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31

字數:8510   加入書籤

A+A-


    諸子百家散文23)
    9、《荀子》
    荀子的主要著作:
    2)《天論》—3
    注釋:
    1、天:自然或自然界。行:運行,變化。常:常規,這裏指客觀規律。
    2、為:因為。堯:古代傳說中的賢君。
    3、桀:夏朝的末代君主,傳說中的暴君。
    4、應ying硬音):適應,對待。之:代詞,這裏指“天”,自然界。以:用。治:這裏指符合規律的正確措施。
    下句“亂”意義相反。“應之以治亂)”等於說“以治亂)應之”。
    5、凶:不吉利,危險。
    6、疆:同強,加強。 本:指農業生產。 節用:節約費用。
    7、貧:使……貧窮。
    8、養:給養,指衣食等生活資料。 備:完備,充足。 動時:活動適時。
    9、病:害。指對人類的健康有所損害。
    10、修道:—應作“循道”。即遵循規律辦事)。 不貳:應作“不忒te特音)”,即沒有差錯。 忒:差錯。
    11、禍:使……遭受禍害。
    12、水旱:水災、旱災。 之:代詞,這裏指人。
    13、襖:同“妖”。 妖怪:指自然災異。
    14、荒:荒廢。侈:奢侈浪費。
    15、略:簡略,不充足。 養略:指衣食不足。 罕:稀少。 動罕:行動消極、懶散,指不積極從事生產勞動。
    16、倍:同“背”,違反。 妄行:胡作非為。
    17、薄:迫近,侵襲。
    18、受時:遇到的天時。 治世:太平時代。
    19、道:指辦法、措施。 其道:即其所由之道,指人們在亂世所采取的措施。 然:這樣。這裏是使得這樣的意思。
    20、分:區分。
    21、至人:最高明的人。
    22、為:作為。 不為:不用人為。
    23、夫fu扶音):發語詞。 是:指示代詞,這。 天職:自然的職能。
    24、如是者:象這一類的事情,指自然界發生的屬於“天職”的事情。這是承上啟下的句子。下文同。
    25、深:深遠。 其人:這裏指“明於天人之分”的“至人”。 慮:思慮,測度。
    26、大:廣大。 能:致力。
    27、精:精微。 察:體察。
    28、不與天爭職:不和自然界爭職能。
    29、時:指四時的自然順序和變化。
    30、財:指地麵上生長的動植物及地下蘊藏的礦物等。
    31、治:修治,恰當的措施。
    32、參:天、地、人三者互相配合叫做參。能參:能與天地互相配合。意思是人能采取恰當的措施,順應自然規律去利用“天時”、“地財”等自然條件。
    33、舍:同“舍”,放棄。 所以參:用以配合天地的人為的努力。
    34、願:指望、空想。 所參:被配合的對象,指天時和自然資源。 惑:迷惑,糊塗。
    35、列星:眾星。 隨:相隨。 旋:旋轉。
    36、遞:交替。 炤:同“照”。
    37、代:交替。 禦:運行。
    38、大化:變化萬物。
    39、博施:普遍地施及萬物)。
    40、和:指陰陽的調和。 養:指風雨的滋養。
    41、事:作為,指有意識的活動。 功:功效。 神:神妙,指自然力。
    42、其:指自然界。 莫:沒有人。形:形跡。
    43、天:自然現象。 不求知天:但修人事以製馭自然,而不冥想自然的究竟。
    44、天職:天功,自然界的職能和功效。
    45、形:人的身體。 神:精神。 臧:同“藏”。 焉:於此。
    46、天情:等於說“天性”,指人的性情是受之於天的。
    47、形:身體。
    48、能:前一“能”字指職能。 接:接觸。 相能:互相代替。
    49、天官:指人類生理上自然具有的感覺器官。
    50、中虛:指胸腔之內。 治:管理,統帥。 天君:指思維器官“心”,心是管理“天官”的,所以叫“天君”。古人不知道腦是思維器官,錯誤地認為心是思維器官,所以稱心為天君。
    51、財:通“裁”,即製裁。引申有“改造”的意思。 非其類:指非人類的動、植、礦物等。
    52、養:奉養。 其類:指人類。
    53、天養:自然的供養。
    54、順:順適。其類者:指人類生理需要的。
    55、天政:自然的“政令”,自然界對人類生活的製約。
    56、天功:自然的功能。
    57、大凶:巨大的災禍。
    58、清:保持清醒。 正:正確發揮功能。 備:完備。 順:順應。 養:保養。 全:保全。
    59、所為:指人所能做到的事。指“清其天君”至“養其天情”一段。
    60、所不為:指人所做不到的事。指“天職”“天功”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61、官:盡其職分。 役:被役使。 萬物役:使萬物都為人類所利用。
    62、曲:周遍。 治:有條理。 適:舒適。生:生命。 不傷:不受危害。
    63、知天:認識自然界的規律。
    64、大巧:最靈巧的人。 在:在於,表現在。 所不為:不做違反自然規律的事情。
    65、大智:最聰明的人。 不慮:指“不求知天”。意思是不脫離自然條件去空想。
    66、誌:作“知”字解,即認識的意思。 已:同“以”,因為。 見:同“現”,表現。 象:天象。古人稱日月星辰為天象。期:期望。這裏引申作動詞用,有“預測”、“觀察”的意思。
    67、宜:土宜,指宜於生長某植物的土質。 息:指生長、繁殖。
    68、數:指四季節氣變化的次序、規律。 事:指順應季節處理農事。
    69、和:指陰陽調和。 治:治理,調理萬物。
    70、官人:指掌管天文、曆象方麵的官員。 守天:研究、掌握自然現象與規律,即上文所說的“象”、“宜”、“數”、“和”等。 自為:人們自己應做的事。 守道:遵循自然規律,即上文說的“可以期”、“可以息”、“可以事”、“可以治”等。
    以上第一大段:提出天行有常,而事在人為,必須明於天人之分;人類應利用自然而不應依賴自然、迷信天命。
    71、邪:同“耶”,疑問詞,相當於“嗎”。
    72、瑞:祥瑞。 瑞曆:指曆象,即關於天文歲時的自然現象。古人重視曆象,所以稱為“瑞曆”。
    73、是:此,這是)。 “是”是代詞,不同於現代語來判斷的“是”。下文“是何也”“是天地之變”“是無世而不嚐有之”裏的“是”,用法相同。
    74、 以:因,憑借。
    75、繁:繁多。 啟:萌芽。蕃:茂盛。
    76、畜:同“蓄”。 臧:同“藏”。
    77、得地:指農作物得到適宜生長的土地。
    78、《詩》曰:見《詩經?周頌?天作》。
    79、天作:天生。 高山:指岐山,在今陝西岐山縣東北。 大王:即太王,也稱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 荒:大,這裏指開辟。 彼:太王。 作:創業。 康:安定,引申為發展、鞏固。
    80、惡u誤音):厭,憎。 輟:停止。
    81、匈匈:同“洶洶”,喧嘩,形容吵鬧聲音。 行:正義行動。
    82、常道:一定的規律。 常數:一定的次序、法則。 常體:一定的行為準則。
    83、道:遵循。 計:計較。 功:指目前的、一時的利害。
    84、《詩》曰:現存的《詩經》沒有這二句。
    85、愆qian千音):差錯。 恤:顧慮。
    86、後車:侍從車。 知:同“智”。
    87、啜chuo輟音):吃。 菽:原指豆類,這裏泛指粗糧。
    88、節然:適然,偶然。
    89、若夫:發語詞,等於“至於”。 修:美好,高尚。 在我者:經過自己努力可以做到的。
    90、敬:嚴肅對待。 慕:羨慕,指望。
    91、錯:同“措”,擱置,放棄。
    92、一:都是同一個原因,即都是由對待人和自然的態度所決定。
    93、縣:同“懸”,懸殊。
    第二大段提要:說明治亂不由於天地四時,都是由於人事,因此君子應努力盡人事而不依靠天命。
    94、隊:同“墜”。 星隊:指隕星落地。 木鳴:就是“社鳴”。古代社祀神的廟)旁有樹木,鳥在樹上叫,迷信的人就認為是鬼神作祟,因而驚異。又一說:樹木因幹燥而爆裂作響。
    95、無何:沒有什麽。
    96、罕:稀少。 至:出現,發生。
    97、黨:同“儻”,偶然。
    98、政平:政治清明。
    99、並世起:在同一個時代內全都出現。
    100、政險:政治險惡。
    101、已至者:已見於事實的。
    102、楛:粗劣。 枯耕:耕田粗惡不精。
    103、據考證:耘耨失蘿,應作“枯耘失歲”。 耘:鋤草。 歲:一年的收成。
    104、歲:同“穢”,荒蕪。
    105、糴di敵音):買進糧食。 糴貴:糧價昂貴。 民饑:百姓挨餓。
    106、舉:興辦。 錯:同“措”,措施。 舉措:指國家的各種措施。 不時:不合時宜。
    107、本事:指從事農業生產。
    108、內外:指男女,古時以為男主外事,女主內事。
    109、寇:指外患。 難:指內亂。 並至:同時並起。
    110、錯:交錯發生。
    111、爾:同“邇”,淺近的意思。
    112、菑:同“災”。
    113、勉力:力役。六畜:指馬、牛、羊、雞、犬、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三大段提要:說明對自然災異不必畏懼,而應注意有關人事的妖異現象。
    114、雩yu魚音):古代天旱時為求雨舉行的一種祭神儀式。 雨:這裏作動詞用,下雨。猶:如同……一樣。
    115、卜筮shi是音):即占卜,古人測定吉凶的一種迷信活動。用龜甲占卜叫卜,用蓍shi師音)草占卜叫筮。
    116、得求:即得其所求,這是說求而有所得。
    117、文:文飾,指利用宗教迷信作為政事上的一種文飾,以欺騙人民。
    第四段提要:說明求雨、卜筮之類的舉動並非真是有求於天。
    118、大:尊敬。 思:仰慕。 孰與:何如,何不,哪裏比得上……呢!用在比較句,比較兩件事情的得失。 物畜:把天當成物質看待。製:控製,掌握。
    119、從:順從。 天命:指自然的規律。
    120、時:四時。
    121、因:聽任。 騁cheng逞音):施展,發揮。
    122、前一“物”指自然物,後一“物”作動詞用,企圖得到的意思。 理:治理,整理。 也:同“耶”。
    123、願:希望。有:通“佑”,幫助,促進。
    124、錯:同“措”,放棄。 情:事物的實際情況。
    最後一段提要:總括全篇,歸結到實踐,強調“人定勝天”的重要性。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