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天樞一號”的最後打磨

字數:3833   加入書籤

A+A-


    在啟明芯的ipo籌備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時,另一條戰線上,決定著公司技術未來的核心硬件——“天樞一號”soc芯片的設計,也進入了最為關鍵、也最為緊張的“最後一公裏”:tapeout流片)前的最終驗證與打磨。
    深圳研發中心,soc設計與驗證部門燈火通明,氣氛肅穆得如同大戰前的指揮部。
    牆壁上的倒計時牌,清晰地顯示著距離預定的gdsii芯片物理版圖數據)文件提交給晶圓廠初定為台積電最先進的65n工藝線)的最後期限,隻剩下不到三周的時間。
    “天樞一號”,這顆承載著啟明芯智能手機夢想、並被寄予厚望要為“北辰”os提供完美“座駕”的旗艦級soc,其設計的複雜度達到了啟明芯曆史之最。
    它不僅僅集成了高性能的多核“蒼穹”cpu、大幅升級版的“靈猴”gpu、強大的“天工”dsp集群和支持hspa3.5g)網絡的先進基帶,更包含了專門為“北辰”os優化的內存管理單元、高速總線接口、硬件安全模塊、以及極其精密的電源管理網絡……其晶體管數量預計將達到驚人的數億級別!<工藝節點上,設計如此複雜的芯片,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或錯誤,都可能導致首次流片的失敗。而一次流片的費用,包括光罩製作、晶圓製造、初步封裝測試等,成本高達數千萬美元!如果需要多次修改光罩進行迭代,成本更是天文數字!
    這不僅僅是金錢的損失,更是時間的損失!對於需要搶占市場先機的“北辰”計劃而言,時間,甚至比金錢更寶貴!
    因此,tapeout前的最終驗證,成為了整個硬件團隊此刻壓倒一切的重中之重!
    陳家俊親自坐鎮指揮,將最有經驗的架構師、邏輯設計師、電路設計師、以及驗證工程師,都集中投入到了這場最後的“會戰”之中。
    他們使用的武器,正是啟明芯引以為傲的“盤古”和“女媧”eda平台,以及在其基礎上構建起來的一整套先進的、自動化的signoff簽核)驗證流程。
    邏輯功能的“地毯式”轟炸:
    數千台高性能服務器組成的仿真集群正在全速運轉。工程師們利用“盤古”平台提供的、支持軟硬件協同仿真的環境,運行著海量的測試用例。這些測試用例不僅包括了針對各個功能模塊cpu、gpu、dsp、基帶、外設接口等)的單元測試,更包含了大量模擬真實應用場景的係統級集成測試,甚至還運行著早期版本的“北辰”os內核和驅動程序!目標是盡可能地覆蓋所有可能的邏輯功能組合和邊界條件,將隱藏最深的邏輯bug都“炸”出來。
    <這樣的先進工藝下,時序成為了設計的最大挑戰之一。芯片內部的信號傳輸延遲變得極其微小,任何一點額外的延遲都可能導致時序違規,從而影響芯片的最高工作頻率和穩定性。負責物理設計的後端團隊,在張偉的帶領下,正利用“盤古”的靜態時序分析sta)引擎和布局布線p&r)優化工具,對設計中數百萬條關鍵路徑進行著最後一輪的“極限衝刺”優化。他們如同在顯微鏡下雕刻藝術品般,小心翼翼地調整著邏輯門的驅動強度、連線的長度和寬度、緩衝器的插入位置……力求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榨幹每一皮秒的時序裕量。
    功耗控製的“精打細算”:
    低功耗是“天樞”設計的核心目標之一。模擬與電源管理團隊老王和顧工指導)正利用“盤古”的功耗分析工具,對芯片在各種工作模式下的動態功耗和靜態漏電功耗進行著最終的精確評估。他們需要確保芯片的總功耗控製在預算之內,並且沒有任何模塊存在異常的“功耗熱點”。同時,他們還在反複驗證各種低功耗模式如cock gating, poer gating, dvfs)切換時的邏輯正確性和喚醒時間。
    物理驗證的“像素級”審查:
    當所有的邏輯設計、時序和功耗都優化到位後,最終生成的物理版圖數據,還需要通過“盤古”平台提供的物理驗證工具鏈,進行最後一輪、也是最繁瑣的“像素級”審查。drc設計規則檢查)確保版圖符合代工廠tsc 65n)提出的數千條複雜幾何規則;vs版圖與原理圖一致性檢查)確保物理版圖與最初的電路設計完全一致;erc電氣規則檢查)則檢查是否存在潛在的電氣連接錯誤……任何一個微小的物理缺陷,都可能導致最終生產出來的芯片無法工作。
    整個驗證過程,緊張、枯燥、且壓力巨大。工程師們幾乎是三班倒,24小時連軸轉。實驗室裏彌漫著咖啡和能量飲料的味道,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疲憊,但眼中卻閃爍著高度專注的光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知道,自己手中的每一個操作,每一次確認,都關係著數千萬美元的投資,關係著公司未來幾年的命運。
    林軒也常常在深夜來到這裏,和工程師們一起查看驗證報告,討論技術細節。他雖然不能親自去修複每一個bug,但他總能憑借其敏銳的技術直覺,在關鍵時刻給出重要的提示。
    比如,當sta報告顯示某條關鍵路徑的時序非常緊張,後端工程師嚐試了各種優化手段都收效甚微時,林軒在仔細研究了相關邏輯後,可能會建議:“試試看能不能在上一級的邏輯綜合階段,讓‘女媧’引擎選擇一種麵積稍大但驅動能力更強的單元庫?或者,能否在軟件層麵調整一下這個模塊的調用時序,避開最壞情況下的競爭?”
    又比如,當功耗分析顯示某個模塊的靜態漏電偏高時,他可能會提示模擬團隊:“檢查一下這個模塊的襯底偏置電壓設置是否最優?或者能否在版圖層麵增加一些特殊的漏電抑製結構?”
    他的每一次“點撥”,往往都能幫助團隊更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時間一分一秒地逼近最後的期限。
    終於,在距離tapeout deadine隻剩下最後48小時的時候,所有的signoff驗證流程全部順利通過!
    屏幕上,代表著drc cean, vs cean, erc cean, tiing et, poer optiized 的綠色標記,如同最美的勳章,宣告著“天樞一號”soc的硬件設計,已經達到了可以交付流片的最終狀態!
    “通過了!全部通過了!”當驗證負責人敲下最後一個確認指令,看到屏幕上彈出的“signoff peted suessfuy”信息時,整個部門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無數個日夜的艱苦奮戰,無數次的技術攻關,無數輪的仿真與驗證……所有的汗水和付出,在這一刻都凝聚成了最終的成果!
    陳家俊激動地與身邊的張偉、老王等人用力擊掌,眼中甚至泛起了淚光!
    林軒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僅僅是硬件設計環節的結束,真正的考驗還在於幾個月後矽片的返回測試。但是,能夠按時、高質量地完成如此複雜芯片的設計定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勝利!這充分證明了啟明芯硬件團隊世界一流的設計能力,也再次驗證了自研eda平台的強大威力!
    “天樞一號”,這顆承載著啟明芯智能手機夢想和“北辰”未來的“心髒”,在經過了千錘百煉的最後打磨之後,終於呼之欲出!
    它的第一次“呼吸”,即將在幾個月後,從遙遠的晶圓廠傳來。而那,將是決定啟明芯能否真正開啟一個新紀元的關鍵時刻!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