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董事會的風暴

字數:6975   加入書籤

A+A-


    林軒擲地有聲的陳述,如巨石投湖,漣漪在每位董事心中久久回蕩。
    全息屏幕上,那“危機預演圖”雖已切換,其冰冷寒意卻依舊彌漫。
    長久的寂靜後,第一個打破沉默的,果然是約翰·湯普森。
    這位華爾街資深投資人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內心震動。
    他湛藍眼眸重新聚焦林軒,語氣雖不像之前咄咄逼人,質疑與審慎卻絲毫未減。
    “林,”湯普森聲音略顯沙啞,盡量平和客觀。
    “我必須承認,你所描繪的‘未來危機情景’,確實令人警醒。”
    “作為啟明芯董事,我們有責任考慮所有潛在風險。但是——”
    他話鋒一轉,語速加快,邏輯清晰地開始反駁:
    “——但是,我們同樣不能被‘最壞可能性’的推測,而衝昏頭腦,做出可能損害公司根本利益的決策!”
    “你展示的那些‘危機’,恕我直言,很大程度上基於悲觀,甚至帶有某種‘陰謀論’色彩的假設。”<國及整個西方世界,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倡導者和受益者。”
    “科技進步和全球化分工,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任何試圖通過行政或政治手段,強行割裂全球產業鏈、打壓特定企業的行為,最終都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得人心,也難以持久。”
    湯普森攤了攤手,露出一絲職業性微笑,帶著幾分不以為然:
    “或許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個別政客會出於短期政治目的,做出不理智舉動。”
    “但我們不能因此小概率的‘黑天鵝’事件,就徹底否定過去幾十年被證明行之有效的全球化商業模式,不是嗎?”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其他幾位西方背景董事,似在尋求支持。
    “更重要的是,林,”湯普森語氣再變得嚴肅。
    “你提出的‘開天計劃’,規模之龐大,投入之驚人,已遠超一個商業公司應有的範疇!”
    “1500億美金!這幾乎是啟明芯過去數年淨利潤總和!”
    “我們的股東,特別是那些遠在華爾街的p們,他們投資啟明芯,是看好我們在芯片設計和操作係統領域的創新,為獲豐厚財務回報。”
    “他們可不是投錢讓我們去執行一項幾乎等同於‘國家級’的產業複興計劃!”
    “啟明芯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卓越研發團隊,輕資產、高效率運營,及對市場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
    “我們是全球頂級的‘fabess’設計公司,領先的軟件和生態平台公司。”
    “但我們絕不是,也不應試圖成為像三星那樣無所不包的垂直整合巨頭。”
    “更不該去碰那些重資產、高風險、回報周期極長的晶圓製造、甚至上遊材料和設備領域!”
    “那是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戰場,我們沒有經驗,也沒有足夠積累!”
    湯普森越說越激動,聲音也隨之提高:
    “我們不能用自己最不擅長的方式,去挑戰全世界最頂尖的專業供應商!”
    “這不僅成功率極低,更會極大分散精力資源,讓我們在原本領先的領域,反可能因投入不足而被對手追趕甚至超越!”
    “而且,”他話鋒一轉,拋出另一尖銳問題。
    “林,你有沒有想過,如此激進地、旗幟鮮明地追求‘全鏈自主’,甚至試圖在每一核心環節都取代西方供應商,”<國及其盟友視為一種直接的、帶有敵意的挑戰?”
    “這會不會反而加速、甚至催化了你所擔心的那些‘危機’的到來?”
    “我們這樣做,究竟是在‘未雨綢繆’,還是在‘主動引火燒身’?”
    另一位代表歐洲某養老基金的董事,一位頭發花白、神情嚴謹的老者,此時也微微頷首。
    他用帶著濃重口音的英語說道:“湯普森先生的顧慮,並非沒有道理。”
    “林總,我們都欽佩您的遠見和魄力。”
    “但是,商業決策終究要回歸商業邏輯。”
    “全球化分工與合作,是過去幾十年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試圖在每一環節都實現‘自主’,不僅經濟上可能極不劃算,技術上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其自身的技術壁壘和生態係統。”
    “我們啟明芯,即便再強大,也不可能成為所有領域的全能冠軍。”
    “是啊,林總,”黃耀龍身邊一位負責啟明芯全球供應鏈管理的副總裁,此刻也忍不住插話。
    他臉色有些發白,顯然被“開天計劃”的激進程度嚇到了。
    “目前我們和三星、g、索尼以及各大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供應商,都維持著相對穩定的合作關係。”
    “雖然在價格談判上時有摩擦,但總體而言,供貨還是有保障的。”
    “如果我們現在就擺出要‘全麵取代’他們的姿態,恐怕會立刻激化矛盾,導致他們聯合起來對我們進行反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到時候,不等我們的‘開天計劃’開花結果,現有的供應鏈恐怕就要先出大問題了!”
    一時間,會議室內,反對和質疑的聲音,如同潮水般湧來。
    這些董事和高管,並非都是短視或缺乏遠見。
    他們中許多人,也隱約感受到未來全球地緣政治和科技競爭格局中可能出現的變數。
    但是,林軒提出的“開天計劃”,其規模之宏大、投入之決絕、以及對現有商業模式的顛覆性,實在是遠遠超出了他們能夠接受的心理閾值。
    在他們看來,啟明芯目前正值巔峰,手握巨額現金,完全可以采取更穩健、更靈活的方式應對潛在風險。
    比如,多元化采購分散供應鏈風險;戰略投資或合資,與關鍵供應商建立更緊密利益捆綁。
    或者,將更多精力投入ai、雲計算等新興賽道,開辟新增長曲線。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幾乎以一種“賭上身家性命”的姿態,去挑戰整個西方世界苦心經營數十年的、盤根錯節的半導體產業鏈!
    林軒靜靜聽著眾人發言,臉上沒有絲毫的不耐或是動搖。
    他深邃目光,仿佛能穿透言語表象,洞悉每人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
    有對風險的恐懼,有對利益的考量,有對未知的迷茫,也有對現有成功模式的路徑依賴。
    他知道,要說服這些人,僅依靠危機感營造和宏偉藍圖展示,遠遠不夠。
    他還需要用更無可辯駁的邏輯、更堅不可摧的信心,以及更具誘惑力的“願景”,來徹底征服他們。
    等到會議室內反對聲浪稍稍平息,林軒才緩緩開口。
    聲音依舊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各位的擔憂,我都聽到了,也理解。”
    “湯普森先生認為,我所說的‘未來危機’,是小概率的‘黑天鵝’,是基於悲觀假設。”
    “但我想請問,如果這個‘黑天鵝’真的發生了,哪怕隻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可能性,”
    “對於啟明芯這樣體量的公司而言,其後果,我們能承受得起嗎?”
    他目光掃過眾人:“我們不是小公司,可以船小好調頭。”
    “啟明芯這艘巨輪,一旦遭遇真正驚濤駭浪,任何一點傾覆風險,都將是災難性的!”
    “至於所謂的‘自由市場’和‘全球化分工’,”林軒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帶著淡淡嘲諷。
    “我想,在座各位,比我更清楚,當‘國家利益’與‘商業利益’發生衝突時,所謂的‘自由’和‘規則’,會變得多麽不堪一擊。”<國過去數十年,為維護其在科技、金融、軍事等各領域全球霸權,對他國企業和產業,進行過多少次或明或暗的打壓和限製?”
    “從東瀛的半導體,到歐羅巴的空客,再到我們華夏本土許多高科技企業,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他們今天可以對別人這樣做,明天,當啟明芯的觸角,真正威脅到他們在核心領域的利益時,他們憑什麽不會對我們這樣做?”
    林軒的聲音不高,但每一個字,都像一記警鍾,敲在眾人心頭。
    “湯普森先生還提到,‘開天計劃’可能偏離核心戰略,讓我們從‘輕資產’變‘重資產’。”
    “這一點,我部分認同,也部分不認同。”
    “我認同的是,我們確實會加大在核心製造環節的投入。”
    “但我絕不認為,這是偏離了核心戰略。”林軒眼神變得銳利。
    “因為,在未來科技競爭中,‘設計’與‘製造’的邊界,正變得越來越模糊!”
    “最頂尖設計,離不開最先進製造工藝的支撐;而最先進製造工藝,本身就是最高技術壁壘的體現!”
    “蘋果公司,正是因為牢牢掌控從芯片設計到核心零部件定製,再到最終產品定義的‘垂直整合’能力,才能打造出體驗極致的產品,攫取產業鏈中最豐厚利潤。”
    “三星電子,更是憑借其在半導體、顯示、存儲等全產業鏈布局,才能在曆次行業周期波動中屹立不倒。”
    “啟明芯,要想真正成為無可爭議的全球科技領袖,就必須補上我們在核心製造和上遊產業鏈的這塊短板!”
    “這非但不是偏離,反而是對我們核心戰略的深化和升華!”
    “至於擔心‘開天計劃’會激化矛盾,‘主動引火燒身’,”林軒微微一笑,笑容中帶著強大自信。
    “我想說的是,對於真正的強者而言,‘妥協退讓’換不來和平與尊重,隻會招致對手更變本加厲的欺淩。”
    “唯有展現出‘你打你的,我發展我的’的戰略定力和‘你敢卡我脖子,我就能自己造出來,而且比你更好’的強大實力,”
    “才能讓對手真正感到忌憚,才能為我們贏得真正的戰略空間!”
    “‘開天計劃’,就是我們向世界宣告:”
    “啟明芯,有決心、有能力、也有信心,去打破一切不合理的壟斷和封鎖,去開創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真正自主可控的科技未來!”
    林軒這番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充滿不容置疑的決心和強大戰略自信。
    會議室內氣氛,再次陷入短暫沉默。
    之前那些激烈反對和質疑,在林軒這番層層遞進、鞭辟入裏的駁斥麵前,似乎都顯得有些站不住腳了。
    約翰·湯普森眉頭皺得更緊。
    他發現,自己以往在董事會中無往不利的那些基於純粹商業邏輯和財務模型的“理性分析”,
    在林軒這種超越商業範疇、上升到國家戰略和企業命運高度的“宏大敘事”麵前,竟然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他開始意識到,林軒推動“開天計劃”的決心,遠比他想象的要堅定得多。
    這已不僅僅是一個商業決策,更像是一種不容動搖的信念。
    而林軒,也敏銳捕捉到董事會成員們神情上的微妙變化。
    他知道,自己已成功將他們從最初的震驚和抗拒,拉入到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權衡之中。
    但這還不夠。
    他還需要最後一把火,徹底點燃他們心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而這把火,將由他最信任的夥伴,也是啟明芯帝國的“壓艙石”——
    趙晴鳶,來親自點燃。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