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eda平台的再次勝利

字數:4358   加入書籤

A+A-


    “天樞一號”首次上電測試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其展現出的、遠超同代競爭對手的驚人性能,如同最強勁的興奮劑,讓整個啟明芯都沉浸在一種巨大的喜悅和自豪之中。這不僅僅是一顆芯片的成功,更是對公司過去數年戰略投入和技術積累的一次完美驗證。
    然而,在短暫的慶祝之後,林軒立刻召集了李誌遠和他領導的eda平台部門核心成員,以及參與“天樞”項目的關鍵技術負責人,召開了一次旨在深入分析和複盤的技術研討會。
    林軒深知,“天樞一號”的成功絕非偶然,更不是僅僅依靠硬件工程師的“爆肝”就能實現的。在這顆性能怪獸的誕生過程中,啟明芯自主研發的“盤古”布局布線p&r)和“女媧”邏輯綜合工具平台,扮演了至關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幕後功臣”的角色。他需要通過這次複盤,讓所有人都更深刻地認識到自研eda平台的戰略價值,並為未來的進一步優化和應用指明方向。
    會議室裏,氣氛相對輕鬆,但討論卻異常熱烈和深入。
    李誌遠首先發言,他的臉上帶著一絲技術人員特有的、內斂的自豪:“林總,各位同事,首先祝賀‘天樞一號’取得的巨大成功!作為eda平台的支持部門,我們也非常榮幸能為這個裏程碑式的項目貢獻一份力量。”
    “根據我們後台收集的數據和項目組的反饋,”他開始展示準備好的ppt,“‘盤古’和‘女媧’平台在‘天樞’項目的整個設計流程中,其應用深度和廣度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如果沒有我們自主的eda工具鏈在關鍵環節提供的支撐和優化,‘天樞’項目不可能如此順利地完成設計,更不可能在首次流片就達到此高的性能和良率!”
    他開始列舉具體的例證:
    例證一:“女媧”綜合引擎的ppa優勢凸顯!
    “在前端邏輯綜合階段,”李誌遠調出一張對比圖表,“我們針對‘天樞’內部幾個最複雜的模塊,比如高性能的‘蒼穹’cpu流水線控製邏輯、‘靈猴’gpu的著色器單元調度器、以及hspa基帶的turbo解碼器核心,分別使用了最新版的商業綜合工具和我們的‘女媧’v1.5版本進行綜合。”
    “結果顯示,”他指著圖表上的數據,“在相同的時序約束下,‘女媧’綜合出的門級網表,平均麵積比dc縮小了58!平均動態功耗降低了1015!這主要是因為‘女媧’內置了我們針對低功耗和高性能ar架構深度優化的邏輯優化算法庫,並且能夠更精準地利用台積電65n工藝庫中那些特殊的低漏電或高速單元。”
    “更小的麵積意味著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功耗意味著更長的續航和更低的發熱!僅僅在邏輯綜合這一個環節,‘女媧’就為‘天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競爭優勢!”
    例證二:“盤古”p&r引擎的時序收斂“神力”!
    “而在後端物理實現階段,”李誌遠繼續道,“‘盤古’p&r引擎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
    “大家都知道,65納米工藝下,時序收斂是最大的挑戰之一。‘天樞’內部高達數億的晶體管,數百萬條需要精確滿足時序的路徑,其布局布線的難度是空前的。”
    “我們對比了使用商業布局布線工具和‘盤古’v1.8引擎集成了最新的啟發式算法和機器學習優化)的結果。”屏幕上出現了兩張對比鮮明的時序違規分布圖。
    “使用商業工具,即使經過多輪優化,在最終簽核時,依然殘留了數百條微小的時序違規,需要後端工程師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手動修複。而使用‘盤古’引擎,在幾乎相同的運行時間內,不僅成功地將所有時序違規全部消除,甚至在大部分關鍵路徑上還留有超過50皮秒的正裕量!”
    “這極大地提高了我們首次流片成功的信心,也為芯片的穩定運行頻率留出了寶貴的空間!”負責後端的張偉忍不住補充道,他對“盤古”的威力體會最深。
    例證三:軟硬件協同仿真的效率革命!
    “除了ppa優化,”李誌遠強調,“我們eda平台在提升軟硬件協同開發效率方麵的作用也開始顯現。”
    “通過我們增強版的係統級仿真和硬件加速平台,‘北辰’os團隊能夠在硬件rt代碼凍結前數周,就開始在接近真實的硬件環境下運行和調試他們的內核、驅動和關鍵應用。這使得許多原本需要等到芯片回來後才能發現的軟硬件交互bug,都被提前暴露和修複了!”
    “小張,”李誌遠看向軟件平台負責人,“你能分享一下這方麵的感受嗎?”
    小張立刻點頭:“是的!這太關鍵了!我記得在調試usb驅動和文件係統並發讀寫時,仿真平台就提前暴露了一個可能導致數據損壞的競爭條件bug,果等到芯片回來再發現,後果不堪設想!還有內核電源管理模塊與硬件pu的協同,也是通過早期仿真聯調才得以不斷優化,最終實現了驚人的低功耗效果。可以說,沒有eda平台提供的這種早期、深度協同能力,‘北辰’os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達到現在的完成度和穩定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的初步探索!
    “最後,我還想提一點,”李誌遠眼中閃過一絲前瞻性的光芒,“在‘天樞’的後端設計中,我們還初步嚐試引入了‘盤古’平台正在研發的df分析與優化功能。”<規則還不如後來的4028納米那麽複雜,但我們已經開始利用工具,對版圖中一些可能影響良率的關鍵圖形,冗餘通孔的添加、金屬填充的密度、關鍵連線的寬度和間距等,進行了自動化的檢查和優化建議。”
    “我相信,”李誌遠的語氣充滿了自信,“‘天樞一號’首次流片就能取得超過80的驚人良率,除了台積電的工藝穩定性和我們設計的魯棒性之外,df工具的早期介入,也功不可沒!它幫助我們提前規避掉了一些潛在的製造陷阱!”
    李誌遠的匯報,用一個個詳實的數據和生動的案例,清晰地證明了啟明芯自研eda平台在實際項目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和戰略價值!
    會議室裏,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之前,可能還有人對林軒不惜血本投入eda研發的決策,心存疑慮,覺得這是“不務正業”或者“好高騖遠”。
    但現在,事實勝於雄辯!
    自研eda平台,不僅僅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工具,它已經成為了啟明芯能夠實現技術領先、縮短研發周期、控製成本、甚至提升產品良率的、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是真正意義上的“秘密武器”和“效率革命引擎”!
    “太了不起了!誌遠!你們eda團隊是真正的幕後英雄!”陳家俊由衷地讚歎道。
    顧維鈞也感慨道:“我之前一直以為eda隻是輔助工具,現在看來,先進的eda平台本身,就能直接轉化為產品的競爭力!林總的眼光,實在是……佩服!”
    林軒微笑著看著李誌遠和他身後那群略顯靦腆但眼中充滿自豪的eda工程師們,心中充滿了欣慰。
    “李博士,你們的貢獻,公司上下有目共睹!”林軒大聲說道,“我宣布,所有參與‘天樞’項目eda支持工作的核心成員,本季度獎金翻倍!並且優先獲得下一批股票期權的授予!”
    台下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但是,”林軒話鋒一轉,“成績屬於過去!‘盤古’和‘女媧’的征途,才剛剛開始!”
    “我希望你們繼續努力,盡快實現數字設計全流程的自主可控!邏輯綜合、布局布線、時序分析、功耗分析、形式驗證、物理驗證、甚至測試向量生成atpg)……每一個環節,我們都要做到世界一流!”
    “不僅此,”他的目光投向更遠的未來,“我希望你們開始探索更前沿的技術!比,如何將ai和機器學習更深度地融入eda算法,實現更智能化的設計優化?如何構建支持模擬和數模混合信號設計的eda工具?如何為未來的cet小芯片)、3d封裝等先進技術提供支撐?”
    “eda平台,將是啟明芯未來十年、二十年持續保持技術領先的最重要的基石!我將繼續不遺餘力地支持你們!”
    林軒的這番話,再次為eda團隊注入了無窮的動力和使命感!
    eda平台的再次勝利,不僅鞏固了其在啟明芯內部的核心戰略地位,更預示著一場由工具驅動的設計革命,正在這家東方科技巨頭內部,以不可阻擋之勢,全麵展開!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