‘盤古’和‘女媧’讓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進行軟硬件協同開發和優化!這使得我們可以用更少的人、更短的時間,達到甚至超越那些純軟件公司需要巨大投入才能實現的目標!這是我們進化出強大‘軟件基因’的最大依仗!”
“所以,”小張深吸一口氣,目光灼灼地看著老劉和其他所有抱有疑慮的人,“我認為,‘軟件基因’的拷問,不應該成為我們退縮的理由,而應該成為我們加倍努力、加速進化的動力!我相信,隻要我們正視差距,找對方法,全力以赴,啟明芯不僅能夠孕育出強大的‘軟件基因’,更能進化成一個真正偉大的、‘軟硬兼備’的科技領袖!”
小張的這番話,充滿了邏輯、激情和擔當。他既承認了差距,又指出了優勢和彌補差距的方法,極大地提振了團隊的信心。
林軒微笑著帶頭鼓掌:“說得好!小張!‘基因’不是束縛,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進化來改變的!我完全相信,啟明芯的工程師文化中,蘊藏著追求卓越、克服挑戰的強大力量!隻要我們下定決心,沒有什麽能夠阻擋我們!”
“當然,”他補充道,“我們必須對軟件工程的複雜性保持敬畏之心。我們需要立刻著手,建立起一套世界級的軟件開發流程和質量管理體係。我們需要引入最優秀的人才,並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資源。我們需要擁抱開源社區的智慧,也要保護好我們自己的核心知識產權。”
關於“軟件基因”的拷問,在這次坦誠而深入的討論中,得到了正麵的回應和階段性的解答。雖然真正的考驗還需要未來的實踐來證明,但啟明芯已經下定決心,要在這片全新的戰場上,鍛造出屬於自己的、強大的“軟件之魂”!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