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2

字數:5103   加入書籤

A+A-


    戰國時代的曆史散文十分豐富、興盛,主要有孔子編撰的《春秋》,記述了各國的大事,並對事件作了一些評斷。就是所謂“微言大義”,屬於編年史。
    還有《國語》和《戰國策》,是依照國別來記述各國的一些史實。《國語》所記包括周朝和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國。《戰國策》所記包括戰國時代東、西周和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等十二國。
    另有記述齊相晏嬰言行的《晏子春秋》,專記晏子一個人的言行。共八篇,215章,每一章記載他生活中的一件事。
    這部書極力寫晏子的“節儉力行”。勇於諫諍,聰敏機智,刻畫出了晏子這個人物的形象。文章寫得明白暢達,容易讀懂。
    《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所纂zuan音)集的一部書,共33篇,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截至六國滅亡時為止。
    《戰國策》中的一些作品在藝術上有相當高的造詣。
    《戰國策》不是“一家之言”的撰述,故在思想上有一些混雜,在混雜之中貫穿了縱橫家的思想,它所記述的也以縱橫家的事跡為多。
    《戰國策》中有的部分寫了一些義俠之士,如《趙策》中的魯仲連,《魏策》中的唐且,《燕策》中的荊軻等。書中所記人物有的有民本思想。書中還有一些歌頌正義、機智、勇敢的地方。全書內容比較複雜。
    《戰國策》在文筆上長於鋪陳,有聲有色,具有當時文章的辯麗恣肆的特點,很注意煉字煉句。有許多詞采絢爛、感情充沛、酣暢淋漓的篇章。對後代的散文家產生了長遠的影響。
    以下向讀者介紹幾篇《戰國策》的原文和釋義。
    1、鄒忌諷齊王納諫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複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戰國策?齊策》
    釋義:
    這篇文章寫了鄒忌能從個人小事聯想到國家大事,進諫齊王,齊王虛心納諫,廣開言路,勵精圖治,使齊國大強。
    通過這個事實,揭示了“治國必須廣泛聽取臣民意見”的道理。這是含有民主性的有益經驗。
    文章描寫細膩,委婉生動。鄒忌從妻、妾、賓客的讚美自己,體察到直言之不易;
    從而以小喻大,勸齊王去蔽納諫,親切誠懇,說理淺易而發人深思,說服力很強。
    後半篇寫齊王下令後,情況三變,直到四國來朝,曆曆如繪。
    “戰勝於朝廷”的結論,就顯得非常自然有力。
    但末尾所說:“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屬於誇張,不符合事實。
    譯文參考):
    標題:鄒忌齊相)勸諫齊王傾聽采納臣民的批評意見
    正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古代的尺比現代的尺短),形貌很俊美容光煥發,風采不凡,非常漂亮),一天早晨,把衣帽都穿戴得整整齊齊的,照著鏡子問妻子:
    “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俊美?”
    妻說:“你更美,徐公怎麽比得上你呀!”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忌不相信,又問妾:
    “我與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美?”
    妾說:“當然是你比他美,徐公怎麽比得上你啊!”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地來,忌與他交談,問客人:“我與徐公相比,誰更俊美?”
    客人回答:“徐公比不上你俊美。”
    第三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認為不如他美。再照鏡子細看自己,遠不如徐公漂亮。
    夜裏,睡下來思考這件事:
    “我妻說我比徐公更美,是因為她偏愛我;我妾說我比徐公更美,是因為她畏懼我;客人說我比徐公更美,是因為他有求於我。”
    於是,入朝進見齊威王時說:“臣我)誠然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由於妻子偏愛我,妾畏懼我,客人有求於我,因此都說我比徐公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今齊國縱橫各千裏,一百二十座城鎮)。齊王的宮女都偏愛於您,朝臣們都畏懼於您,各地的賓客都有求於您。由此看來,王受臣下的蒙蔽已經很嚴重了!”
    齊王說:“你說得對。”於是下令:
    “群臣和民眾,能當麵指責我的過失的人,給予上賞最高獎勵);上書諫勸我的人,給予中賞中等獎勵);能在公共場所議論我的缺點錯誤),上達於我耳的被我聽到的),給予下賞三等獎勵)。”
    此令初下時,群臣進諫,國王的門庭像集市一樣熱鬧進諫的人非常多);數月之後,隔一些時候,間或偶然)有人進諫。一年之後,雖然仍有一些意見,但是沒有人進諫了。
    燕、趙、魏國聽到這件事)後,都向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身居朝廷而戰勝敵國隻要政治修明,不必用軍事行動就能製服敵國。)
    注釋:
    1、諷:用委婉的語言或比喻、隱語勸諫。諷諫:諷喻。忠臣對國君進諫常用這種方式。
    納諫:傾聽、采納臣民的批評意見。
    2、鄒忌:齊國人,善鼓琴,曾以鼓琴作比喻來說明治國的道理。為齊威王所賞識。任齊相,一年後,又封為成侯。
    修:長,這裏指身高。古代的尺比現代的尺短,所以身長能有八尺多。
    3、昳yi逸音)麗:指容光煥發,風采不凡的意思,也可以說非常漂亮。
    4、朝zhao招音):早晨。
    服:作“穿”解。
    這句說:一天早晨,把衣帽都穿戴得整整齊齊的。
    5、窺kui虧音):從小孔或隙縫裏看。窺鏡是照照鏡子的意思。
    6、孰:誰。在文言裏也可以寫成“我與城北徐公孰美”。這句說:我同城北徐公比起來誰美?
    7、旦日:明天。
    8、孰:“熟”的本字。孰視:仔細地看。
    9、這句說:夜裏,睡下來思考妻?妾和客人都不肯直說自己不如徐公漂亮)這件事。
    10、私:偏愛。
    11、威王:齊威王,名因齊。
    12、以:以為。“以”字下省了賓語“我”。
    這句說: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13、地方千裏:方千裏,縱橫各千裏。讀時“地”字應略停頓。
    14、蔽:蒙蔽。這句說:王受臣下的蒙蔽更嚴重了。
    15、麵刺:方麵指責。寡人:古代國君的謙稱。這句說:能當麵指責我的過失。
    16、“聞”:相當於現代語的“聽”,但“聽”就不能這樣用。
    這兩句說:有能在公共場所議論我的缺點錯誤),上達於我的耳朵的就是被我聽到的)。
    17、這句說:國王的門庭像集市一樣熱鬧,形容進諫的人非常多。
    18、間jian見音):偶然。
    這句說:隔一些時候,間或有人進諫。
    19、期年:滿一年。
    20、朝:小國到大國來拜會,表示尊重的禮節。這句說:都向齊國來朝。
    21、這句說:這就是人們所講的身居朝廷而戰勝敵國。這句意思是:政治修明,不必用軍事行動就能製服敵國。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