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45

字數:3634   加入書籤

A+A-


    諸子百家散文37)
    10、《韓非子》
    韓非的主要著作:
    7)《侏儒夢灶》
    原文:
    衛靈公之時,彌子瑕有寵,專於衛國。侏儒有見公告,曰:“臣之夢踐矣。” 公曰:“何夢?”對曰:“夢見灶,為見公也。” 公怒曰:“吾聞見人主者夢見日,奚為見寡人而夢見灶!”對曰:“夫日,兼燭天下,一物不能當也;人君兼燭一國,一人不能壅也。故將見人主者,夢見日。夫灶,一人煬焉,則後人無從見矣。今或者一人有煬君者乎?則臣雖夢見灶,不亦可乎!”
    ——《韓非子?內儲說上》
    釋義:
    《侏儒夢灶》是說明七術指國君控製臣下的七種方法)中第一項——“眾端參觀”的事例之一。“眾端參觀”,就是說應從多方麵參看。
    《侏儒夢灶》說明衛靈公不用法術,使嬖臣彌子瑕得以利用國君的偏聽偏信,蒙蔽國君。
    譯文參考):
    春秋衛靈公時,彌子瑕得到國君的寵信,專心一意服務於衛國。一日有一個侏儒矮小的人)拜見靈公,說:“我的夢有應驗了。”
    公問:“是什麽夢?”
    侏儒答道:“夢見灶了,是為了拜見您啊。”
    公怒道:“我得知君主夢見日,你為了見我而夢見了灶!”
    答道:“日照天下,任何物體都遮蔽不住;君主照全國,任何人都無法躲避。
    因此要見到君主您,應該夢到太陽。然而當一個人在灶口烤火,後麵的人就見不到火光了。
    今日有一人能躲避君主嗎?所以我夢見了爐灶,不是也可以嗎!和夢見太陽是一樣的)。”
    注釋:
    1、彌子瑕:春秋時衛靈公的嬖bi必音)臣。
    2、侏儒:矮小的人。
    3、夢踐:猶言“夢有了應驗”。
    4、燭:照,名詞作動詞用。
    5、當:借作“擋”,遮蔽。
    6、壅yong擁音):蔽。
    7、煬yang楊音):對著火取暖。
    8、煬君:猶言“蔽君”。按:“煬”本無“蔽”的意義,這是從“煬灶蔽光”轉化出來的。
    韓非的主要著作:
    8)《濫竽充數》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釋義:
    《濫竽充數》是說明七術中的第四項——“一聽責下”的事例之一。“一聽責下”,就是說國君應全麵地聽言,使臣下各負專職,不得互相推諉。
    譯文參考):
    齊宣王指使人吹竽樂器),必須有三百人組成樂隊)。有一南郭先生被請為王吹竽,宣王得知後很高興,發給南郭先生的薪俸,與其他幾百人相等。
    宣王死後湣王繼位,喜歡一個個吹來聽,南郭先生嚇得逃走了。
    注釋:
    1、濫:失實。竽yu於新):笙類樂器,有36個簧。充數:湊數,比喻沒有本領的人充作有本領的。
    2、齊宣王:名辟疆同“強”),威王的兒子。
    3、南郭:複姓。 處士:古稱不仕之士,猶後世稱先生。
    4、說:同“悅”。
    5、廩in凜音)食:舊指官府發給的糧米,即薪俸。    韓非的主要著作:
    9)《度足》
    原文: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釋義:
    這一故事說明人們行事,不能墨守成規,無視現實。因為抽象的道理是從實際事物中產生的,所以能解決實際問題。
    如果死守教條,脫離實際,如鄭人之“寧信度,無自信”,則是忘了本原的事物,勢必造成“遂不得履”的笑話。
    譯文參考):
    有一鄭國人將要去買鞋,事先錄下他腳的底樣,把量好的底樣放在他的坐位上。等往集市上去的時候,卻忘記了拿底樣。
    在集市上他已經拿到了鞋,卻說:“我忘記拿底樣了。” 返回去拿底樣。再回到集市時,已經閉市了,於是沒有買到鞋。
    有人說:“為什麽不用腳去試穿鞋呢?” 他回答道:“我寧願相信鞋的底樣,而不相信自己的腳。”
    注釋:
    1、鄭:周朝國名,在今河南新鄭縣一帶。 履:鞋。 且:將要。 置:購買。
    2、度duo踱音):用尺量,作動詞。度其足:說錄下他腳的底樣。
    3、置:放。 坐:同“坐”。 置之其坐:把量好的底樣放在他的座位上。
    4、至:到,等到。 之:往。 操:持,拿。
    5、度du鍍音):底樣。
    6、反:同“返”。
    7、寧:寧可,寧願。
    8、無:勿。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