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我國封建社會~秦漢時期34
字數:3203 加入書籤
司馬遷的主要著作:
8、《貨殖列傳序》—2
注釋:
1、《老子》曰以下八句是引《老子》下篇八十章,文字稍有出入。
2、挽:同“挽”。 挽近世:挽救近世的風氣。塗民耳目:塗塞人民耳目,使之不識不知。
3、無:不可。
4、已:同“矣”。
5、至若:至於。
6、極:盡量享受),作動詞。 聲色:音樂和女色。
7、芻豢chu huan除換音):指牲畜的肉。吃草的叫“芻”,如牛、羊;吃糧食的叫“豢”,如豬、狗。
8、誇矜jin金音):誇耀。 埶:同“勢”。埶能:權勢,才能。
9、漸jian肩音):逐漸浸漬,逐漸沾染,作動詞。
12 、道:同“導”。
13、整齊之:製定規章,使他們遵守,從而規規矩矩。
14、與之爭:與民爭利。
15、山西:指太行山以西,包括今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穀:落葉亞喬木,形似楮cu盧音):山中野麻,可以織布。旄ao毛音):旄牛尾,可以做旗幟上的裝飾。
16、枏:同“楠”。 梓zi子音):落葉喬木。 楠、梓都是貴重建築木材。 連:同“鏈”,未經鍛煉的鉛礦。 丹沙:同“丹砂”。 犀xi西音):犀牛角。 玳瑁dai ei代妹音):龜類,甲殼可製裝飾品。 璣ji基音):不圓的珠子。
17、龍門:龍門山,在山西稷山縣西黃河上。 碣石:碣石山,在河北東北部盧龍縣。 旃:同“氈”。 筋角:製弓原料。棊:同“棋”。
19、大較:大概,大略。
20、謠:風謠。 俗:習俗。 謠俗:風俗。
21、虞:虞人,掌管山澤的官。這裏指開發山澤資源的人。
22、寧:豈。
23、征:求。
24、道:是指客觀規律。 自然:是指自然法則。 驗:證明的意思。 邪:同“耶”。
25、《周書》:周朝的文誥。現在《尚書》中沒有這段話,這一篇已經失傳。
26、三寶:指食、事、財三項。
27、匱kui潰音):缺乏。
28、而:和“則”字用法相同。 辟:開辟。
29、原:通“源”。
30、鮮xian顯音):少。
31、莫:沒有人,是否定詞。 予:與,給。 之:代詞,指貧富之道,是“奪”和“予”的賓語,在否定句裏用在動詞之前。
32、太公望:就是薑尚。
33、瀉鹵xi u細虜音):海邊鹹水所漬之地。
34、繦qiang強音):繩索。 繦至:像繩索一樣接連而來。 輻:車輪中間的直木,集合在轂上。湊:湊聚。輻湊:指四方人物來歸,象輻之集中於轂一般。
35、齊冠帶衣履天下:齊國製造冠帶衣履,供天下人用。
38、輕重:指錢幣。 九府:周朝掌管錢幣的官府:大府,王府,內府,外府,泉府,天府,職內,職金,職幣。
39、九:代表多數。
40、一:一切,皆。 匡:正。
41、三歸:台名。管仲曾築三歸台。
42、陪臣:指管仲。諸侯之大夫對天子自稱陪臣。
43、威:齊威王。 宣:齊宣王。都是戰國時齊國的國君。
44、“故曰”以下是引《管子》的《牧民》篇裏的話。
45、有:富有。 無:貧窮。
46 、適其力:適當地用自己的勞力。
47、之:往。 客無所之:做客都沒處可去。
48、熙熙、壤壤:都是熱鬧、擁擠的樣子。
49、千乘之王:指天子。 萬家之侯:指諸侯。 百室之君:指大夫。 猶:也作“尚”講。現代漢語裏隻用一個“還”字。
50、匹夫:平民。 編戶之民:編入戶口冊的老百姓。
18、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